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语文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7 14:44: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识字与写字:认识“杂、篱”等6个生字,会写“杂、蜓”等14个生字,认读生字组成的词语。
2.阅读与鉴赏: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词,默写《宿新市徐公店》。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
3.表达与交流: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重难点:
通过图文对照、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 自主预习
1.读准古诗词的字音,把句子读通顺、流利。
2.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与文本写作背景,制作小卡片。
3.借助课文插图或生活经验并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圈画不理解的字词和诗句。
任务二:分类学词 朗读展示
1.朗读展示:
(1)小组内互相朗读古诗,画出停顿符,读出节奏。
(2)师范读,指导读出节奏,读出味道。
(3)请小组派代表进行朗读,同学之间进行点评、修正。
(4)教师再次示范朗读《清平乐·村居》。启发思考:请同学们认真聆听老师的朗读,用停顿符号标出诗歌的节奏,读出韵味,朗读时两阙之间停顿的要长一些。
(5)自由朗读古诗词,边读边想象画面。
2.读准生字,观察字形,并尝试按字的结构分类。
杂 蜻 蜓 稀 蝶 徐
宿 疏 茅 檐 翁 赖 锄 剥
(1)读准字音,说一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蜻、 蜓 、蛱 、蝶”形声字,左形右声,形旁“虫”表示这些字与昆虫有关,右边是字的读音。“疏、锄”识记时用“加减”偏旁的方法。“徐”联系生活中的人名识记。
(2)按字的结构分类:
左右结构的字有:蜻 蜓 蛱 蝶 徐 疏 檐 赖 锄 剥
上下结构的字有:杂 茅 翁 宿
3.读准词语:
杂兴 蜻蜓 蛱蝶 稀疏 茅檐
相媚好 翁媪 锄豆 无赖 剥莲蓬
4.辨析读音字读音:
住宿 一宿 星宿 新绿 绿林好汉 剥莲蓬 剥皮
5.组内讨论:你是如何理解下面词语的?
杂兴 蛱蝶 日长 篱落 一径深 新绿 阴 急走 吴音 翁媪 亡赖
(学生交流后总结:看插图理解词语“蛱蝶、篱落、 一径深”;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日长、急走”;“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看文中注释理解其他词语。)
6.观察字形,交流:写字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7.指导书写:“杂”上下结构,下半部分不是“木”。“蜓”右半部分“廷”,写时注意先内后外的笔顺,其中“壬”的中间一横略长。“檐”左窄右宽,书写右半部分“詹”时要紧凑,竖撇要紧贴“木”。
8.用笔把这几个字画下来,在字帖上写一遍。
任务三:理解诗意 想象画面
1.回顾以往学诗经验,说一说理解古诗大意的方法有哪些?
(查字典,看插图;借助注释,联系生活;联系之前学习的内容等。)
2.自读古诗词,联系以往学诗经验,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词句,是怎样懂的,还有哪些词句不懂。
3.小组合作,边读边想象画面,再根据注释说说古诗词的大概意思。
4.自由读诗,结合课本的插图,说一说透过诗句看到的景象。
5.走进《四时田园杂兴》,体会诗意。
(大屏幕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全诗,以及重点词语的注释。)
(1)释题。
“四时”“杂兴”各是什么意思,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题的意思吗?
(2)结合注释,自己说一说古诗的意思。
(3)引导学生体会“日长”为什么“无人过”。
“日长篱落无人过”中“日长”指白天渐渐变长。初夏白日变长,庄稼蓬勃生长,农民们也是忙碌的时候,然后根据插图,可以理解“无人过”正是从侧面写出农事繁忙。
(4)诗人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梅子、杏子、麦花、菜花、篱笆、蜻蜓、蛱蝶)
(5)再读古诗,说一说,你的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6.走进《宿新市徐公店》,体会诗意。
(大屏幕出示:《宿新市徐公店》全诗,以及重点词语的注释。)
(1)释题。
(2)图文结合,想象画面。让学生自由说。
(3)拿起笔,找一找诗里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你知道孩子们为什么找不到黄蝴蝶了?
(篱笆、小路、树、黄蝶、菜花地、儿童)
(4)在诗里见到这样的景物,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这首诗。
(5)边想象画面边诵读,读出诗句的画面感。
7.走进《清平乐·村居》,体会词意。
(1)释题:“清平乐”是词牌名。词牌多规定了一首词的字数和曲调。比如说,凡是叫“清平乐”的词牌都是四十六个字。“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乡村生活。
(2)读了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用笔在文中画一画。
(茅草屋、小溪、青草、豆苗、鸡笼、莲蓬、翁媪、大儿、中儿、小儿)
(3)读一、二句“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词意,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呀,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
(4)村居的景是美的,但村居中的人更美。有哪些人呢?他们在干什么?
(5)朗读整首词,把眼前浮现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6)让我们怀着对美景和人物的喜爱齐读这首词吧。
任务四:对比阅读 发现异同
1.自读《四时田园杂兴》,诗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静态描写:抓住“金黄、肥、雪白、稀”想象丰收景色的美;动态描写:宁静的乡村只有蜻蜓蛱蝶飞,想象画面的闲适、和谐。对景物描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2.说一说《四时田园杂兴》与《宿新市徐公店》景物描写特点的异同。
3.诵读三首古诗词,体会情感。
4.独立完成表格,分享交流。
发现相同点:都描写了乡村生活中特有的景象;表现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诗人都是南宋的;诗中景物有动有静,后两首诗词人景交融。
发现不同点:前两首是诗歌,后一首是词。词分上下阕,长短句。
任务五:抓关键词想象 练习表达
1.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并把你们眼中的情景填入表格,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预设:范成大信步乡间,走过一片果园……,在不远处的田野里……,来到村口……
2.引导学生对“儿童”和“小儿”的特点进行想象。
《宿新市徐公店》中抓住“追黄碟”和“无处寻”,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画面中的颜色。想想黄蝴蝶飞入大片大片金黄的油菜花中,失去了踪影。想象画中的声音,仿佛听到乡村孩童嬉戏声和纷乱的脚步,还有好奇地惊呼,还可以想象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孩童们找蝶时四处张望,或跳或蹲的可爱样子。
《清平乐·村居》抓住“卧”字,可以想象出小儿剥莲蓬时而仰卧,时而侧卧,时而俯卧,一副顽皮天真的可爱模样。最后在品味最爱“无赖”,感受诗人对小儿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态度的欣赏之情。
3.小组内读诗句,并说一说你眼前浮现怎样的画面。
4.全班学生交流,相互评价。
任务六:入境朗读 积累背诵
1.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诵读你喜欢的诗词。
2.配乐朗读。
3.结合课文插图,试背古诗词。
4.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5.作业设计:
(1)任选一首古诗词,画出诗中的田园风光。
(2)完成本课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