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达标练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责任内阁制,袁世凯在1914年公布《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C.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答案B
解析责任内阁制设立的直接目的是约束袁世凯,防止其专制独裁,根本目的是维护共和政体。而袁世凯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目的是实现独裁专制。这一变化说明民主政治实现的过程是非常艰难的,需要与专制进行激烈的斗争,故选B项。
2.某学者指出,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A.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遭到了帝国主义的反对
C.被迫向革命党人屈服
D.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答案A
解析“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说明袁世凯统治集团内部已四分五裂。“卖不了票了”说明社会各阶层都加入了反对袁世凯的行列,袁世凯成了众矢之的,故选A项。
3.(2020·辽宁葫芦岛高一第一学期期末)鲁迅先生曾对我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发表过这样的感触:“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得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一历史时期主要指的是( )
A.清政府统治时期
B.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得出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后到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再到张勋复辟,反映的历史时期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故选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统治,排除A项;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是1927—1949年,排除C项;国民革命时期是1924—1927年,排除D项。
4.民国初期的一则报纸广告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
A.外资企业出现 B.洋务运动兴起
C.工人运动高涨 D.实业救国热潮
答案D
解析题中的题眼是“民国初期”“必需之国货”,反映了当时的实业救国热潮,故选D项。
5.(2020·广东顺德高一第二学期期末)1914年2月,民国政府农工商部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此后又多次发出训令,要求所有公共机关的日用消耗品一律专购国货。这些举措( )
A.推动了辛亥革命的开展
B.推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兴起
C.迫使列强减少对华商品输出
D.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答案D
解析这些举措体现了对国货的提倡和保护,因此有利于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故选D项;1914年已是中华民国时期,排除A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开展的,排除B项;材料并未提及列强的态度和做法,无法判断其是否减少对华商品输出,排除C项。
6.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知识分子提出要根治“无常识之思维”和“无理由之信仰”,激扬理性,破除愚昧和迷信。为此,他们提倡( )
A.科学精神 B.政治民主
C.文学革命 D.文明西化
答案A
解析与材料“愚昧和迷信”相对的是科学精神,故选A项。
7.要以民主与科学的标准挑战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传统……所有习俗、制度、风俗、圣贤教训都应重新被评估。提出上述主张的是( )
A.资产阶级维新派
B.资产阶级革命派
C.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D.马克思主义的倡导者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要以民主与科学的标准挑战中国的政治与思想传统”符合新文化运动期间以民主和科学为武器,批判中国传统文化和独裁专制,故C项符合题意。
8.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这表明他( )
A.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B.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
C.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
D.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
答案A
解析辜鸿铭兼修中西文化,对东西方文化的认识非常深刻,其观点是对新文化运动中对东西方文化的绝对化观点的反思,是合理的、理性的,故A项正确。
9.(2020·辽宁丹东高二第一学期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康有为曾经说道,越是了解“西学西理”,越觉“中学中理”之深邃广大。在他心中,中国古代淳美的社会风尚皆因孔子学说教化所致,相形之下,“近日风俗人心之坏”,令人痛心。欲挽救此种乱象,还须用“孔子旧方”。康有为遍考秦汉典籍,指出孔子最大的贡献在于改制立法。他进一步指出,孔子改制最核心的主张即三世进化,即从据乱世到升平世再到太平世,从君主制到立宪制再到民主制的进化,这是孔子借《春秋》而阐发的微言大义。如此,则维新变法具有了理论上的合理性、必要性。
陈独秀认为孔子的思想产生于两千年前,原本就是服务于封建君王的专制统治的,而今已是共和制,孔子的言论就没有发挥作用的地方了。孔教只是与帝制有“不可离散的因缘”,三纲五常违背了人的自由权利,缘此而生的道德名词,曰忠、曰孝、曰节,“皆非推己及人之主人道德,而为以己属人之奴隶道德”。这种泯灭个性的儒家思想伦理禁锢,必须破除,“儒家孔道不大破坏,中国一切政治、道德、伦理、社会、风俗、学术、思想均无有救治之法”。
——摘编自王鹏燕《康有为的孔教观
与五四时期的反孔思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与陈独秀思想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和陈独秀对儒学持不同态度的原因。
参考答案(1)不同点:康有为主张借助儒家思想改善社会风气;借孔子学说推行君主立宪(托古改制)。陈独秀认为儒家思想服务于专制;儒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应该废除。
相同点:都主张学习西方,救亡图存。
(2)原因:
康有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借孔子名望减少变法阻力;康有为个人经历。
陈独秀: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壮大;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西学进一步传播。
