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同步练习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不懂就要问》同步练习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7 17:31:34

文档简介

3.不懂就要问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与“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相同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例”的部首是( )
A.亻 B.歹 C.刂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中点明课题的句子是“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B.从文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C.从“摇头晃脑”“高声念书”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弄懂了书里的意思。
4.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摔跤(suāi) 橘红(jú) 喇叭(lǎ)
B.钥匙(yuè) 纪律(lǜ) 犹豫(yù)
C.基础(chǔ) 鹦鹉(yīng)蝌蚪(dǒu)
D.鲫鱼(jì) 监测(cè) 富饶(rào)
二、填空题
5.形近字组词。
背( ) 诵( ) 锻( ) 厉( )
备( ) 涌( ) 段( ) 历( )
6.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刂( )( )( )( )
讠( )( )( )( )
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照例:
霎时:
8.多音字
挨 āi( )ái( )
背 bèi( )bēi( )
圈 quān( )juàn( )
9.读句子,想词意。(根据画“ ”的句子写词语)
(1)课堂里霙时变得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 )
(2)孙中山把那段书一个字也没漏掉地背了出来。 ( )
(3)孙中山想,这样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地背,有什么用呢?( )
三、现代文阅读
细心读,认真想。
的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jì)祀(sì)典礼。由于是第一次碰上,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每一项礼节、每一件祭物,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zōu)邑大夫(孔子的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 瞧他这样没完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呀!”
祭祀结束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哩。“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知识来不成?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在他30岁的时候便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10.选择一个合适的词将标题补充完整。( )
A.虚心打听 B.勤学好问 C.努力钻研
1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孔子认为“每事问”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
②孔子知道“每事问”让人不耐烦后,就不再抓着别人问问题了。( )
③孔子坚持“每事问”,后来成为一个精通周礼的人。( )
12.读了少年孙中山“不懂就要问”和孔子“每事问”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提问的经历写一写。
阅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13.孙中山在背诵功课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他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14.文段中“流利地背出”说明了孙中山学习态度 ,学习任务 ;“壮着胆子”说明孙中山 的愿望很强烈,宁愿挨打,也要弄清楚 。
15.你对孙中山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3.不懂就要问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所表达的意思与“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相同的一项是( )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名句的理解。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意思:只有不断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弄明白,才能获得知识。
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B.“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和“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意思相同。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如果不讲信誉,真不知他怎么办。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给对方。
故选B。
2.“例”的部首是( )
A.亻 B.歹 C.刂
【答案】A
【详解】考查汉字部首。
“例”,部首:亻,意思:1.用来说明情况的或可作依据的事物。 2.规则。 3.按条例规定的;照成规进行的。故选A。
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中点明课题的句子是“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B.从文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C.从“摇头晃脑”“高声念书”可以看出同学们都弄懂了书里的意思。
【答案】C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的理解。
A.正确。《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述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中大胆问老师,不怕被批评,最终得到了老师的解答。课文中点明课题的句子是“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B.正确。孙中山每天照例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孙中山壮着胆子请求老师给他讲课文内容。为了学好知识,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道理,挨打也值得。可以看出孙中山是一个勤学好问的人。
