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7.4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8 06:0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名师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教材分析】
台湾是我国的一个特殊区域,新课标要求掌握“台湾的基本概况”,包括台湾岛的归属、资源和经济状况,体现了台湾岛在我国的突出地位和重要性。本节内容与本章其他各节一样,具有引领了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思路。
本教材有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祖国圣神领土”,主要介绍台湾的范围、位置;第二部分主要说明了台湾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物产;第三部分则主要讲述台湾的经济发展状况。尽管内容不多,但却紧紧抓住了台湾省的区域地理特征,且知识之间联系紧密。使学生明确台湾在政治上的领土归属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究其自然条件及经济发展特点。
本节课是认识南方地区的一部分,再加上台湾省特殊的位置特点及政治特征,更加突出了本节课学习的必要性。主要包括“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美丽富饶的宝岛”和“外向型经济”三个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台湾的范围、位置;还有台湾的自然条件与丰富的物产;以及讲述台湾的经济发展。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有强烈的好奇心,感性的东西对他们比较有吸引力,英发挥地理学科优势,运用图像教学和精美的课件设计,创设出浓郁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优越性。
针对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把竞争机制引入课堂,为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提供适宜的舞台。问题情境设计以学案和教材活动为主避免跨度太大,要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促使学生自主合作积极地探究,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自尊感。
台湾问题对学生来说很陌生也很熟悉,学生对它的认知多来自于电视新闻,而实际的基本概况特别是经济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困难。鉴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区域探究的基本思路,教师应设置适当的台阶,完成知识和能力的综合与迁移。通过情境设计和课堂训练为学生的知识技能的提高和地理组织的培养搭建良好的平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突出地理本身具有的魅力,从而使学习变的顺利快乐富有成就感。
【课程标准】
认识台湾省自古以来一直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在地图上指出台湾省的位置和范围,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特色。
【教学目标】
1.阅读地形图,结合课堂活动,指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认识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2.通过阅读教材图文材料,结合小组探究,从农产品方面列举出宝岛有哪些美称,并能解释其原因。
3.通过课堂探究,知道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概括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经济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分析台湾省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的关系,运用地图和资料分析台湾省的经济发展。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讨论法、读图分析法、资料搜集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诗朗诵《乡愁》,播放视频完毕,以问题引入,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海峡指的是台湾海峡,反应海峡两岸人民期盼祖国统一的愿望。多媒体展示出多幅台湾自然、人文环境的图片,让学生初步体会美丽富饶的台湾省。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图片欣赏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创设与本节课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进入学习情境。
任务1 阅读地形图,结合课堂活动,指出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了解台湾省人口分布特点,认识台湾是祖国的神圣领土。
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台湾在全球的地理位置,以及对台湾的历史进行介绍让学生在整体上初步了解台湾。
约在几百万年以前,由于部分陆地下沉,海水进入,形成了台湾海峡,台湾岛才与大陆分离,成为岛屿。
目前,台湾省的居民中,汉族约占97%,他们主要是明清以来福建、广东两省移民的后代,大部分还保留着乡音。
台湾,在我国史书中记载曾称夷洲,明代始称台湾。历史上曾多次遭到外来侵略。台湾和福建等省都信奉妈祖。
接下来通过教师对钓鱼岛的介绍,和台湾与教师的血缘关系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台湾省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是祖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台湾人民是我国的骨肉。尽早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下面请同学们在台湾地形图上标出福建省、台湾海峡、太平洋、东海、南海、钓鱼岛、赤尾屿、火烧岛、澎湖列岛。通过学生在地形图上标出地理事物,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对台湾省的位置、范围有了深刻的理解。
学习了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之后,教师以动画形式展示在台湾地形图上圈出台湾山脉。探究学习台湾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
掌握了台湾省的位置、范围、地形地貌特征,接下来,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深入探究台湾省的位置、范围与人口的分布。
首先,同学们利用比例尺量算基隆-福州,高雄-厦门之间的实地距离?
