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时期地图的对比,感悟时空的变化和中国历史向前发展的步伐。
2.结合史料阅读,客观评价战国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学会用辩证法思维分析问题;通过对变法运动产生的背景的分析,理解变法运动出现的必然性。
3.通过了解孟子、荀子、庄子、韩非的思想,理解“百家争鸣”局面及其历史意义。
4.了解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史实,认识民族关系在这一时期的重要变化,在华夏认同观念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家国情怀。
重点难点
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变法运动;百家争鸣。
2.难点: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孔子、老子的思想。
教法学法
讲解法、材料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学案、PPT课件、学生预习教材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尤其是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战国时期,更是各个流派争芳斗艳的时期。我们熟知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均生活在这一时期。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会产生如此思想活跃的局面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讲授新课】
一、列强纷争与华夏认同
教师活动:周平王东迁后,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周天子的控制力日渐削弱。请同学们阅读材料,说出周王室衰微的表现。
材料一 王夺郑伯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王卒大败。祝聃射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材料二 夏,会于葵丘……王使宰孔赐齐侯胙……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左传僖公九年》
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提取信息并回答问题。诸侯僭越天子,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
教师活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的争霸、兼并战争进一步破坏了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教师与学生一起回忆初中所学内容,帮助学生明晰春秋战国的时间,并要求学生结合地图说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学生活动:画出春秋战国的时间轴,观察《春秋列加形势图》《战国形势图》,说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并能通过地图判断时代。
教师活动:春秋时期,大国争霸战争旷日持久,中小国以及人民深受其苦。战国时代,战争的惨烈程度更是大大增加。孟子说:“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但是,这样的战争是否毫无进步意义呢?阅读材料,体会这一时期战争的积极作用。
材料一 但正是争霸战争沉重打击了西周以来的贵族统治体系,小国的被兼并换来了区域性的统一;竞争促使各国开始内政改革,重用出身庶民的贤能时代也造成了齐桓、晋文、楚庄、秦穆、夫差、勾践等一大批富于开拓进取精神的领袖人物。
——摘编自晁福林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春秋大国争霸的过程,也是诸侯兼并的过程。……中原一直是争霸中心,随着尊王攘夷的进程,以周礼为核心的中原文化认同感得以加强,中原文化向四周播迁,华夏观念最终形成。
——摘编自卜宪群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三 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暴行、灾难和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也就是说,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展,有助于破坏特别有害的反动的制度。
——列宁对战争的评价
学生活动:通过分析材料,认识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兼并战争造成了社会长期动荡、秩序混乱,但也推动了社会转型,造就了一批励精图治的统治者和锐意进取的改革者。同时,由于这一时期中原地区和周边少数民族交流频繁,华夏观念形成。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的变化和华夏族的发展,提升历史解释的能力;通过使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将这段历史置于当时的时空之下,并且通过对两幅地图进行比较,学会分析不同时期的历史现象,并能够用地图判断时空,提升时空观念核心素养。)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并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概括,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器使用状况。
材料 中国在春秋晚期就已经掌握了生铁铸造技术。……战国中期以后,铁器的使用已相当普及,考古发掘表明,北自辽东,南至广东,东起海滨,西达四川、甘肃这一广大地区都发现战国中晚期的铁器,如河南辉县的魏墓出土有54件农具,河北兴隆的燕国遗址发现铁制铸范87件,山东临淄商王村战国墓出土铁器54件等等。铁器大规模的出土,表明这些铁器是大批量铸造出来的。
——国家博物馆编《中华文明》
学生活动:在教师指导下,从铁器的产生、使用范围、出土数量等方面进行概括,得出结论。春秋晚期铁器出现,战国时期铁器使用规模大、范围广。
教师活动:除铁器的使用外,春秋时期牛耕也已经使用。孔子有一位叫冉伯牛名耕的学生,晋国有个大力士叫牛子耕,从这些人名中可以看出,牛耕在春秋时期已经成为常见事物。春秋时,牛耕开始于东方,大约以鲁、齐、三晋地区为早。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更普通地使用牛耕。牛耕是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学生活动:结合教材和教师的讲授,认识到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得生产力迅速发展。
教师活动:这一时期农业进步还体现大水利工程的修建上。PPT展示《春秋战国水利工程图》。
学生活动:读图并回忆初中所学知识,找出春秋战国时期重要的水利工程。春秋时期楚国的芍陂、战国时期秦国的都江堰和郑国渠。
教师活动:春秋战国时期水利工程的修建绝非偶然,利益于这一时期经济的迅速发展、水利知识和经验技术的积累,以及统治者富国强兵的国策。通过这一时期农业发展的概括,我们可以得知,历朝历代农业的发展,都与生产工具、技术的进步和水利工程的修建有着密切关系。农业是手工业和商业的基础,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认识到这一时期手工业的发展表现为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的发展表现为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商业中心城市,出现了富埒王侯的大商人。