C.不正确。从“书中的道理,你们长大了自然会知道的。不过,学问,学问,不懂就问。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可知,同学们没有弄懂了书里的意思。
4.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摔跤(suāi) 橘红(jú) 喇叭(lǎ)
B.钥匙(yuè) 纪律(lǜ) 犹豫(yù)
C.基础(chǔ) 鹦鹉(yīng)蝌蚪(dǒu)
D.鲫鱼(jì) 监测(cè) 富饶(rào)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平时所学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A.有误,“摔跤”的“摔”应读shuāi。
B.有误,“钥匙”的“钥”应读“yào”。
C.正确。
D.有误,“富饶”的“饶”应读“ráo”。
二、填空题
5.形近字组词。
背( ) 诵( ) 锻( ) 厉( )
备( ) 涌( ) 段( ) 历( )
【答案】背诵 诵读 锻炼 厉害
准备 涌出 一段 日历
【详解】略
6.写出带有下面偏旁的字,并组词。
刂( )( )( )( )
讠( )( )( )( )
【答案】 利 流利 刚 刚才 识 认识 诵 朗诵
【详解】略
7.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照例:
霎时:
【答案】 按照贯例。文中指孙中山按照以往的规矩把书放在先生面前。 刹那,极短的时间。文中指教室里突然间鸦雀无声。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中加点词语的理解。
要想理解重点词语,就要先理解整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结合平时的学习积累,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理解辨析即可。
照例:按照贯例。文中指孙中山按照以往的规矩把书放在先生面前。
霎时:刹那,极短的时间。文中指教室里突然间鸦雀无声。
8.多音字
挨 āi( )ái( )
背 bèi( )bēi( )
圈 quān( )juàn( )
【答案】 挨着 挨打 背书 背包 圈画 牛圈
【解析】略
9.读句子,想词意。(根据画“ ”的句子写词语)
(1)课堂里霙时变得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 )
(2)孙中山把那段书一个字也没漏掉地背了出来。 ( )
(3)孙中山想,这样认识模糊,不明事理地背,有什么用呢?( )
【答案】 鸦雀无声 一字不漏 糊里糊涂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识记,以及对成语的理解与识记。
鸦雀无声: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
一字不漏:一个字也没漏掉。
糊里糊涂:认识模糊,不明事理。
三、现代文阅读
细心读,认真想。
的孔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对周礼的知识已经很熟悉了,可是他仍旧不断地努力钻研。
有一回,他去参加太庙里的祭(jì)祀(sì)典礼。由于是第一次碰上,什么都觉得新奇有趣。见到每一项礼节、每一件祭物,都虚心地向内行人打听。有人嘲笑他:“谁说这个陬(zōu)邑大夫(孔子的父亲做过的官职)的后代懂得礼呢? 瞧他这样没完没了地问,大概什么也不懂。”孔子听了却很坦然:“不懂就问,这正是礼呀!”
祭祀结束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哩。“每事问”怎么不好?难道不学不问还能从天上掉下知识来不成?就这样,执着的孔子很快对周礼达到了精通的地步。在他30岁的时候便有人专门向他学习周礼了。
10.选择一个合适的词将标题补充完整。( )
A.虚心打听 B.勤学好问 C.努力钻研
1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①孔子认为“每事问”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 )
②孔子知道“每事问”让人不耐烦后,就不再抓着别人问问题了。( )
③孔子坚持“每事问”,后来成为一个精通周礼的人。( )
12.读了少年孙中山“不懂就要问”和孔子“每事问”的故事,你有什么收获?请结合自己在学习生活中提问的经历写一写。
【答案】10.B 11. √ × √ 12.遇到不懂的事情就要问,只有勤学好问才能不断获得知识,才能取得进步。
【分析】10.考查词语搭配。
文章主要写孔子为了学习周礼的知识,不断向人请教的故事,因此用“勤学好问”来形容孔子。
11.考查课文内容理解。
②错误,结合“祭祀结束后,人们要回家了,可他还抓住人家的袖子不放,非要问个明白才行,弄得人家都有些不耐烦了,便称他是‘每事问’。孔子听见了心里还挺高兴哩。”可得出答案。
12.考查开放性题。
少年孙中山“不懂就要问”和孔子“每事问”的故事都告诉我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不懂的事情要主动去请教别人,只要不断地勤学好问,才能有所成就。从勤学好问的益处回答即可,答案不唯一。
阅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一天,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流利地背出昨天所学的功课。先生听了,连连点头。接着,先生在孙中山的书上又圈了一段,他念一句,叫孙中山念一句。孙中山会读了,就回到座位上练习背诵。孙中山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可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13.孙中山在背诵功课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他又是怎么做的呢?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14.文段中“流利地背出”说明了孙中山学习态度 ,学习任务 ;“壮着胆子”说明孙中山 的愿望很强烈,宁愿挨打,也要弄清楚 。
15.你对孙中山的行为有什么看法?
【答案】13.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14. 认真 完成得很好 追求真理 书中的道理 15.孙中山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
【解析】13.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
根据“孙中山想”后面的内容就是孙中山在背诵功课的时候想的内容,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联系上下文,孙中山宁愿挨打也要弄清楚书中的道理,当时“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这句话是当时孙中山的做法。
1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流利地背出前一天学的功课”对于孙中山来说不是偶然的,说明了孙中山学习态度认真,学习任务完成得很好;“壮着胆子”说明当时的教学方法不允许学生提问,孙中山这一问可要冒着被戒尺打的风险呢!说明孙中山追求真理的愿望很强烈,宁愿挨打,也要弄清楚书中的道理。
15.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本文讲述的是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学习精神,引导我们养成不懂就要问的学习习惯。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