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习题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习题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7 13:09: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8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第二单元
1.给下面加着重号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 ),
饰以黄金,施以(zhī fěn)   ……
(2)这是某种令人(jīng hài)   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xī)  中
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 )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3)两个胜利者,一个塞( )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满了(xiāng qiè) 
 。
·
·
·
·
fà láng
脂粉
惊骇

piē
sāi
箱箧
2.填空。
(1)本文作者雨果是   (国别)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 《  》等。
(2)书信一般由六个部分构成:   、问候语、   、祝颂语、  、 
 。
法国
悲惨世界
称呼
正文
署名
日期
解析:“不可名状”的意思是不能够用语言形容,不合语境,可改为“不可思议”。
B
3.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金钱面前,他终究是没有抵住诱惑,为民造福的初心已经荡然无存。
B.向来落后的他这次竟然跑了第一,真令人不可名状。
C.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人们称它为“金銮殿”,这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D.每一次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都让人更加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
·
·
·
·
·
·
·
·
·
·
·
·
·
·
·
·
·
·
4.下列句子没有使用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A.从前他们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不同的只是干得更彻底,
更漂亮,以至于荡然无存。
B.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这是看得见的,另一个装
满了箱箧。
D.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解析:A.“干得更彻底,更漂亮”是反语;C.“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是反语;D.“赞誉”是反语。
B
5.下列复句的类型和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池塘里的荷叶虽然是绿油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B.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C.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
D.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
·
解析:A项中“虽然……但是……”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C项中“可是”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D项中“而”是表转折关系的连词,所以A、C、D三项都是转折复句。B项中“所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B项是因果复句。
B
6.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中有两句有语病,请找出来并修改。
① 法国作家雨果曾撰文谴责英法联军劫掠并火烧圆明园的罪恶行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曾发表声明斥责日本的侵华行为。② 正因为这样,他们才赢得了我们的崇高敬意,不仅在人格精神上,更在文学上、物理学上。
君子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就是雨果这样的,就是爱因斯坦这样的,③ 不仅仅对自己的专业有判断力,有对是非善恶的判断力,却能公开地站在正义的一边,用自己的力量,增加正义的胜算。
解析:首先明确病句的类型,包括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然后读句子,找出语病,进行修改。
答案示例:②句不合逻辑,应将“人格精神上”与“文学上、物理学上”互换位置。③句中关联词误用,应将“却”改为“并且”或“而且”。
阅读课文“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回答问题。
7.选文第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
事情。
9.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理所当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也
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品格和胸怀?
7.选文第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在结构上,承上启下,“奇迹”是对上段描写的圆明园的总括赞美,“消失”引出下文英法的强盗行径。这一句独立成段,在内容上与前文形成强烈反差,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表达了作者的极端愤慨之情。
解析:选文第一段在整篇文章中是中间段,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与上一段形成强烈反差,引出下文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表达了作者极端愤慨之情。
8.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下面句子的深刻含义。
   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中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答案示例:“文明”“野蛮”等词语,有辛辣的讽刺意味,写出了英、法这两个国家的政府颠倒黑白、厚颜无耻的丑恶嘴脸。
解析:结合反语这种修辞手法来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9.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理所当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
也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品格和胸怀?
