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将相和 第二课时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 将相和 第二课时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7 16:0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6 将相和
第1课时
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各自有什么特点呢?他们又是怎么和好的呢 下面我们继续研究课文。
第二课时
  初读课文第1~9自然段,说说故事的起
因、经过、结果。
起因:企图骗璧  
经过:设计夺璧
结果:完璧归赵
找出并归纳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反映了蔺相如的哪些性格特点?
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叫蔺相如的人,勇敢机智,也许他能解决这个难题。
过了几年,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赵王胆怯,不敢去。但蔺相如和大将军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还是去的好,赵王才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临危受命,机智过人。
蔺相如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语言描写
深谋远虑,有过人的智慧。
学习第5~8自然段,了解蔺相如完璧归赵的过程。
您要强逼我,我就和玉同归于尽。
别,有话好商量!
说一说:看图复述这个故事。
提示:要讲清楚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默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了解“渑池会面”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  
经过:秦王百般刁难赵王,蔺相如挺身而出。
结果:赵王回去,蔺相如又立功。
找出并归纳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反映了蔺相如的哪些性格特点?
谨慎思考
考虑问题周全
这一部分中两次提到大将军廉颇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有什么作用?
秦王放回赵王
为下文做铺垫
廉颇作好准备
比较两次事件中,蔺相如的表现有什么相同之处。
提前谋划,以死相拼。
快速默读“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两个故事的结尾,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秦王无奈,蔺相如以弱胜强,立功受封。
蔺相如第二次受封后职位比廉颇高。
默读第15~17自然段,说一说“负荆请罪”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廉颇不服。
经过:蔺相如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起因
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
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找出并归纳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反映了蔺相如的哪些性格特点?
速读课文,体会廉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廉颇认为对秦王不能示弱”“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廉颇战功赫赫,秦王也会畏惧三分。
“负荆请罪”
廉颇知错就改,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个人利益。
说一说:观察图片,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
提示: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
思考:本文的三个小故事之间有什么关系?
  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渑池会面”两次立功,被赵王封为上卿,致使廉颇不服气,才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因此,“负荆请罪”是果,前两件事是因。
太史公曰:……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拓展延伸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请你设计一段“负荆请罪”情节中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
提示: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和当时的场合等。
请用典型事例的方法写一写你的老师。
示例:老师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有一次,我们在楼下踢足球,我一个不小心,把老师家的窗户踢破了.我们吓得七魂不见了六魂,以为老师一定会把我们修理得很惨。没想到老师竟然没有批评我们,而是耐心地教育我们,我们心里比被老师批评一顿更难受。
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