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梳理与探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类学习词语,读准字音,理解词义,联系语境,展开联想,能用每组词语说出一段语意连贯的句子,选择词语说一说乡村或城市的生活,积累更多描写乡村和城市不同生活的词语。
2.了解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弄清楚重点语句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看图选择风景,仿照例句写一写,应用重点语句表达自己的感情。
4.朗读并积累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弄清楚重点语句的作用,可以更好地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白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任务一:分类学词,运用深化
1.出示词语:
稻田 水塘 院子 菜园 水渠 瓦房 竹林
高楼 大厦 商场 公园 车流 霓虹 餐厅
(1)读准字音,读好“大厦”“霓虹”等难读词语。
(2)读读这些词语,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①第一组词语描写的都是乡村常见的事物。
②第二组词语描写的都是城市常见的景象。
③城市和乡村各有各的特点,不同的词语描绘不同的生活情境。
(3)回顾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说一说自己还积累了哪些描写城市和乡村的词语。
2.学习词句段运用:
(1)课件出示两组词语:
(2)读一读两组词语,读准“璀璨”“肥沃”“静谧”等难读的词语。
(3)读完词语说说自己的发现。
①第一组词语描绘的是城市的景象,非常繁华热闹。
②第二组词语描绘的是乡村的环境,非常朴素安静。
3.结合生活,理解词语,想象交流。
(1)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先在组内讨论每个词语的意思。
(2)小组代表说一说自己对词语的理解,读了这些词语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看一看课件出示的图片,连一连,看看哪些词语或者成语对应了图片上的内容。
(4)借助图片理解“璀璨”、“灯火辉煌”等难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5)回顾《走月亮》理解词语“肥沃”的意思,想象肥沃的土地上长出的庄稼、果园、稻田等;背一背《乡下人家》第六自然段,想象乡村夜晚的安静迷人,理解“静谧”的意思。
4.组织语言,练习表达。
(1)选择两三个词语练习说说城市和乡村的不同。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练习说话。
(3)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评议。
我会写: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城市里的霓虹灯璀璨闪烁,大街上人流如潮、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的街景。乡村四月,人烟稀少,不远处,农家院落依山傍水,几缕炊烟,袅袅升腾,偶尔听到鸡鸣与狗吠之声,一切显得愈发静谧。
任务二:梳理文章,总结方法
(一)学法交流
1.回顾本单元课文中的关键句,思考体会文章表达情感的方法。
2.读一读交流平台的句子,圈画出重点词句,说说给了自己怎样的启发。
预设一:《清平乐﹒村居》“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中“最喜”二字,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预设二: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能够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文《乡下人家》和《天窗》里都有这类语句。
小结梳理:一般文章中的过渡句和最后一句往往会表达作者的情感或想法,尤其是最后一句阅读时要重点体会。
3.结合梳理出来的学习方法,想一想本单元课文中还有哪些重点语句能让你体会到作者的情感?以《三月桃花水》为例,展开讨论。
4.学生同桌讨论,集体评议。
(《三月桃花水》中“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这句话可以想象出来作者描写的春天美景,我们能够体会到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二)总结方法
1.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在体会课文情感时的心得体会。
2.师生共同归纳学习步骤:首先阅读全文,通过关键句把握每段内容;其次,把每段内容联系起来,想一想课文主要表达什么;然后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看看结尾、过渡段等是否有相关语句表达了文章的思想感情。
任务三:品读句子,体会情感
(一)品读句子,总结规律
1.课件出示例句: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飞翔的海鸥,金色的沙滩,白色的浪花,构成了迷人的海岸线。
2.自主读一读以上例句,说一说两个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两个句子都是分项列举再总说,每句话的最后都是对前面景物总体印象的概括。)
3.找出句子中的重点词句,说一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观察图片,仿写例句
1.分小组观察三幅图,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绘图片上的内容,分项列举之后要总说概括,小组内口头训练,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描绘图片,要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2.把自己所看所想写下来,全班共同交流。
我会写:
场景一:湛蓝的天空下,雪峰直插云霄,一碧千里的草原,成群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好一派和谐自然的草原风景!
场景二:一条碧绿的小溪宛如青山的腰带,淙淙流淌,滋润着葱葱茏茏的树木,高低起伏的山峦,错落有致,偶尔传来几声黄鹂的啼叫,好一幅清丽秀美的山水画!
场景三:宽阔的操场,高大壮观的教学楼,活力四射的同学们,干净整洁的校园,好一个梦想起航的地方!
3.展示优秀作业,交流评价。评价标准见下表:
评价项目及标准 评价结果
语言优美流畅,能描绘图片内容。 ☆☆☆☆☆
能按一定的顺序分项列举,能概括总体印象。 ☆☆☆☆☆
较有文采,词汇丰富,能表达自己的情感。 ☆☆☆☆☆
任务四:积累背诵,感受写法
1.初读诗词,了解作者
(1)温故知新,揭示题目
回忆《吃水不忘挖井人》,想一想毛主席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他?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首词《卜算子﹒咏梅》。
(2)了解作者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3)了解词牌名的相关文学常识。
(4)自由读一读这首词,读准字音和节奏,注意上片和下片之间的停顿。
2.再读诗词,理解大意
(1)同桌合作读词的上片和下片,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2)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概括出上片和下片所描绘的内容,说说作者借梅花表达了怎样的志向。
(4)师生交流,理解“梅花”这一意象,和“桃李”进行对比突出了梅花怎样的品质?引导学生理解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3.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4.对比阅读,感受不同
(1)课件出示词作:
《卜算子﹒咏梅》
【宋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对比读一读两首词,说出不同之处。
5.作业设计:
(1)用一组词语描绘城市或者乡村不同的生活。
(2)积累更多毛泽东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