答案示例:这充分表现了雨果公正、人道、是非分明的品格和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的宽广胸怀。
解析:雨果身为法国人,并未袒护本国抢掠的做法,而是以激愤之情声讨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由此围绕“公正”“宽广胸怀”作答即可。
10.请根据以下信息填写信封。
(1)寄信人:刘刚,家住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路××号。邮编:061000
(2)收信人: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南里甲9号首发大厦A座2楼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
司嫦娥四号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办公室。邮编:100073
100073 贴邮
票处
  北京市丰台区六里桥南里甲9号首发大厦A座2楼嫦娥奔月航天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嫦娥四号月球车全球征名活动办公室(收)
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路××号 刘刚(寄)
061000
解析:信封的左上角写收信人的邮政编码,下一行写收信人的详细地址及姓名,右下角写寄信人的邮政编码,右下倒数第二行写寄信人的详细地址。书写信封内容时要字迹清楚、工整。
答案示例:
贴邮
票处
11.(21-22·廊坊大城期末)下面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崇礼赛区的四则宣传语,选
出你最喜欢的一则,并说明理由。
我选   ,理由:
答案示例一:甲 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突出崇礼“雪国”的特征。
解析:选出最喜欢的一则宣传语,可以从内容、语言形式、主题、感情、艺术手法等多个角度出发去说明理由,语言流畅即可。
雪国崇礼 冬奥有你 品雪都神韵 圆冬奥梦想 京张心连心 携手盼奥运 给崇礼一个舞台
还世界一个精彩
甲 乙 丙 丁
答案示例二:乙 语言精美,格式整齐,引发人们对崇礼“雪都神韵”的兴趣。
答案示例三:丙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既点明了冬奥会两个举办地的名称,又表达出两地人民对于冬奥会的期盼之情。
答案示例四:丁 对仗工整,激情澎湃,表现出崇礼对于成功举办冬奥会的决心。
12.右图是“中国文化遗产”图标,请说明该图标的内容。要求:①采用总
分的结构方式。②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
答案示例:该图标整体呈圆形,由内外两部分组成。外面的圆环部分包含“中国文化遗产”的中文及英文字样。里面的圆中是四只神鸟围绕太阳变成的火球飞行,太阳射出十二道光芒,含有中国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时辰等元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突出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韵味,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表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解析:首先仔细观察图标的构成要素,从整体和细节上全面分析图标,如圆形的整体、中英文字样、内部构成等,然后按照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依次说明即可。
点拨:描述画面题解题要领
①观察画面要全面。仔细观察画面,画面上呈现的所有信息都要仔细
核实,明确画面各要素构成的情景。②描述画面要客观。抓住画面进行详细描述,描述时只对画面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主观想象。③说明顺序要合理。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整体—局部”“背景—主体”“上—下”“里—外”等,根据画面内容,选择合适的顺序,依次介绍画面内容。
(2022·邢台平乡模拟)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废墟的召唤
宗 璞
冬日的斜阳无力地照在这一片田野上,刚是下午,清华气象台上边的天空,已显出月牙儿的轮廓。顺着近年修的柏油路,左侧是干皱的田地,看上去十分坚硬,这里那里,点缀着断石残碑。右侧在夏天是一带荷塘,现在也只剩下冬日的凄冷。
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从东到西,有圆形的台,长方形的观,已看不出形状的堂和小巧的方形的亭基。原来都是西式建筑,故俗称西洋楼。在莽苍苍的原野上,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列正在覆没的船只,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三十多年前,初来这里,曾想,下次来时,它该下沉了罢?它该让出地方,好建设新的一切。但是每次再来,它还是停泊在原野上,远瀛观的断石柱,在灰蓝色的天空下,依然寂寞地站着,显得四周那样空荡荡,那样无依无靠。大水法的拱形石门,依然卷着波涛。观水法的石屏上依然陈列着兵器甲胄,那雕镂还是那样清晰,那样有力。但石波不兴,雕兵永驻,这蒙受了奇耻大辱的废墟,只管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
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建筑家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遗迹,又是什么呢?凝固了的历史么?对着这一段凝固的历史,我只有怅然凝望。大水法与观水法之间的大片空地,原来是两座大喷泉,想那水姿之美,已到了标准境界,所以以“法”为名。西行可见一座高大的废墟,上大下小,像是只剩了一截的、倒置的金字塔。悄立“塔”下,觉得人是这样渺小,天地是这样广阔,历史是这样悠久——
路旁的大石龟仍然无表情地蹲伏着。本该竖立在它背上的石碑躺倒在土坡旁。它也许很想驮着这碑,尽自己的责任罢。风在路另侧的小树林中呼啸,忽高忽低,如泣如诉,仿佛从废墟上飘来了“留——留——”的声音。
我诧异地回转身去看了。暮色四合,与外观的石块白得分明,几座大石叠在一起,露出一个空隙,像要对我开口讲话。告诉我这里经历的烛天的巨火么?告诉我时间在这里该怎样衡量么?还是告诉我你的向往,你的期待?
