(共22张PPT)
孙权劝学
7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
第5课
新课导入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 , 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 。
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一批英雄人物,如曹操、刘备、孙权,可谓三国鼎力水火不容。
曹操曾说过这样的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到底何德何能,竟能得到对手曹操的佩服,让我们一起来走进今天的主人公——孙权。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重点)
2.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领会人物形象。(重点)
3.理解吕蒙与鲁肃的对话中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难点)
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素养)
学习目标
孙权(182年-252年),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开国皇帝、政治家、军事统帅。
吕蒙(178年-219年),字子明,汝南富陂(今安徽省阜南东南)人,中国东汉末年孙权的谋士与将领。
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人物介绍
走进作者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晚年自号“迂叟”,因家居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世称“司马温公”,人称“真宰相”“司马相公”。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中国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重要的编年体通史。全书共294卷,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同时对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制度的沿革、礼乐兵刑的演化、河道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以及典籍的聚散等,也都进行了适当的载录。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文章背景
本文所叙故事发生于三国之初。汉献帝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的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成为孙权的谋佐,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共拒曹操,刘备很快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
吕蒙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孙权的信任,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文体常识
编年体 编年体是中国传统史书的一种体裁,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中心,按年、月、日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是编写历史最早也是最简便的方法。编年体最早起源于中国。《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司马光历时近十九年主持编撰的第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现存编年体通史中影响最大的一部。
基础知识
卿今当涂掌事(动词,掌管)
但当涉猎(动词,应当)
蒙辞以军中多务(介词,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为”一起构成动词,认为)
见往事耳(动词,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当
以
见
1.一词多义
基础知识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名词,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义:名词,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往事耳(古义:名词,指历史;今义:名词,过去的事情)
2.古今异义
3.文言句式——倒装句
蒙辞以军中多务(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基础知识
吴下阿蒙 后泛指学识浅陋的人。阿蒙,指吕蒙。
刮目相待 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他。刮,擦拭。
4.词语解释
文章解析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译文: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中事务繁多,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就开始学习。
文章解析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知晓事情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孙权劝说吕蒙学习和吕蒙学习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劝勉人们要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孙权劝学(详写)——吕蒙治学(略写)——鲁肃叹学(侧面描写)
力陈必要
现身说法
借故推脱
学成自得
难以置信
深为折服
写作技巧
1.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时,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答话,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
写作技巧
2.详略得当。
文章重点写了孙权劝学及劝学的结果,对于吕蒙的具体学习过程则一笔带过,而后通过鲁肃的叹学来揭示吕蒙学习的结果,即才略大进,非复吴下阿蒙。这样的描写既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又节省了笔墨。
疑难探究
1.孙权是怎样劝吕蒙学习的 从劝学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孙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孙权首先要求吕蒙:“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既表现出他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带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孙权实事求是,根据实际情况,不要求吕蒙“治经为博士”,而是要他“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又联系自己在学习中所受的教益劝说吕蒙:“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孙权以自身为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层层劝说。他可以和部将就非军事、非政治的话题进行交流,由此可见,孙权平易近人。他对部将严格要求,为提高屡立战功的吕蒙的素质而谆谆教导,具有王者风范。
疑难探究
2.吕蒙由不学到学乃至学有所成,这个变化过程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1)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生,非学无以长才。(2)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3)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言。(4)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5)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只要你愿意,你就会成活,成长。
问题解答
一、朗读课文,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答案: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政务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托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托,“乃始就学”。
问题解答
二、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案:1.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论议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如今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2.启示示例: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书是第二课堂,是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知识的增长大有帮助。
问题解答
三、诵读下列句子,体会加粗词所表示的语气。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
1.邪:表示反问语气,可译为“吗”。
2.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乎:表示反问语气,可译各为“呢”。
问题解答
四、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 ,有自称,有对他人的爱称、敬称等。说说下列句中加粗的称谓语分别属于哪种情况。课外再搜集- -些。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1.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2.古时王侯的自称。
3.对朋友辈的敬称。
其他的如:
谦称:鄙人、小女、愚兄、愚儿、犬子、舍弟、拙荆等。
他称:圣上、大王、麾下、令尊、贤侄、尊上、仁兄、爱卿、泰山等。
翻译技巧
调序法翻译文言语句
文言语句翻译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是文言文阅读考查中必考的题目。在翻译的方法中.调序法是用得比较多的翻译方法。如翻译课文中“蒙辞以军中多务"这句话时就用到此法。这句话是倒装句式,正常语序是“蒙以军中多务辞”,意思是: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脱。考查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选出文言语句翻译正确或错误的一项,二是直接翻译指定的语句。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不错译、不漏译、译文通畅、无语病,还要合乎情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