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
《三月桃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识字与写字:识记“绮、和、谈”3个生字,读准“绮丽、应和”等词语,读准多音字“和”。
阅读与鉴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优美的语言,读出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通过关键句梳理文章脉络。
表达与交流: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过程:
任务一:明确任务,自主预学
搜集资料,了解“桃花水”
查阅资料,简要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朗读课文,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借助字典、词典或生活积累理解文中生词。
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
任务二:朗读展示,分类学词
读准词语:绮丽 应和 谈心 回旋 纤细 沉醉 草如茵 柳如眉
读准多音字:
应和,说一说它还有哪些读音。
hé(和好)hè(应和)huò(和弄)huó(和面)hú(和牌)
读好疑问句和排比句
①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地丝绸,照应着蓝天?
②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hè)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tán)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绮丽”的意思:鲜艳美丽(多形容景色)
积累“草如茵”“柳如眉”类型的对偶比喻式词语站如松 坐如钟 情如海 恩如山
任务三:提取概括,理清思路
运用抓关键语句的方法,从文中找到桃花水是什么。
课文提示 :
课文第二自然段:点拨:三月正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此时正值河水解冻,人们把泛滥的河水称为“桃花水”或"桃花讯”。旧时,在西北地区,人们将谷丽时节的河水称为“桃花水”,传说用它洗浴可消火避祸。由此可见,桃花水是生机的象征,很多地方的人们每年都会怀着欣喜盼望着它。
回顾前课,提炼学习方法回顾本单元《乡下人家》和《天窗》两课中的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位置或特点、作者的思想感情,归纳出找关键句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
自主学习,确定本课的关键语句,了解课文内容:课文先写( ),再写( ),最后写( ),来介绍桃花水。
理清全文脉络,完成信息图:
任务四:再读课文,品“桃花水”
自由朗读第3~6自然段,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和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聆听桃花水声的音乐美
思考:哪些声音和水声相互“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预示着什么?“麦苗”会和桃花水说些什么?“车轮滚过的铃声”让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呢?
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给你什么感觉?
有感情地朗读。
4.春天到了,流水的声音还会应和谁的声音呢?(关注段末的“……”学着本段的样子也来说一说。)
(二)欣赏桃花水面的画面美
(1)透过桃花水,你看到了什么?(集体交流)
(2)引导想象:一江桃花水仅仅就照出了这些吗?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3)练习仿写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它看见 它看见 它看见 。
(4)小组合作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和作者的情感。
(5)默读第7自然段,体会作者情感。哪个词最能体现作者的喜爱之情呢?(陶醉)
任务五:迁移练笔,“书”桃花水
什么是你心中的桃花水?请仿照课文第4或第6自然段,写一写你心中的桃花水。(提示:先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再写自己想到的。最好还能做到:用上比喻、拟人或排比的方法,把你的想象表达得更丰富、更生动。)
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3.评价标准
评价项目及标准 评价结果
介绍清楚“桃花水”是什么,且表达通顺。 ☆☆☆☆☆
用上“你会看见……你会想到……”等句式和积累的词语。 ☆☆☆☆☆
用上使句子生动的修辞手法。 ☆☆☆☆☆
总评标准 优秀:14-15☆;良好:12-13☆;合格:10☆
总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