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然而我没有为这斗争过么?便在这大龟旁,我们几个人曾怎样热烈地争辩呵。那时的我,是何等慷慨激昂,是何等的满怀热忱!但是走的只管走了。和人类比较起来,个人的一生是小得多的概念了。而我们呢?我们的经历自不必提起了。我却愿无愧于这小得多的概念。楚国早已是湖北省,但楚辞的光辉,不是永远充塞于天地之间么?
空中一阵鸦噪,抬头只见寒鸦万点,驮着夕阳,掠过枯树林,转眼便消失在已呈粉红色的西天。在它们的翅膀底下,晚霞已到最艳丽的时刻,西山在朦胧中涂抹了一层娇红,轮廓渐渐清楚起来。那娇红中又透出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摸得着的寒意。
这景象也是我熟悉的,我不由得闭上眼睛。
“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身旁的年轻人在自言自语。事隔三十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我不怪他们,怎能怪他们呢!我嗫嚅着,很不理直气壮。“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呵。”
“匹夫有责。”年轻人是敏锐的,他清楚地说出我嗫嚅着的话。“但是怎样尽每一个我的责任?怎样使环境允许每一个我尽责任?”他微笑,笑容介于冷和苦之间。
我忽然理直气壮起来:“那怎样,不就是
内容么?”
他不答,他也停了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荡漾着绮辉。远山凹处,红日正沉,只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是黛青色,鲜嫩润泽,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树旁乱草中窸窣有声,原来有人作画。他正在调色板上蘸着颜色,蘸了又擦,擦了又蘸,好像不知怎样才能把那奇异的色彩捕捉在纸上。
“他不是画家。”年轻人评论道,“他只是爱这景色——”
前面高耸的断桥便是整个圆明园唯一的遗桥了。远望如一个乱石堆,近看则桥的格局宛在。桥背很高,桥面只剩了一小半,不过桥下水流如线,过水早不必登桥了。
“我也许可以想一想,想一想这废墟的召唤。”年轻人忽然微笑说,那笑容仍然介于冷和苦之间。
我们仍望着落照。通红的火球消失了,剩下的远山显出一层层深浅不同的紫色。浓处如酒,淡处如梦。那不浓不淡处使我想起春日的紫藤萝,这铺天的霞锦,需要多少个藤萝花瓣啊。
仿佛听得说要修复圆明桥了,我想,能不能留下一部分废墟呢?最好是远瀛观一带,或只是这座桥,也可以的。
为了什么呢!为了凭吊这一段凝固的历史,为了记住废墟的召唤。
1979年12月
(有删改)
13.文章一至三段整体描绘圆明园废墟,意在突出废墟怎样的现状?
14.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按照这一顺序,作者写了哪三方面内容?
15.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写出一处,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16.作者认为废墟在召唤什么?
解析:第二段中“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第三段中“时间在这里,如石刻一般,停滞了,凝固了”,突出了圆明园现在是废墟是凝固、停滞的状况。
13.文章一至三段整体描绘圆明园废墟,意在突出废墟怎样的现状?
答案示例:突出废墟凝固、停滞的现状。
解析:根据第二段中“这一带废墟是圆明园中长春园的一部分”及描绘的景象,可概括为:描绘圆明园废墟。根据第六段中“风又从废墟上吹过,依然发出‘留——留——’的声音。 我忽然醒悟了。它是在召唤!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可概括为:描绘风声,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凝固的历史。根据第十段中“事隔三十余年,我又在和年轻人辩论了……‘留下来吧!就因为是废墟,需要每一个你呵”,可概括为:对话青年,投身变革的浪潮中。据此回答即可。
14.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序,按照这一顺序,作者写了哪三方面内容?
