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人教版九上同步讲义:第02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化学人教版九上同步讲义:第02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7-27 12:2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02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知识精讲
一.物质的变化
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
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态、状态(气态、液态、固态)的变化。
3.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4.联系:化学变化发生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发生时,一定不伴随着化学变化。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等。
2.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例如: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等。
三.判断变化和性质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组不同的概念,二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是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变化的内因(即变化的依据),而变化只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变化、变化体现性质。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在描述上是不同的,描述物质的性质时有“可以—不可以”、“能—不能”、“容易—不易”等字词。如:镁能燃烧,就是镁的化学性质。
1.木炭燃烧—化学变化;木炭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三点剖析
一.考点: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分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
2.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易错点:
1.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燃烧、生锈、物质的腐败一定是化学变化。
判断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例题1、 如图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葡萄酿成酒 B.铁矿石冶炼成钢铁
C.海水晒盐 D.石油合成塑料和橡胶
例题2、 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 B.干冰升华,红磷燃烧
C.实验室制氧气,铁生锈 D.冰融化,工业制氧
例题3、 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许多优美的诗词是对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描述,也与物理化学知识紧密联系。下列诗词与对应的理化知识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花气袭人知骤暖”--分子热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满树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随练1、 下列过程不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糯米酿酒 B.纸张燃烧 C.石蜡融化 D.食物腐烂
随练2、 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铁杵磨针 C.钻木取火 D.凿壁偷光
判断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例题1、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因为鱼能在水中生存,所以氧气易溶于水
B.因为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
C.因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分子构成不同,所以两者化学性质不同
D.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铝的活泼,所以铝制品比铁制品更不易锈蚀
例题2、 铁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导电性 B.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
C.铁丝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D.放在稀盐酸中能产生氢气
例题3、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叙述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是1.429g/L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二氧化硫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在低温加压下,液氧能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
随练1、 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氧气可用于炼钢 B.液氮用于冷冻麻醉
C.活性炭用于去除异味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随练2、 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石灰浆用来粉刷墙壁 B.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
C.汽油用于洗涤衣物上的油渍 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判断性质或变化
例题1、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的原意中蕴涵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杵磨针 B.滴水成冰 C.星火燎原 D.披荆斩棘
例题2、 在下列空格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①物理变化 ②化学变化 ③物理性质 ④化学性质
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_____,把块状硫研成粉末_____,将少量硫粉放在燃烧匙中加热,硫慢慢熔化_____,继续加热,硫的蒸气被点燃,这说明硫具有可燃性_____。
例题3、 下列各组描述中,前者属于物理性质,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是液体水变成了水蒸气 B.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能燃烧
C.水银是液态加热水银得到氧化汞 D.浓硫酸有腐蚀性浓硫酸使纸张炭化
随练1、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
随练2、 从下列概念中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中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物理性质 D.化学性质
(1)0℃时水结成冰________
(2)汽油可以燃烧________
(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________
(4)酒精易挥发________
(5)煤气燃烧________
(6)鸡蛋发臭________
拓展
1、 家庭生活中处处都有物质变化,下列发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鲜牛奶变质 B.酵母粉发酵 C.钢丝球刷碗 D.洁厕精除垢
2、 下列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洗涤剂去油污 B.用石墨制金刚石
C.浓硫酸做干燥剂 D.胆矾的研碎
3、 物质的下列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状态 B.密度、硬度 C.氧化性、可燃性 D.熔点、沸点
4、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金刚石刻划玻璃
C.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燃煤取暖
5、 下列变化中,有一种与其它不同的是( )
A.蜡烛融化 B.葡萄酿酒 C.光合作用 D.钢铁生锈
6、 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化学性质,后者是能表现出该项性质的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酒精易燃烧,将酒精滴在手心中感到凉意
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汽车闻到一股刺激性气味
C.铁的熔点高达1535℃,熔化的铁极易在空气中变成黑色物质
D.蜡烛有可燃性,点燃蜡烛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气体
7、 过氧乙酸( 化学式C2H4O3)的溶液是抗击“SARS”时期常用的消毒剂.①通常状况下过氧乙酸为无色的液体,②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温度稍高即可分解放出氧气,⑤加热到110℃发生强烈爆炸,⑥过氧乙酸的溶液可用于织物、纸张等的脱色,⑦还可以做环境的杀菌消毒剂.
(1)描述过氧乙酸物理性质的语句是(填序号)________;
(2)描述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语句是(填序号)________;
(3)描述过氧乙酸用途的语句是(填序号)________.