如果海轮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航行,那么走两条线各需要多长时间,让同学计算,最后教师在地图上标出结果。
另外,教师在地形图上标出北回归线的位置,看一看北回归线通过台湾岛的哪个部位,引导学生台湾省可能的气候特征。
接下来,同学们读台湾岛人口分布图,首先让同学总结出台湾岛人口分布的特征: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地区。结合台湾岛的地形图,首先让同学说出西部沿海地区是什么地形?台湾岛的西部沿海是平原地形。
最后,以图文形式展示台湾岛的第一大城市、第二大城市分布位置以及台湾的本地民族高山族。,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任务2 通过阅读教材图文材料,结合小组探究,从农产品方面列举出宝岛有哪些美称,并能解释其原因。
首先教师用动画、和图片展示的形式让学生初步了解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由教师讲授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台湾岛独特的气候、河流等自然特征。通过我国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等台湾降水量分布图,展示出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我国年降水量的最高记录,要数台湾的火烧寮,年平均降水量达6558毫米,最多达8409毫米。总结出台湾属于冬季温暖、夏季炎热,雨量充沛,夏秋多台风暴雨的气候特征。
在台湾省地形图上,通过动画的形式给同学展示出台湾的河流长度短、落差大的特点,这主要是台湾省独特的地形地貌造成的。另外,受气候影响,台湾河流具有水量丰富、汛期长的特点。
台湾省独特的自然特征造就了美丽的台湾,这一部分内容,教师主要是图文资料为同学展示美丽的台湾。
接下来教师展示台湾岛农矿产品分布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物产丰富的台湾。主要农产品有稻米、甘蔗、茶叶、亚热带水果。主要的矿产主要有铁、铜、煤、石油、天然气等等。
接下来,我们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来探讨台湾物产丰富、景色优美的自然原因。
课堂活动:将同学们分为两组,通过小组讨论展示讨论成果,互相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
A组:台湾因物产丰富而享有盛誉,请你解释它们的含义。
B组:收集资料,说说这些美称与当地自然条件的关系。
成果展示交流:A组
通过表格的形式将台湾岛盛誉的含义进行解释之后,我们还对台湾美丽的物产以图片的形式给大家展示。
成果展示交流:B组
台湾的这些美誉均和当地独特的自然条件相关。
接下来我们着重对台湾丰富的森林资源的原因进行分析:因为台湾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山地海拔较高,且山区面积广大,山区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从山底到山顶,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树种都有,使得森林树种十分丰富。
东方甜岛:盛产甘蔗——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
海上米仓:水热资源充沛,土壤肥沃,水稻产量高,品质优
水果之乡:气候多样,水果各类多,产量大
兰花之乡:台湾多兰花,主要是气候适宜
植物王国:气候终年湿热且植物数量大,山地垂直分异明显,使得台湾岛拥有自热带到寒温带的多种多样的植物
任务3 通过课堂探究,知道台湾省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要性,概括台湾省经济发展的历程和各阶段经济的特点。
首先老师展示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著名台湾品牌,并让同学举例说出生活中你所知道的台湾品牌。以此引出台湾外向型的经济特征。
以图文资料展示,尝试分析台湾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利因素有哪些?
出口贸易是台湾重要的经济命脉,2007年据商务部的统计,两岸贸易额突破千亿美元高达1244.8亿美元。目前,两岸互为重要贸易伙伴,祖国大陆市场正成为台湾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台湾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大陆(包括香港)已取代美国,成为台湾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贸易市场来源。
接下来,以课堂共同探究的形式分别从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20世纪90年代三个节点对台湾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特点进行探究。
其中,20世纪50年代主要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
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台湾利用自身的一些优势和条件,重点发展了出口加工工业,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工业产品在出口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稳步上升。
到了20世纪90年代,重点发展电子工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
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对台湾经济发展历程、特点进行及时总结。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