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7 10:07: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天的怀念》是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文是一篇抒写亲人间真挚情感且带有一种特殊气质的散文。文章蕴含的情感比较复杂:有对母亲深切的怀念,有自己的悔恨与愧疚,有对于生存困境中“好好儿活”的领悟。追忆往事,史铁生没有直抒胸臆,而是含蓄写来,以微小平常的生活细节感动读者。作者的情感本是汹涌澎湃、痛彻肺腑的,但文章的叙述语调却是平静、内敛的,全文的感情基调是深沉、忧伤的。全文情感波澜张弛有度,与作者内心情感状态是和谐一致的。作者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此其表层含义;“秋天”又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题目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在母亲去世后,在云淡风轻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真正体会到了母爱的坚忍与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领悟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这才是“秋天的怀念”的深层含义。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情感丰富,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此前他们读过不少叙事散文,已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能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然而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要深刻理解作者的愧悔之情和他对生命的感悟,理解含蓄的笔法及深沉而忧伤的感情基调等尚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
1.能用合适的语气和语调进行朗读,感受作者从暴怒无常到豁达乐观的心灵轨迹,体认作者对母亲的独特感情,以及对苦难的超越和领悟。
2.理解这篇散文作为回忆性散文的独特创作手法,在分析三次北海看花的独特作用中,明确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自己情感变化两条明暗线索。
3.采用圈点批注、抓关键词和细节描写等手法赏析课文中的动作、神态、语言等关键语词,理解并学习作者将浓烈的感情寄托在精准语言和平凡叙事中的写法,同时注意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教学设计】
(一)预习要求:
1.查阅工具书,解决文中疑难字词。
2.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
3.朗读课文,圈点批注一些蕴含着丰富情感的语句。
4.将自读时的困惑通过微信班级小管家上传。
(二)导入:
同学们,看了大家上传到微信班级小管家中的图片,知道大家初步了解了文章内容、结构及思想感情,并对课文进行了认真的圈点批注。同学们的疑惑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秋天的怀念”的理解,二是感受到了文章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却难以言说。现在,我们一起再次走进《秋天的怀念》。
设计意图:古人云:“疑,思之始,学之端。”学生初读课文的感受和质疑是学生与文本的真正对话,是教学的基础与依据。
(三)学导活动:整体感知话怀念。
同学们,史铁生怀念谁?怀念什么?
预设:怀念母亲(母爱),怀念母亲陪他度过的那段最艰难的时光,怀念那个秋天母亲的叮咛——好好儿活……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初步理解“秋天的怀念”的表层含义。
环节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备注
导入:补充资料,引入新课 方法:投影展示、师生问答 1.呈现投影,相机板 书,检查 回顾预习工作,即学生对于史铁生情况的了解。 2.投影展示,补 充《合欢树》资料,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情感,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1.合上书,回想自己预习的内容,自由回答自己对作者情况的了解。2.默读《合欢树》片段,说 出自 己的初步体会,顺利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台阶一 落点:(读懂:何为“三次北海 看花”) 朗读课文,用合适的语气和节奏去朗读,读完之后,说一说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用一两句话有条理、有逻辑地概括出来。 方法:朗读、师生问答 1.教师听学生朗读,纠正不足,指导并示范朗读,即读出符合母子对话特点的语气语调。 2.呈现投影,概括总结学生答案,课文主要有史铁生和母亲的对话,母亲鼓励儿子看菊花,对儿子的关怀和爱,还有作者对母亲的追忆和怀念。教师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和补充。 3.用学生的回答自然生成下一环节对三次北海看花的理解。 1.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朗读课文,说出自己的阅读感受。注意:朗读应用缓慢、低沉的语调 来读,并说出原 因,知 晓 朗读技巧。 2.学生结合课文,自由回答自 己读懂了哪些内容,可以在课本上勾画出来,记关键词,并口头陈述。