答案解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判断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例题1、
【答案】 C
【解析】 A、葡萄酿成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铁矿石冶炼成钢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钢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海水晒盐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石油合成塑料和橡胶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例题2、
【答案】 B
【解析】 A、空气液化、矿石粉碎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干冰升华属于物理变化,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C、实验室制氧气、铁生锈都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冰融化、工业制氧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例题3、
【答案】 B
【解析】 A、以“帆船”为参照物,“青山”和“帆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青山”是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物,“孤帆”与“河岸”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说明“孤帆”是运动的;以“河岸”为参照物,“青山”与“河岸”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青山”是静止的;同样以“帆船”为参照物,“孤帆”与“帆船”之间的位置也没发生变化,“孤帆”也是静止的,所以说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故A说法正确。
B、生石灰变成熟石灰的过程是化学变化;故B说法错误;
C、温度较高,花香分子运动速度较快,扩散较快,所以“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故C说法正确。
D、满树雪花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故D说法正确。
随练1、
【答案】 C
【解析】 A、糯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石蜡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随练2、
【答案】 C
【解析】 A、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杵磨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钻木取火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凿壁偷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判断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
例题1、
【答案】 C
【解析】 A、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水中溶有部分氧气,但氧气不易溶于水,故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物质,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一样,导致物理性质不同,故错误;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故正确;
D、通常情况下铝制品很耐腐蚀,这是因为铝在常温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使铝的表面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了内部的铝进一步氧化,而不是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铝的活泼,故错误。
例题2、
【答案】 A
【解析】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铁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
B、铁在潮湿空气中能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铁的化学性质,故B错。
C、铁能在氧气中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
D、放在盐酸中能产生氢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
例题3、
【答案】 B
【解析】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属于氧气的密度,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变化,所以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
C、二氧化硫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属于物质的气味和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
D、在低温加压下,液氧能变成雪花状的淡蓝色固体,只是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随练1、
【答案】 A
【解析】 A、氧气可用于炼钢,是因为氧气能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液氮用于冷冻麻醉,是因为液氮汽化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活性炭用于去除异味,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随练2、
【答案】 C
【解析】 A、石灰浆用来粉刷墙壁,是因为氢氧化钙能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氢气用作高能洁净的燃料,是因为氢气燃烧生成水,同时放热,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汽油用于洗涤衣物上的油渍,是因为汽油能够溶解油污,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不容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判断性质或变化
例题1、
【答案】 C
【解析】 A、铁杵磨针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星火燎原过程中,可燃物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披荆斩棘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例题2、
【答案】 ③;①;①;④
【解析】 暂无解析
例题3、
【答案】 C
【解析】 A、水是液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水变成了水蒸气,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木炭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水银是液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加热水银得到氧化汞,属于化学变化;
D、浓硫酸有腐蚀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浓硫酸使纸张炭化,属于化学变化.
随练1、
【答案】 D
【解析】 A、爆竹声中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野火烧不尽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烈火焚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随练2、
【答案】 (1)A
(2)D
(3)A
(4)C
(5)B
(6)B
【解析】 物质的颜色、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1)0℃时水结成冰,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汽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汽油可以燃烧属于化学性质;
(3)块状胆矾变成粉末状胆矾,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4)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酒精易挥发,属于物理性质;
(5)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6)鸡蛋发臭已经变质,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拓展
1、
【答案】 C
【解析】 A、鲜牛奶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酵母粉发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钢丝球刷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洁厕精除垢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
【答案】 B
【解析】 A、洗涤剂去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石墨制金刚石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金刚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浓硫酸做干燥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胆矾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3、
【答案】 C
【解析】 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因此,都属于物理性质。
A、颜色、状态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
B、密度、硬度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B错;
C、可燃性必须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氧化性也属于化学性质,故C正确;
D、熔点和沸点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
4、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5、
【答案】 A
【解析】 A、蜡烛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葡萄酿酒有新物质乙醇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光合作用是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水生成氧气和有机物,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钢铁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由以上分析可知只有A是物理变化。
6、
【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7、
【答案】 (1)①②③
(2)④⑤
(3)⑥⑦
【解答】
(1)物理性质是指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状态、气味、溶解性等,故描述过氧乙酸物理性质的语句是①②③.
(2)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稳定性、可燃性等,故描述过氧乙酸化学性质的语句是④⑤.
(3)描述过氧乙酸用途的语句是:⑥过氧乙酸的溶液可用于织物、纸张等的脱色,⑦还可以做环境的杀菌消毒剂.
【解析】 暂无解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