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8.1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8.1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8 06:0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第八章“西北地区”知识结构与前文第六章“北方地区”和第七章“南方地区”基本类似,学习方法也大同小异。所以本章学习可以充分借鉴学生前期已经掌握的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结合其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好奇心足、乐于接受趣味生活常识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按“图”索骥,重点突破。整个学习过程可采用分组合作交流—集中讨论共享的思路,加强读图—识图—析图—记图意识的培养,结合从地图上查阅、获取有效地理信息,对比分析地理区域差异的方法,可大大提高本章节课堂知识学习的实效性。本节分为“草原和荒漠”、“牧区和灌溉农业区”两大框题。第一框题首先穿插西北地区的“沙漠景观图”和“草原景观图”,通过视觉感知来吸引眼球,然后再利用“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来引导认识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等自然特征。接着引入“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帮助学生理解和探究西北地区地表景观变化规律及其原因这一章节难点。第二框题“牧区和灌溉农业区”重在成因分析和特色农牧业介绍。配备的活动题主旨在于通过“俯视图”和“剖面图”,来引导学生认识坎儿井这一古老饮水工程的结构、设计原理及其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进而深刻体味古代人民的勤劳和勇敢,感知因地制宜、人地协调的发展理念。另外,在“牧区”知识的学习环节。
【学情分析】
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中国的疆域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读一读”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本学期每一节地理课都要求学生在课前比照导学案,预习新课本,在新课本上标注出导学案体现的知识点,重点难点,并回家多上网浏览与西北地区有关的信息,有一小部分能够非常认真的完成这一项工作,这部分学生在即将开展的学习中会表现突出并且很容易掌握。
【课程标准】
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
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在地形图上找出西北地区的界线、主要地形区,通过课堂探究,知道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并简单分析其原因。
2.通过阅读教材图文材料,描述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农业区及特征,举例说明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明确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图文资料分析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下列是新疆的逸闻趣事,这些逸闻趣事你能理解她们的原因吗?接下来我们一起观看视频西北地区介绍,了解一下西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吧。
同学们,通过视频,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环境特点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西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地区,了解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以及干旱的环境下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以生活中新疆的逸闻趣事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对西北地区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任务1 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在地形图上找出西北地区的界线、主要地形区,通过课堂探究,知道西北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并简单分析其原因。
首先,教师在中国地图上标出我国西北地区范围,让同学们初步了解到西北地区在我国的位置。
接下来,在随教师的引导下,首先让学生在西北地形图上圈出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让学生总结出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东,长城、昆仑山-阿尔泰山以北。
在西北地形图上指出内蒙古高原、天山、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阿尔泰山等。找到西北地区的这些地理事物之后,请同学们尝试总结出西北地区的地形区特点。最后由教师纠正总结:在西北地区东中部是辽阔坦荡的内蒙古高原,西部是主要是新疆地形特色,我们可以总结为三山夹两盆的地形特点。
初步探究学习了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地形区之后,教师及时引导总结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等特点,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以列表的形式对比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由教师引导,学生填写。
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主要是以高原盆地为主,其中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以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观察我国气候分布图,结合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降水量图,让学生知道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具有雨量少、气候干燥,日照充足,热量丰富,气温年较差大的特点。
了解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接下来,我们来探究一下形成西北地区干旱气候特点的原因。首先是位于内陆地区,距海较远,再加上山岭的重重阻隔,导致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就形成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气候特点。
认识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点,下面咱们进入实践演练环节。假如你要去西北地区旅游,你需要准备哪些物品?首先在衣服上我们准备长衣长裤和短衣短袖。这是因为西北气温日较差大,早晨和晚上气温低,需要穿长衣长裤,中午气温高,需要穿短衣短袖。另外,还需要准备防晒霜、遮阳帽等物品。因为此地雨量少,气候干,太阳辐射强。
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西北地区地形图上描出西北地区的河流有哪些?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黄河等。你能发现西北河流有哪些特点吗?
总结西北地区河流特征,此环节,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西北多内流河、湖,主要有塔里木河、艾丁湖,外流河有黄河、额尔齐斯河。
现在我们学习了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了解了西北地区的气候特征、掌握了西北地区的河流特点。下面咱们进入课堂探究活动,来认识一下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根据图片反映的地理环境,按照从湿润到干旱的顺序,将A、B、C三幅图片进行排列。
由于西北地区为东西延伸,影响西北地区景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因此,西北地区自东向西应该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景观变化规律。因此,三幅图的排列顺序应该是B、A、C。
请将A、B、C三幅图与图中甲、乙、丙三地连接起来。由前面的讨论,我们很容易知道三幅图和位置应该是:A-乙、B-甲、C-丙。
最后,我们共同探究一下造成西北地区景观变化的原因。以动画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区域差异。在甲地年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乙地区年降水量在50-200mm之间,而丙地年降水量在50mm以下。
西北地区由东向西,距海越来越远,再加上受到地形的阻隔,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此,降水越来越少,气候越来越干旱,景观也由草原逐渐过渡为荒漠。
任务2 通过阅读教材图文材料,描述西北地区的主要牧区、农业区及特征,举例说明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请同学们判断老师给出的九张图片,哪些不是西北地区特有的?同学根据常识判断。对西北农业生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首先,我们先来探究一下西北地区的牧区情况。由于西北地区草场广布,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极地。
在西北地区牧区和畜种分布示意图中,请同学们找出贺兰山、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
找到内蒙古、和新疆两大牧区,接下来教师展示出两大牧区的景观图片,探究其原因,贺兰山以东地区,降水较多,分布着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等。贺兰山以西降水少,多沙漠戈壁,但在山地地区降水较多。因此多分布高山草场。
接下来以图文材料展示西北地区的主要畜种。让同学对西北牧区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探究学习了西北地区的牧区和主要畜种之后,教师及时引导总结该部分内容,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由教师引导,学生填写。
广阔的草场为西北地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虽然西北地区天然降水少、但是利用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发展了特色农业,形成了众多灌溉农业区。
西北地区发展农业存在着气候干旱、天然降水稀少的不利条件。你知道有哪些有利条件来发展农业?其主要有利条件主要是夏季气温高,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接下来,请同学们在西北地区农业分布图中找出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廊、天山山麓。根据其分布位置,请猜测这些农业区的灌溉水源来自哪里?
在我来归纳环节,教师及时引导总结该部分内容,及时巩固所学知识。首先由学生填入下表,由教师纠正、总结。
现在我们掌握了西北地区气候特征、掌握了西北地区的河流特点、农业区的分布等。下面咱们进入课堂探究活动,来认识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下图是坎儿井的俯视图。仔细观察该图,你能找到坎儿井吗?你还能获得哪些有关当地自然环境的信息?在下图中我们能看到坎儿井的许多竖井井眼,另外,从图片也能看到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特点。
对比坎儿井剖面示意图和坎儿井的俯视图,坎儿井的开凿利用了当地的哪些有利条件 为什么修建暗渠而不修建比较容易开凿的明渠?主要是利用山麓地带的地下水为水源;利用山坡的坡度自然引水。暗渠可以减少水分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围绕坎儿井工程这一人类利用自然的创举,说说你的感想?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自然环境,人类对环境的利用和改造要注意顺应环境特征,做到人地和谐相处。坎儿井工程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智慧。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