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15:4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达标练
1.(2021·广东顺德高一期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这在根本上说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  )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
B.适应了生产力水平
C.推动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D.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适应了生产力水平,故选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实行的,没有改变所有制性质,排除A项;C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影响,并非其促进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排除;D项只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表面影响,排除。
2.1985—1988年中国制造业实现了持续3年的高速增长,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高达16.5%。这主要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
D.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答案B
解析1984年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使得中国工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大幅度上升,故B项正确;A项是在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时期,故排除;C项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表现,与工业总产值增长无直接联系,故排除;D项是在21世纪初,故排除。
3.1972年,中国致函联合国非殖民化特别委员会,指出:香港和澳门是被英国和葡萄牙当局占领的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完全是属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根本不属于通常的所谓“殖民地”范畴。联合国采纳了中国的立场。中国政府这一举措(  )
A.奠定了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石
B.掌握了解决港澳问题的主动权
C.是“一国两制”的具体体现
D.标志着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B
解析独立自主外交政策在新中国成立时期即已确定,排除A项;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始终坚持香港、澳门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立场被联合国采纳,从而使中国解决香港、澳门问题时拥有了主动权,故B项正确;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构想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排除C项;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分别是1997年和1999年,排除D项。
4.有人说在中英香港问题的谈判中,撒切尔夫人碰上邓小平是“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撒切尔夫人也回忆说,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由此可见,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条件是(  )
A.中国政府坚定的立场
B.世界潮流的推动
C.邓小平高超的外交水平
D.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答案D
解析注意限定信息“根本条件”,依据题干“铁娘子碰到了钢铁公司”“我们是同一个不肯让步,而且在实力上又远远超过我们的大国打交道”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这也是能够收回香港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
等级考提升练
5.澳门回归20多年来,澳门同胞当家作主,庄敬自强,茁壮成长。澳门回归(  )
A.结束了列强占领中国领土的历史
B.印证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得益于中英两国的共同努力
D.有利于推动香港和台湾问题解决
答案A
解析澳门回归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占领的最后一片领土回归到中国,故A项正确。
6.(2021·江苏苏州期中)下图是反映我国当代农村生活的一幅漫画,农村的土地先由村里集中、统一规划后,对外进行招商引资,让农地入市,发展种、养、加工综合生产经营。下列相关历史表述正确的是(  )
A.个体经营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B.土地流转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经营
C.提高土地公有化程度促进农业发展
D.变革土地所有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
答案B
解析“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反映的是土地流转现象,有利于农业的集约化经营,故选B项;个体经营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排除A项;“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属于公有化土地,“农村集体经营性用地”入市仍然是土地公有,土地公有制度没有变,排除C、D两项。
7.20世纪90年代,海峡两岸达成了“九二共识”,即(  )
A.海峡两岸关系发展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台湾改变现有社会制度
D.台湾肃清“台独”势力
答案B
解析“九二共识”即在处理两岸事务性交涉中“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故选B项。
8.(2021·江苏连云港期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对计划与市场的提法不断调整(见下表)。这说明改革开放(  )
时间 表述
1978年 权力下放,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
1979年 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1981年 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1987年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1992年 计划和经济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B.不断增强企业经营自主权
C.突出经济发展规划的功能
D.发展经济以改善人民生活
答案A
解析表格中反映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邓小平对市场的作用认识日益深入,故选A项;不断增强企业经营自主权是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排除B项;表格中体现的是邓小平对市场的作用认识不断深入,没有强调“发展规划”,排除C项;表格没有体现发展经济的目的,排除D项。
9.(2021·山东临沂期中)“打工潮”的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80年代,沿海工业快速发展,城市经济有了极强地吸收农村劳动力的能力,全国劳动力市场开始形成,中西部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离土又离乡,向沿海城市转移。
1992年以后中国突然出现前所未有的打工潮,当年就有大约4 000多万农民工流入沿海和城市去打工,此后外出打工农民越来越多。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后,随着内地承接产业转移,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员回到家乡工作创业。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劳工”来到中国工作和生活。
(1)编写一幕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打工人的对话。(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2)结合打工人员流动的变化,说明“打工潮”的变化是一部“经济史”。
参考答案(1)主题:主题明确,紧扣中国当时政治或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
对话内容:
层次一:对话主题不够突出,观点不够明确,对话不够完整,逻辑不够清晰;
层次二:对话基本能够围绕主题展开,观点较明确,对话较完整,逻辑较清晰;
层次三:对话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完整,逻辑清晰。
(2)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沿海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变大,“打工潮”出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与发展,使“打工潮”达到高潮;互联网等科技的发展,让工作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打工人员“返乡”工作创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与世界联系不断密切,打工人员的流动中出现了外国“劳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