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认识声现象
知识梳理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还可以是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仍会存在并继续传播。
2.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 , 不能传声。声以 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 (填“相同”或“不同”)。一般来讲,v固 v液 v气。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有关,还与介质的 有关,与声源振动频率的高低、振幅的大小无关。声音在15 ℃空气中传播速度约为 m/s。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疏松多孔的物体会被 。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声音就会被 回来形成回声。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 s以上,人耳就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_ m。
基础知识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C.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2.下列情境中,声音不能传播的是
A.在空气中 B.在真空中
C.在水中 D.在石头中
3.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的是
A.把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闹钟的铃声明显减小
B.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声音变高
C.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水花四溅
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
4.一种声波从空气里传到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不能确定
5.闪电后3秒钟听到雷声,则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声音在空气中速度为340米/秒)
A.610米 B.2040米
C.1020米 D.900米
6.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
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
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
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
重难点突破
一、选择题
1.(2021 广元模拟)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余音未绝”,其原因是( )
A.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C.大钟虽已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D.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2.(2021 海南)下列选项中,不能传播声音的是( )
A.空气 B.真空 C.大地 D.水
3.(2021 青岛二模)关于声音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不变
B.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
4.(2021 南康区模拟)录音棚的墙壁通常装有皮质材料的软包,如图所示,这样做的最主要目的是( )
A.减弱声音的反射 B.增强声音的反射
C.增大声音的响度 D.提高装饰的效果
5.(2021春 镇海区校级期中)下列各组中,能表示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 )
①声波
②听神经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④鼓膜
⑤听小骨
⑥大脑
A.①一④一⑤一③一②一⑥ B.①一②一④一⑤一③一⑥
C.①一④一⑤一②一③一⑥ D.①一③一④一⑤一②一⑥
6.(2020秋 常熟市校级月考)关于骨导式助听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骨导式助听器中声音传播速度会更快
B.助听器必须紧贴在颌骨上,才能带动颅骨振动,听到声音
C.骨导式助听器的制造原理是利用头骨、颌骨能传声效果较好的原理制成的
D.利用骨导式助听器能听到超声波
二、填空题
(2021 日照一模)抗日战争时期,歌曲《黄河大合唱》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歌中唱到:“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面涉及到的声源分别是 、 、 。
(2021春 北碚区期末)如图所示,将播放着蜂鸣声的手机用细线悬挂于封闭的玻璃罩内,当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走的过程中,所听到的手机蜂鸣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
9.(2021 江都区校级模拟)已知人耳区分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0.1 s以上。现有一根长为34 m的空铁管,如果你将耳朵贴在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击一下铁管的另一端,则敲击声由空气传入你的耳朵需要 s,你会听到 次敲打的声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在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 m/s)
10.(2017 青浦区二模)如表记录了声波在五种气体中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传播速度,请依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温度为20℃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米/秒。
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③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 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选填“较高”或“较低”)
11.(2021 砀山县三模)“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出自唐代诗人胡令能作品《小儿垂钓》。从物理字的起度看,“应人”会导致“鱼惊”是因为 。
12.(2021 平原县二模)如图所示,当小明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各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这种砌究方法叫做 (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法”“转换法”成“类比法”),若将此实验移至月球上能否看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的现象?答: (选填“能”或“不能”)
13.(2021 包河区模拟)2025年我国将实现航天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航天员们必须错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沟通交谈,从物理角度来看,这是因为 。
14.(2021 丹东)古诗《鹿柴》中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 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三.解答题
15.(2021 单县一模)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悬挂着的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 可以传声。
(4)如图丁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听到的声音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这个实验说明了 。
能力提升
1.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2.有一段装满水的足够长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一下,能听到几次声音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3.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实验中,纸屑、塑料球、水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4.在节假日和庆典活动中,我们经常使用气球,一不小心有的气球会突然破裂发出“啪”的响声,这响声是因为气球内的压缩气体膨胀引起周围_________的急速振动所产生的。请你再说出一个我们周围产生声音的物体:______________。
5.小亮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创作了一部科幻小小说——《太空漫游记》。小说中有这样的描写: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之后又看见闪电四射。哇!太空真美啊!请你从物理学的角度,指出这段文字中的一处科学性错误及判断依据。错误之处: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________________(开放性试题,答案合理即可)。
