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上)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66.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15:52: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后篇巩固提升
合格考达标练
1.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答案A
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知,西汉统治者错误地认为秦亡的原因是“孤立”,即在地方上废分封,行郡县。为此,汉初统治者大封诸侯王,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度。故选A项。
2.《汉官典职仪》记载,汉武帝时,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  )
A.监御史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答案D
解析依据“汉武帝”可知是西汉时期的政策;由“周行郡国”“省察治状”可知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期,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以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
3.下图是西汉政府授予边疆民族首领的铜质官印的印文,该印出土于新疆沙雅什格提遗址。这印证了当时这一地区(  )
汉归义羌长
A.与西汉王朝结盟
B.为西汉王朝的附属国
C.正式归属西汉王朝
D.是西汉王朝的联姻国
答案C
解析根据图文信息“汉归义羌长”可知,西汉实现了对这一地区的管辖,这体现了当时这一地区正式归属西汉王朝,故选C项。
4.公元前112年,汉武帝颁布《罢郡国铸钱令》,命令销毁原各郡国的私铸钱,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汉武帝这一措施 (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
C.彻底解决了封国问题
D.实现了思想的大一统
答案A
解析汉朝初期货币可以私铸,政府对经济掌控的能力不足,不利于中央集权,汉武帝禁止民间和地方郡国铸钱,目的就是加强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掌控,最终加强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
5.清朝学者赵翼说:“西汉开国,功臣多出于亡命无赖,至东汉中兴,则诸将帅皆有儒者气象。”出现“儒者气象”是因为(  )
A.孔子“有教无类”
B.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C.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五经”的流传
答案C
解析依据“西汉开国”“东汉中兴”等信息可知,经过西汉时期汉武帝尊崇儒术,儒家思想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故选C项。
6.(2021·山西临汾期中)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 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二十多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答案A
解析东汉中期以后,形成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到了东汉末年,农民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在这一过程中造成了人口大量减少,故选A项;这一时期北方自然条件并未发生重大变化,人口南迁不会造成人口数量的大量减少,排除B、C两项;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7.(2021·安徽淮南月考)东汉豪强地主在田庄内招纳宾客徒附,兴办教育,经营各种经济事业,建立自己的私人武装,甚至通过舆论控制地方政权。这一发展(  )
A.是王国问题的延续
B.对中央集权是一种挑战
C.保证了地方的稳定
D.利于国家培养大量人才
答案B
解析东汉豪强地主利用庄园不仅控制地方经济、军事,还控制地方政权,容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明显不利于中央对于地方的管理,故选B项;王国属于分封制下的诸侯,豪强地主不属于诸侯,排除A项;豪强地主易形成地方割据势力,且豪强地主之间往往争权夺地,甚至爆发战争,排除C项;题干中虽涉及教育管理,但服务于豪强地主,并不能为国家培养人才,排除D项。
8.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  )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
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宏的时代
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
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答案B
解析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都是汉赋的著名作家,汉赋是宫廷贵族文学的代表,以辞藻华丽、气势恢宏为特点,故B项正确。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
材料三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中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三,说明设置中朝的做法和目的。
参考答案(1)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
(2)做法:中朝人员都是地位低下但受皇帝信任的人,重大决策由中朝裁定;而原来的有资历、难以驾驭的权臣不再受到重用。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等级考提升练
10.《淮南子》认为:法能诛杀不孝的人,但不能使人人成为孔子、曾子;法能处罚窃盗者,但不能使人人拥有伯夷那样高尚的道德。对作者观点最恰当的理解是(  )
A.秦亡是由于未贯彻法家的思想
B.儒家学说呈现缓慢的抬头之势
C.法家学说无益于国家的有效治理
D.秦朝治国的法家思想受到质疑
答案D
解析《淮南子》论述的焦点在于法家思想的局限性,故D项正确。
11.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  )
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
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
C.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的势力
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
答案A
解析汉武帝改变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汉武帝改变丞相任用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缓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但不可能化解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故D项错误。
