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同步练习(解析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8.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11:1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达标练
1.“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朝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促进了文化教育普及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塑造了中国人的价值信仰
D.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答案C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出,受程朱理学的影响,中国出现了更多的“仗义死节之士”,说明程朱理学有利于塑造中国人的价值信仰,C项正确。
2.(2021·河北邢台高二期中)两宋时期,山水画日益发展成熟,大批文士及山水画家对宇宙自然生命奥秘产生了兴趣,通过自然界的山川木石体现“心”“情”“诚”“意”“顿悟”等时代精神和审美认识。这一现象(  )
A.反映了佛道思想的相互融合
B.受到心学的深刻影响
C.受到主流思想体系变化的影响
D.表明山水画成为主流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通过格物致知的方式来明理,材料中“通过自然界的山川木石体现‘心’‘情’‘诚’‘意’‘顿悟’等时代精神和审美认识”反映的是理学对山水画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未涉及佛道融合的特征,排除A项;心学强调内心反省,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山水画成为主流,排除D项。
3.下列宋朝词人中,有一位“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这位推动了宋词突破性发展的词人是(  )
A.柳永 B.苏轼 C.李清照 D.秦观
答案B
解析根据“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可知该词的风格豪迈奔放,属于豪放派,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使词从“樽前”“月下”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故B项正确。
4.《书林藻鉴》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
B.体现当时书法艺术丰富多彩
C.表现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
D.反映书法艺术追求得意忘形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宋朝书法艺术丰富多彩,有楷书、行书、草书等,风格各异,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君主专制的加强,故A项错误;四个书法家并不代表市民阶层的文化追求,故C项错误;书法艺术追求的并不都是得意忘形的状态,故D项错误。
等级考提升练
5.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订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朱熹的这一做法 (  )
A.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B.标志着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C.标志着儒学的世俗化
D.实现了乡村基层自主管理
答案C
解析题干中未提及《家礼》和《增损吕氏乡约》对人的自然欲求的扼杀,故A项错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并不是因为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中“制订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推知朱熹的做法使理学世俗化,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出实现乡村基层自主管理,故D项错误。
6.宋朝服饰具有清冷消瘦的文人风格,表现出反对奢华、艳丽、裸露,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的积贫积弱 B.理学思想的影响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战乱的频繁发生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宋朝服饰“追求简约质朴,别具清雅、潇洒的风度”,可知宋朝追求风骨品格。理学强调道德与修养,在此影响下,宋朝服饰呈现出清雅、潇洒的风度,故B项正确。
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名句。它反映出作者的词风是(  )
A.刚健豪放 B.清新婉约
C.通俗易懂 D.沉郁悲壮
答案A
解析根据“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可知作者的词风是豪放派的刚健豪放,故A项正确;清新婉约是婉约派的词风,通俗易懂是元曲的特点,辛弃疾的词风沉郁悲壮,故B、C、D三项均错误。
8.宋朝的“说话”上承唐朝,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说话”分为四家:小说、说经、讲史、合生。这反映出宋朝(  )
A.说书艺术开始在民间出现
B.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
C.传统礼教受到了较大冲击
D.城市经济繁荣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宋朝的‘说话’上承唐朝,日益兴盛,在勾栏瓦舍中有很多以此为生的‘说话人’”,可知宋朝世俗文学兴盛,市井生活繁荣,反映了宋朝城市经济的繁荣,故选D项;A项与材料“‘说话’上承唐朝”不符,排除;材料主要说明宋朝“说话”日益兴盛,并未涉及世俗文学成为文化主流,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世俗文学日益兴盛,并未涉及对传统礼教的冲击,排除C项。
9.柳诒徵的《中国文化史》载:“(宋朝)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答案A
解析宋朝时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制,为士大夫藏书提供了方便,故A项正确。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文学作品往往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卖炭翁
作者: 白居易(唐)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 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望海潮
作者: 柳永(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提取表中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可以从唯物史观角度,也可以从其他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对两个时期城市经济或文学发展状况加以说明。
参考答案示例一
论题:唐宋文学与城市经济。
说明:《卖炭翁》中“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描述反映出唐朝对市场交换行为存在严格的时空限制;《望海潮》中“市列珠玑,户盈罗绮”“菱歌泛夜……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的描述则反映出宋朝市场经营时空不再有限制。这说明宋朝政府放松对城市的市场交换行为的直接管理,宋朝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唐诗宋词的内容反映了这一时代特色,说明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示例二
论题:市民生活与文学发展。
说明:唐诗《卖炭翁》在形式上整齐划一,讲究格律,题材偏重政治主题。宋词《望海潮》的句式参差不一,句法灵活多样,以个人的感受描绘了杭州的繁荣。宋朝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的增加,词更容易抒发情感,适应了市井生活的需要,这说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是由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所决定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