参考答案与解析
知识梳理
1. 振动 气体 振动 振动 2.(1) 介质 真空 波 声波 (2)不同 > > 种类 温度 340 (3)吸收 反射 0.1 17
基础知识
答案C
解析:声音可以在空气、固体和液体中传播,故选项A错误;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选项B错误;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选项C正确;振动的物体能够发声,但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没有介质,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选项D错误;故应选C。
答案B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声音不能传播的是真空,答案选B。
答案C
解析:A.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不符合题意;B.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减小,空气容易振动,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不符合题意;C.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花四溅,说明物体发声时振动,符合题意;D.周围的击掌声会惊动鱼缸中的金鱼,说明液体可以传声,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
答案A
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在固体中传播相对较快,在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故A正确。
答案C
解析根据v=s/t的变形式,可计算距离。闪电后3秒钟听到雷声,则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是:s=vt=340 m/s×3 s=1 020 m。
答案D
解析在耳朵构造中,耳廓是位于头部两侧,前凹后凸,起收集声波的作用。
重难点突破
1.【答案】D
【解答】解:敲击大钟时,大钟因为振动而发出声音,停止对大钟的撞击,但大钟的振动不能马上停止,所以仍会产生声音,所以会有“余音未绝”。
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2.【答案】B
【解答】解:空气、大地、水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
故选:B。
3.【答案】B
【解答】解:A.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波从空气传入水中,介质种类发生变化,传播速度变化,故A不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和固体,水中的鱼听到人在空气中产生的声音,所以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也能在液体中传播,故B正确;
C.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故C不正确;
D.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故D不正确。
故选:B。
4.【答案】A
【解答】解:录音棚的墙壁贴有一层皮质松软的材料,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当声音传到这些墙面后,被反射到了不同的方向或被多次反射而吸收掉,减弱回声,这样就能保证较好的听觉效果。
故选:A。
5.【答案】A
【解答】解:听觉形成的正确途径的是: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引起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器,然后通过听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故选:A。
6.【答案】D
【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速度比液体和气体快,骨导式助听器属于固体传声,故A正确;
B、C.头骨、颌骨属于固体,固体可以传递声音,且速度快,效果好,故B、C正确;
D.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故D错误;
故选:D。
7.【解答】解:
风在吼,“风吼”的声源是空气;
马在叫,“马叫”的声源是马的声带;
黄河在咆哮,“黄河咆哮”的声源是黄河水。
故答案为:空气;马的声带;水。
8.【答案】介质;真空。
【解答】解:用抽气机逐渐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了,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却不能传播声音。
故答案为:介质;真空。
9.【解答】解:因为管长s=34 m,空气中的声速v=340 m/s,
由得: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
由于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最慢,
所以声音在铁管中的传播速度一定小于0.1 s,
则两次声音的间隔一定小于0.1 s。此时人耳无法分辨两次声音,故只能听到一次敲打声。
故答案为:0.1;1。
10.【解答】解:①由表中的数据知:当温度为20 ℃时,声波在氢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306 m/s;
②对比表中声音在不同温度的气体中传播速度,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
③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降低而减慢,故飞机要在空气中实现超音速飞行,在温度较低的条件下更容易成功。
故答案是:①1306;②在同种气体中,声波的传播速度随气体温度升高变快;③较低。
11.【答案】人们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和水传播被鱼听到,鱼听到人的说话声会被吓跑。
【解答】解:人们发出的声音可以通过空气和水传播,从而被鱼听到,鱼听到人的说话声会被吓跑,所以小儿怕得鱼惊不应人。
12.【答案】(1)转换法;(2)能。
【解答】解:
(1)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
(2)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若将此实验移到月球表面去做,小锤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发声,但因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所以我们只能看到乒乓球被弹开,不能听到声音。
故答案为:(1)转换法;(2)能。
13.【答案】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传声。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
故答案为:真空不能传声。
14.【答案】振动;大于。
【解答】解:诗人听到的人声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振动;大于。
15.【解答】解:(1)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悬挂着的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桌子是较大的物体,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可转换成桌面上小纸屑的振动,所以可在桌子上放一些小纸屑;
(3)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4)玻璃罩内空气越来越少,听到的声音会逐渐变小,是声音传播的物质(空气)逐渐减少造成的,由此可以推出:真空不能传声。
故答案为:(1)振动;
(2)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
(3)空气;
(4)变小;真空不能传声。
能力提升
答案B
解析 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不符合题意,该选项设计不合理;B.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该选项设计合理;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该选项设计不合理;故选B。
答案C
解析 在一端敲击后,声音会同时沿着三种介质传播,分别是:固体铁、液体水、空气;因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声音到达耳朵的时间就不同,听到的第一声是通过铁管传过去的,第二声是通过水传播的,第三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共听到3次声音。故选C。
3.答案 将发声体的微小振动放大
解析 在“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的实验中,由于声源的振动不容易直接观察,故通过观察纸屑、塑料球、水花的振动,间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这样可以将发声体的微小振动放大。
4.答案 空气 人说话的声源是人的声带(流水声的声源是水,琴声的声源是琴弦,小鸟叫声的声源是鸟的鸣膜等)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气球破裂后,气球内压缩的气体急速膨胀,引起周围空气也急速膨胀振动发出声音。我们周围产生声音的物体:人说话的声源是人的声带,流水声的声源是水,琴声的声源是琴弦,小鸟叫声的声源是鸟的鸣膜等。
5.答案 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 判断分析时要明确“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文中写道:小明和小亮驾驶“女娲号”飞船漫游在太空,突然听到空中传来“隆隆”的雷声,这是不可能的,太空中没有空气,所以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听不到声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