12.(2021·山东泰安期中)某同学整理了关于秦汉时期历史演变的时间轴,1、2处应填入的内容是(  )
A.焚书坑儒 张骞西行
B.与民休息 光武中兴
C.陈胜起义 尊崇儒术
D.百家争鸣 党锢之祸
答案B
解析从时间来看,1处是西汉刚建立的时间,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与民休息;2处是东汉时期,因此是光武中兴,故选B项;焚书坑儒是在秦朝,陈胜起义是在秦末,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故排除A、C、D三项。
13.从汉初崇尚黄老之学,到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春秋以来思想自由局面的结束
B.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与利益的冲突
C.董仲舒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创新
D.恢复国力到加强集权的政治转变
答案D
解析汉初,社会经济破坏严重,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了道家的“黄老之术”,即“无为而治”的思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的经济实力恢复和增强,国力日盛,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所以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故D项正确。
14.(2021·广东汕头月考)公元39年,光武帝刘秀下令度田,命令州郡官吏核检豪强地主控制的耕地和隐匿的人口。此举遭到刺史、太守和豪强地主的抵制和对抗,刘秀下令停止度田。刘秀对豪强地主的让步(  )
A.有利于扩大统治的基础
B.导致了统治集团的分裂
C.为政治危机埋下了祸患
D.致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答案C
解析面对刺史、太守和豪强地主的抵制,刘秀下令停止度田,此举削弱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使得地方势力发展,为之后的地方割据埋下了祸患,故选C项;刘秀对豪强地主的让步没有扩大统治基础,排除A项;刘秀的举措暂时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暂时避免了分裂,维护了东汉政权的稳定,排除B、D两项。
15.(2021·广东深圳期中)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出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表。下表可用来研究(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 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 (岁)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A.“七国之乱”的爆发 B.“光武中兴”的兴起
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D.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答案C
解析从表中可看出东汉中后期即位的10位皇帝年龄大都较小,这往往导致皇帝即位时无法亲自处理朝政,必然假借亲近的官员来行使权力,这就为外戚及宦官交替专权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七国之乱”发生于西汉初年,“光武中兴”发生于东汉初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两项;皇帝即位年龄大小与地方豪强势力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
16.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所述,司马迁根据游历各地时听到的人们传颂的黄帝的事迹,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即选择有一定事实基础的内容,编成黄帝的事迹,这反映了司马迁严谨的治史态度,同时也说明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所以B项符合题意。
17.海昏侯刘贺,汉武帝刘彻之孙。刘贺继承父位,被立为昌邑王。曾经当过二十七天的皇帝,宣帝时降封为海昏侯,移居豫章郡(今南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2011年开始考古发掘后,地处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一万多件文物。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二是10余吨五铢钱、青铜器、漆木器等,其中漆木器纹饰精美,数量繁多;三是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等;四是孔子屏风(描绘有孔子画像)、成堆的简牍等;五是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等。参与此次考古发掘的专家组如此评价这座大墓:“如此完整的西汉列侯等级墓葬,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属首次发现,对于研究西汉列侯丧葬制度价值巨大。从目前来看,海昏侯墓已经基本达到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所要求的标准。”
——据《海昏侯墓:穿越2 000年的石破天惊》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出土文物入手,解读西汉时期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信息。(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合理)
参考答案示例
海昏侯墓的发现,为研究汉代海昏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政治上,高等级墓葬规格和金丝玉剑、马蹄金、金饼、麒麟金等体现了海昏侯尊贵的政治地位。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虽然削弱了王国势力,但仍保留了王侯的尊贵等级地位,政治上王侯们仍然享有诸多特权。
经济上,10余吨五铢钱,说明西汉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西汉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虽然实施重农抑商政策,但货币经济和商品经济还是得到了发展。青铜器、漆木器等证明了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高超,质量上乘。
文化上,从编钟、编磬、排箫、笙和乐俑中可以看出西汉音乐的文化传承、乐器铸造技艺和礼乐制度。孔子屏风、成堆的简牍等,反映了汉代儒学受到尊崇。汉武帝尊崇儒术奠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尊儒学经蔚然成风。
社会生活上,雁鱼灯、虫草、铜火锅和酿酒所用的蒸馏器,既体现了经济的发展,也反映了王侯贵族生活的丰富多彩,豪华奢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