答案示例:写了以下三方面内容:(1) 描绘圆明园废墟。(2) 描绘风声,号召人们留下来,改造凝固的历史。(3) 对话青年,投身变革的浪潮中。(意思对即可)
15.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写出一处,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解析:从文中找出不同事物的比较,体会事物的特点或营造的氛围,感受作者的情感即可。
答案示例一:粉红色的天空与寒鸦,晚霞的艳丽、西山的娇红与空气中的寒意形成鲜明的对比。从景色中感受到作者的心情由阴到晴,表达了作者对变革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万千气象的向往和憧憬。
答案示例二:枯梗与绮辉,西山的鲜嫩润泽与浅淡的光照下的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鲜明的对比之中更显出这天空红日、西山的美丽可爱,作者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从而体现出作者对未来的憧憬。(意思对即可)
16.作者认为废墟在召唤什么?
解析:圆明园作为一个重要意象,我们需明白它的历史意义,它是中华民族耻辱的标志,作者写圆明园的废墟,是在提醒我们不忘国耻。而后来作者的情感偏向于积极正面,是因为作者感受到了时代的召唤,认为祖国的未来是美好的,所以积极号召青年投身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变革中。
答案示例:召唤我们不忘国耻,响应时代的召唤,积极投身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变革中。(或:“召唤人们留下来,改造这凝固的历史。废墟,不愿永久停泊。”)
17.(2021·承德模拟)学校将举行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推荐文化遗产】
(1) 学校团委拟开展“我心中的优秀文化遗产①”评选活动,请你在河北省范围内推荐一项文化遗产参评,并从不同角度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
①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等,以及历史上重要的艺术品、图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世代相传且表现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传说、习俗、手工艺等。
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            .
推荐理由:①            .
②            .
【邀请文化名人】
(2)学校团委将组织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会,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爷爷来做报告。时间在下周星期四上午9点,地点在学校礼堂。你作为校团委宣传委员,学校委派你给王爷爷打电话,你将怎样说?
(1) 学校团委拟开展“我心中的优秀文化遗产①”评选活动,请你在河北省范围内推荐一项文化遗产参评,并从不同角度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
①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等,以及历史上重要的艺术品、图书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世代相传且表现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传说、习俗、手工艺等。
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         .
推荐理由:
①       .
②        .
解析:根据注释可知,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文化遗产的不同特点推荐,并说明两点推荐理由即可。如物质文化遗产的推荐,可以从古遗址、古建筑等的建筑特点、艺术价值、历史意义、研究价值等角度写推荐理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民歌、传统舞蹈、传统习俗等的推荐,可以从艺术特色、传承意义等角度写推荐理由。
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以朴素淡雅的山村野趣为格调,取自然山水之本色,吸收江南塞北之风光。
是中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古代帝王宫苑。
【邀请文化名人】
(2)学校团委将组织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会,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爷爷来做报告。时间在下周星期四上午9点,地点在学校礼堂。你作为校团委宣传委员,学校委派你给王爷爷打电话,你将怎样说?
解析:邀请他人时首先要有称呼,然后介绍自己,最后讲明邀请的目的,发出邀请。必要时还要提醒对方做好哪些准备,注意语气委婉,称呼得当。首先要有称呼和问候语,根据题干要求可知,称呼应该是“王爷爷”,问候语为“您好”;然后根据题干中“你作为校团委宣传委员”介绍自己,即“我是学校团委宣传委员”;接着根据题干中“学校团委将组织一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会,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王爷爷来做报告”“地点在学校礼堂”讲明邀请的目的和活动地点,即“想邀请您到学校礼堂来做一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再根据题干中“时间在下周星期四上午9点”,说明活动的具体时间;最后用商量的口吻征询对方的意见,如“请问您能来吗?”。
答案示例:王爷爷,您好!我是学校团委宣传委员,学校派我联系您,想邀请您到学校礼堂来做一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时间是下周四上午9点。请问您能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