台阶二 落点:(分析:为何是“三 次北 海看花”) 1.三次北海看花,前 两次都没有 去成,只有最后一次真正去了,可 是母亲已经不在了。那这三次描写关于北海看花的片段,可否去掉一次,若可以,为什么,若不能,又有什么理由? 2.分析的时候,注意一些有表现力的词汇在表达上的好处,可以圈点勾画,并加以评点和批注。方法:默读,品读,圈 点批注,师生问答。 1.教师与全体同学一道听取同学 的个别发言,并予以点评。其间根据 需要投影展示相应的关键词系列。2.教师在学生讨论和回答时巡视,个别指导,给予提示,充分 引导和 启发学生的思维。 3.与学生一道深情朗读,概括总结三次北海看花的事件明确母爱和作者爱母的情感,以及作者在母亲影响下人生态度转变的心灵轨迹。 1.学生精读具体段落,讨论并 发言,说出三次看花事件的独 特作用,并分析三次看花事件中儿子和母亲的种种表现与细节。2.在分析的过程中,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标出具有表 现力的词汇,小组讨论,思考这 些平淡语言背后蕴含的力量。3.带着对语言的品读与感悟,再 次朗读,读出细节之处的深情,读出母爱的细腻与伟大。
台阶三 落点:(落脚:最后一次北海看花)1.最后一次北海看花,毫无疑问是为了完成母亲的那个心愿,包含着对母亲的怀念,但仅仅是对母亲的怀念吗? 2.最后一段叙事风格也发生了转变,作者为什么不直接抒发对母亲的怀念。反而要写灿烂的菊花呢?方法:品读、讨论、师生问答 1.PPT呈现关键段落(重点语词进行加黑放大)让学生思考。 2.全班巡视,了解同学在思考问题时可能存在的疑惑,个别指导。 3.对学生进行个别提问,并给予针对性点评和引导,投影展示示范答案的关键词,概括总结。 4.教师做朗读指导,让学生带着各自的体会朗诵这一段,要求读出深情,读出意味深长的感 觉,读 出作者对母亲缅怀的真挚。 1.学生朗读课文,讨论交流,反复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提示,得出自己的思考成果,在纸上写出答案关键词。 2.在叙事风格转化的体会中,学习到散文平凡的文字中蕴含深沉力量的写法。即“菊花”即母爱之花和生命之花的双重深意。 3.结合 关键词,同 学们积极发言,与老师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
台阶四 落点:(回归:为何是“秋天的怀念”) 既然作者在最后一段怀念的是母亲,但为什么题目不叫“怀念 母亲”呢,为什么叫做“秋天的怀念”,“秋天”有什么意味呢? 方法:品读、投影展示、师生问答 1.与学生一同探讨题目的作用及深意,归纳优化学生的答案。 2.投影展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自由发言,仔细聆听,做好归纳总结, 即“秋天”不仅是时间和叙事背景,还包含了作者独特的人生体验。 1.全体学生带着之前讨论所获得的新认识,再来朗读课文最 后一段 ,进一步体会题目 中 “秋天”和“怀念”的深意。 2.结合补充资料,进一步 了解作者,引发学生对苦难和人生的思考。
(四)学导活动:细节之中品深情。
1.双腿瘫痪后,史铁生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呢?
2.面对儿子的暴怒无常与绝望,母亲的状态又是怎样的呢?
链接:史铁生《我二十一岁那年》。
朗读指导:重读“突然”“猛地”“砸”“摔”“喊”等词,体会“我”的暴怒无常和绝望心情;关注“悄悄地”“躲出去”等词,体会母亲对“我”的理解,让“我”尽情发泄内心的苦闷、愤怒;“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重音不同,意义不同,一是希望儿子活下去,不要放弃生命,二是希望儿子能活得有意义。
3.请同学们研读第三段,细细品味“我”和母亲的心绪。思考:这段文字从哪些角度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它的作用是什么?先自读,随后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预设:
景物描写。“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暗示着自己当时悲凉的心情,同时为下文母亲“挡在窗前”,央求“我”去北海看菊花作铺垫。
语言描写。从卑微的恳求到絮絮叨叨,表现出“我”答应看花后母亲喜出望外、激动难耐的状态。
神态描写。“央求”的神色,表现出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与渴望,读来令人心酸不已。
细节描写。“挡”在窗前,是母亲唯恐飘零的落叶又勾起儿子悲观的情绪,表现出母亲的细心。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关注细节、语气、节奏的变化,关注多角度的细致描摹,咬文嚼字,加深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学生丰富了情感体验。在字里行间细细品味,理解深沉含蓄的情感。通过链接,了解写作背景,理解史铁生的情绪及母亲坚忍、包容、慈爱的心地。
(五)学导活动:张弛之中悟深意。
全文的情感波澜一张一弛,富有节奏。文章开头先写了一个激烈的场面,第二段情绪陡然一落,第三段又是一个略微轻松的变奏,第四段独句成段,让前文的情绪戛然而止,第五、六两段用最简洁的叙述,讲出心中最深、最痛、最不堪回首、最不愿提及的诀别。
1.作者为什么要浓墨重彩地描写秋风中菊花的烂漫呢?
预设:菊花“淡雅”“高洁”,它开得“热烈”“深沉”“泼泼洒洒”,是母亲高贵品质的化身,也是母爱的象征,更是不幸的母亲对她那个有病的儿子的殷切期望。
链接:史铁生的作品介绍,华语文学传媒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他捐献器官的事迹简介。
预设:史铁生读懂了花语,更读懂了母亲的心。他活得坚韧,活出尊严,活出自我生命的个性与美丽。他不仅好好活了,而且活得非常有意义。
2.学到这儿,同学们能不能说说“秋天的怀念”的深层含义?
预设:作者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用他残疾的躯体完成了母亲的心愿,活出了健全人都难以企及的辉煌,这是对母亲最深沉、最真挚的怀念。
让我们带着对作品的新的感悟,一起深情朗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全文感情起伏的脉络,引导学生理解“秋天的怀念”的深层含义。通过品读,了解本文平静而内敛的叙述语气,深沉而忧伤的感情基调,领悟作者在追悔往事的悲痛情绪中抒发的一份领悟生命意义的豁然达观。
五、作业设计
写一则感悟母爱(亲情)的随笔,发布到微信班级小管家。
设计意图: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学生阅读文本,会从史铁生的遭遇和感怀中反思自己的生活,增进对亲情的感悟与回馈,更加珍惜健康的生命,积极认真地“好好儿活”。这就是经典阅读的现实意义,也符合本单元培养学生学会记事的写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