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梳理与探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梳理与探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7 22:1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下册语文
第八单元《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回顾本单元课文,总结复述课文的方法,并用以上方法复述所写习作。
梳理本单元生字词,积累词语,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积累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字。
根据课题《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发现题目中人物的特点,能说这样的题目,创编一个小故事。
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注意人物、语气的变化。
积累古诗词,诵读中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梳理本单元生字词,积累词语,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记忆、积累口字旁和言字旁的字。
2.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的话,注意人物、语气的变化。
教学过程:
任务一:回顾课文,总结复述方法
出示单元语文要素,齐读。
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复述课文。
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回顾本单元课文,说说你是怎样复述这几篇课文的?同桌交流。
指名交流:
预设1:复述故事不是背诵文章,而是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内容讲出来。
预设2:我是借助表格提示,按时间顺序复述课文的。
预设3:我是借助示意图和文字提示,按照地点变化顺序复述《漏》的。……小结:借助表格、示意图等,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样就能按顺序复述,重要情节也不会遗漏。
选择一种方法复述自己的习作“这样想象真有趣”。
指名复述。
任务二:梳理字词,集中识字
出示生字词。
性 卷 货 取 夹 夸 务 衬 衫 负 责 艺漏
喂 胖 驴 贼 狼 莫 厉 抱 架 胶 粘 偏
其中上下结构的字有?左右结构的字有 “衬衫”两字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衣字旁,与衣服有关)
出示词语,说说有什么发现。

交流:
第一组词语都是口字旁,与“嘴巴”有关。
第二组词语中都有言字旁的字,与“语言”有关。
学习第一组词语,指导读准“咳嗽、唠叨、嘀咕”中的轻声。“吐”有两种读音。当表示不由自主地从嘴里涌出时,读第四声,如“呕吐、上吐下泻”;当表示东西从嘴里出来或说出来时,读第三声,如“吐痰、谈吐”。
巩固练习,选词填空。
咳嗽 呕吐 唠叨 嘀咕
奶奶烧了一桌好菜,全进了我的肚子。可是没多久,我就感到一阵恶心,( )起来,还不停( )。妈妈见了,直怪我吃得太多。奶奶小声( ),说妈妈太( )。
学习第二组词语。理解并区分“谣言”与“谚语”。“谣言”是指胡编乱造的消息。“谚语”多指人们在生活中总结出来的道理。
你还知道哪些带口字旁、言字旁的字?
任务三:读词句段,学习运用
活动1.学习拟声词,体会表达效果。
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句中加点部分分别模仿的是什么声音。
指名读第一句话,并演一演,说说为什么这样表演。“噌的一下子”是快速行动时发出的声音,说明顾客跳起来的速度很快,表现了急性子顾客的“急”。
指名读第二句话,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一个很大很重的椰子掉进了水里,听到椰子掉进水里发出的声音。
小结:像“噌”“扑通”这样的模仿声音的词语叫拟声词,放在句子中能增添句子的色彩和情趣,使句子更生动,特点更明显。
交流积累的拟声词。预设:吱呀、 滴答 、扑通、 咕嘟 、轰隆隆、哗啦啦、叮叮咚咚、淅沥淅沥……6.选择一个情景,用拟声词口头说句子,把句子说通顺。
下雨了,雨水打在铁皮屋顶上……
只见小明一脚,足球一下踢在花盆上……
活动2.细读文题,趣编故事。
细读下面的故事题目,说说有趣在哪里?
指名交流:题目中的两个相关的人物,有着截然相反的特点。
模仿样例,试着给自己想象的童话故事取个有趣的题目。
《善良的小羊和( )》
《( )桌子和方( )》
《( )叔叔和矮个子( )》
《大个子老鼠和( )猫》
趣编故事。
提示:给故事定一对性格相反或者互相颠倒的人物,也或有巨大反差的词语,编一个故事,看谁想象最有趣。
活动3.转述话语,活用语言。
师生分角色表演。
(教师扮演裁缝,一位同学扮演急性子顾客,另一位同学扮演枣核。)请“急性子顾客”把“裁缝”说的话告诉“枣核”,要注意说清楚是谁说的。裁缝说:“我和别的裁缝不一样,我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啊。”转述:裁缝说,他和别的裁缝不一样,他是个性子最慢的裁缝。
出示两个句子,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转述的时候什么发生了变化 什么没有变?
小结:转述别人说的话时,要先理解别人说的话的意思,准确转达。别人说的话中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要改变,不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运用方法,同桌演练。
出示句子(1):裁缝又补充一句:“不过,我指的是明年冬天。”
出示句子(2):老婆婆说:“唉!管他狼哩,管他虎哩,我什么都不怕,就怕漏!”
指名转述。
拓展练习:选本单元的课文,同桌之间相互练习转述、评价。
任务四:诵读古诗,日积月累
出示学过的白居易的诗,《池上》《赋得古原草送别》。全班背诵。
齐读诗题。简要介绍大林寺的地理位置:庐山大林峰。
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相机正音:“转”在这里读 zhuǎn。
组内交流对这首诗的理解,遇到难理解的字词可以查找资料或询问老师。5.集体交流,理解大意。“芳菲”是指盛开的花。“长恨”指常常惋惜。“此”这里指大林寺。补充资料:大林寺在山上,山里地势比平原高,气温低,桃花开的比较迟。白居易来到大林寺,他看到人间四月里盛开的花都已经凋谢,但是高山上大林寺的桃花刚刚盛开。人们常常惋惜春天走了,无处可寻,没想到它已经转到大林寺来了。
6.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白居易来到大林寺看到什么?看到此情此景,会是怎样的心情 7.配乐各种形式诵读,熟读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