等级考提升练
10.“或在園(园)中,拖出老袁还我國(国);余临道上,不堪回首问前途。”与这副对联直接相关的背景是( )
A.袁世凯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C.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D.袁世凯复辟帝制
答案D
解析材料是一副对联,其中“拖出老袁还我國(国)”指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要求恢复民国,故选D项。
11.段祺瑞自己以“三造共和”自诩。1911年,段祺瑞率前线北洋将领联名致电清政府吁请清帝退位。袁世凯蓄意称帝时,段祺瑞反对帝制。1917年张勋复辟,段祺瑞率兵讨伐。段祺瑞“三造共和”的目的是( )
A.争权夺利 B.维护民主
C.复辟帝制 D.实业救国
答案A
解析段祺瑞是北洋军阀的代表人物,所谓的“三造共和”都是服务于自己争权夺利的目的,A项正确。
12.(2021·江苏常州高三上学期期中)以1913年的指数为100,英国的输华货物在五年后减至51.5,法国减至26,德国货完全停止进口,只有美国和日本乘机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与材料现象相关的史实是( )
A.欧洲国家尊重中国主权
B.美日加紧侵略摆脱危机
C.中国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D.民族工业获得发展空间
答案D
解析“以1913年的指数为100,英国的输华货物在五年后减至51.5,法国减至26,德国货完全停止进口,只有美国和日本乘机扩大在中国的侵略势力”,这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D项;“英国的输华货物在五年后减至51.5,法国减至26,德国货完全停止进口”,这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不是欧洲国家尊重中国主权,排除A项;1913年前后,美日的经济侵略并非为了摆脱危机,排除B项;中国放宽民间设厂限制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C项。
13.下面是民国初年经济法规类别统计表。这一情况表明民国初年( )
经济法规类别 条数
工商矿业类 21
农林牧渔业 14
交通运输类 6
银行金融类 7
标准器物类 5
续 表
经济法规类别 条数
特别税则类 11
经济社团类 12
A.工商业发展最快
B.政府重视发展经济
C.交通发展速度较慢
D.金融业不受重视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政府对经济的重视,没有体现出工商业和交通业的发展速度,排除A、C两项;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民国初期经济法规类别的条数比较多,这反映出当时民国政府比较重视经济,故选B项;材料中“银行金融类”的条数为7,无法反映出金融业不受重视,排除D项。
14.一位辛亥革命时期的老人回忆湖南的情况说:民国初年“湖南女子开始冲破了旧礼教的封锁线,纷纷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因此女学校逐步有所发展,而自由结婚也不是家长所能阻止的了”。材料旨在说明( )
A.民国政府推动服饰改良
B.国人普遍接受西式生活
C.近代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D.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民国初年,湖南女子开始冲破了旧礼教,步入学校,而且主张“自由结婚”,这反映了辛亥革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说明社会变革推动移风易俗,故D项正确。
15.某历史教授认为,新文化运动期间国语(白话文)取得决定性胜利对提升全民族文化程度,输入西方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等具有重要意义。国语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变革的需要
B.文言文晦涩难懂
C.白话文通俗易懂
D.市民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语运动取得决定性胜利是因为它适应了新文化运动期间社会变革的需要,故选A项。文言文晦涩难懂不是国语运动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白话文通俗易懂是国语运动取得胜利的直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排除C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16.(2020·福建莆田三模)新文化运动除了批判封建礼教和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外,还批判不讲卫生、缠足、懒惰、奢侈、贪腐、不诚无信等行为。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
A.具有直面现实的反思精神
B.绝对肯定西方文化的价值
C.具有贯通中西文化的倾向
D.推动近代思想格局多元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还批判不讲卫生、缠足、懒惰、奢侈、贪腐、不诚无信等行为”可知,新文化运动敢于直面社会的丑陋现象,具有直面社会现实的反思精神,故选A项;材料只提及了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没有涉及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排除B项;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新文化运动有贯通中西文化的倾向,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没有起到推动近代思想格局多元化的作用,排除D项。
17.(2021·辽宁高三11月新高考联合调研考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过去被认为至高无上、神圣不可侵犯的专制独裁政治,被宣布为罪恶的、黑暗的、“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公开声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一个根本颠覆。过去被认为是卑贱的、可以任意生杀予夺的“愚民”“草民”,被宣布为国家的主人。这是对以往政治是非的又一个根本颠覆。这两条虽然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没有立即实现,但至少在法律上、观念上得到了认可,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对后来政治产生的影响十分巨大、十分深远。辛亥革命使人们迈出了从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为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
——摘编自李文海《辛亥革命百年的历史思考》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辛亥革命的社会价值”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参考答案示例
论题:辛亥革命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阐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为中国人民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