教材活动:总结春秋战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这一时期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期。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争霸兼并战争迫使诸侯国纷纷开始变法,著名的变法有齐国的管仲改革,魏国的李悝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等,其中成效最为显著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商鞅变法,因此只选取最核心的措施,结合材料共同进行分析。
材料一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材料二 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材料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学生活动:依据材料、教材和初中所学知识,说出商鞅变法的核心措施及意义。
(1)经济上:废除井田制,授田于百姓,实行土地私有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意义: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2)政治军事上:实行县制;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作用: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由世卿世禄制向官僚政治转变,地方阶级获得了权力;军事实力大增强。
教师活动:商鞅变法还规定实行什伍连坐,拆散大家庭为个体小家庭等措施,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标。请大家结合商鞅变法的背景和措施,从对秦国和对历史进程这两个角度评价商鞅变法。
学生活动: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价。
对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封建私有制;政治上,沉重打击奴隶主旧贵族,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对历史进程: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变法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推动了社会转型。
教师活动:补充史料,引导学生认识到商鞅变法的不足之处。
材料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蓄祸也。……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史记商君列传》
学生活动:认识到商鞅的严刑峻法给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设计意图:这一目涉及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和商鞅变法两部分内容,需要学生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这一目的设计侧重学生对图片和文字史料的解读,以提升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通过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农耕经济涉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个部分,为今后学习其他朝代的经济做准备。商鞅变法的内容是学生初中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点,因此本课设计更加侧重其中的重点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变法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彻底的改制,促进学生理解和解释历史能力的发展。)
三、孔子和老子
教师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十分繁荣,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和老子。
学生活动:展示自主预习的成果。
1.孔子
(1)思想核心:仁
(2)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恢复周礼、制度随时代而改良
(3)教育:有教无类、发展私学、整理儒家经典。
2.老子
(1)哲学思想:道——朴素的唯物论;朴素的辩证法。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设计意图:孔子和老子是学生在语文学科当中比较熟悉的人物,因此以自主预习为主,帮助学生落实基本史实。)
四、百家争鸣
教师活动: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变革不仅体现政治、经济两方面,还体现在意识形态方面。百家争鸣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什么是百家争鸣?
学生活动:“百家”指的是学派众多,“争鸣”指的是各个学派争相提出自己对时局的主张。
教师活动:结合教材和下列材料,思考为什么说百家争鸣是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
学生活动:结合材料和教材进行分析。
政治上: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需要,招揽人才,这些人才的活跃推动了文化的繁荣。
经济上: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为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经济基础;阶级关系出现变化,促进了新兴士阶层的崛起。
文化上:周王室衰微,无力维持官学,加上孔子等人的推动,学术下移,私学兴起;各个学派提出各自对政治、社会乃至宇宙万物的看法,形成百家争鸣局面。
学生活动:展示自主预习的成果。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墨家 墨子 提倡节俭,主张兼爱、非攻、尚贤
儒家 孟子 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
荀子 认为人性恶,主张隆礼重法
道家 庄子 崇尚逍遥自由
法家 韩非 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
阴阳家 邹衍 提出“相生相胜”理论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形式梳理诸子百家思想方面的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落实基础知识;对百家争鸣的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一问题的分析,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看待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理解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变动的相互影响。)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经济: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土地私有制形成;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繁荣。
政治:周王室衰微,宗法分封制瓦解;各国变法运动兴起,世卿世禄制向官僚政治转变。
文化:私学兴起,学术下移,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