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清朝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清朝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二、教材分析
本课为必修上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中的第二课,本课主要讲述康乾盛世时期的君主专制与疆域奠定,以及康乾盛世后期统治危机的出现。也是最能反映单元主题的一课——清朝国家疆域的开拓与巩固奠定了中国今日的版图。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对故步自封的清朝形成了严峻的挑战,深刻理解这一时期清王朝的成就与危机有助于后续中国近代史的学习。因此,本课在单元中具有重要地位。本课涉及清朝与世界的横向比较,体现应顺应世界潮流,虚怀若谷、保持开放、不断发展的观点,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发展观。
三、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与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8课至第20课多有重复,奏折制度在初中课本上没有涉及。刚经历过中考的高一学生对本课的基本史实较为熟悉。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分析能力,在纵向对比上已经能做得比较好,但由于知识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横向对比上还略有不足。
四、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理论,客观辩证地看待清朝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及社会转型的影响。
2、时空观念:认识清朝从鼎盛走向危机时期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3、史料实证:通过文献资料记载,实证清朝政治统治、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的特点及影响。
4、历史解释:运用文献资料,认识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也反映了封建制度逐步走向衰落。
5、家国情怀:认识清朝国家统一,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培养中华民族爱国爱家的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世界形势变化对中国的影响
六、教法学法
多媒体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和互动探究相结合。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方法以史料实证、图示法、讨论法、比较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伴随着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的主题曲《江山无限》,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学们,你们心目中的盛世是什么样子?盛世一般是国家由乱到治,长时间保持政权稳定、社会繁荣的局面。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局面叫什么?康乾盛世。我们应该怎么认识它呢?
【新课推进】
一、初看康乾盛世里的繁花似锦
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扩大和巩固,史称“康乾盛世”。
(1)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自主学习)结合视频和教材,概括清朝开拓和巩固疆域的具体举措。(东南、东北、西北、西部、西南)
地域 具体表现
东南 ①1662年,南明将领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②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改设台湾省)
东北 ①康熙发兵围攻俄军据点雅克萨,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②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中俄两国东部边界,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西北 ①17世纪后期,先后平定漠西蒙古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和天山南路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发动的叛乱②设立盟、旗,任命蒙古王公管辖③1762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设伊犁将军
西南 ①册封西藏佛教领袖五世达赖“达赖喇嘛”和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尊号②通过派遣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度,制定法律加强政府对西藏的管辖③改土归流④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事务,地位与六部等同。
2、疆域奠定的影响
材料:清朝建立了与现代中国版图基本吻合的多民族国家,将中华民族与边疆民族分而治之,并整合在同一个王朝秩序之中,以保持历史的延续性。
一许纪霖《华夏与边疆:另种视野看“中国”》
影响:
(1)政治:奠定后世中国的版图,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得到了巩固和发展。
(2)经济:有利于国力强盛和中华文明的延续
(3)民族:促进了各民族的进一步交融。
(2)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
摊丁入亩:清初,君主都能够节省开支,减轻赋税以稳定民生。康熙晚年更是宣布,以康熙50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废除了新生人口的人头税。雍正元年开始不变,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
论财力:“内外度支,有盈无细,府库所贮,月羡岁增”,经济总量占居世界首位;
论人口:从1700年到1794年的不足白年时问里已不止翻了一番,达3.13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 ;
论城市:当时世界拥有50万以上居民的城市共有10个,中国就占了6个。
(3)思想文化:在总结和批判继承中发展
论文化:完成了包括《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在内的“御纂诸书”;
这是全世界最庞大的类书,成为盛世的文化标志;清朝小说繁荣,如《儒林外史》、《红楼梦》。
论思想: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这时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提出了对儒学的批判继承,是资本主义萌芽和进步的民主思想的体现。
【过渡】初看康乾盛世,100多年来清朝财政收入总体稳定,人口持续增长,内政相对平稳,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入盛世。下面我们再看康乾盛世,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政治措施,君主专制发展到什么程度?
二、再看君主专制下的危机显现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卷323乾隆十三年八月辛亥
康雍乾三代帝王勤于政事,乾纲独断。
(1)奏折制度
内容: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
特点:迅速、机密
作用: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2)军机处
材料1: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不经过内阁,而直接由军机处密封,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称为“延寄”,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2:尽管军机处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如此重要的作用,但乾隆帝却始终未设专官,未立衙署。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但不过是一个皇帝私人的秘书班子而已。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概况:雍正时,为处理西北军务,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职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特点:简、密、速
本质: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达到顶峰
(3)思想:文字狱
材料:在乾隆后期的禁书运动中,共禁毁书籍3 100余种,15.1万余部,销毁书板8万块以上。民间惧祸自行销毁者不在其内。
—— 据黄爱平《四库全书纂修研究》
目的: 加强对思想文化的控制。
影响:
①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②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过渡】清朝通过奏折制度、设置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等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朝的统治;但另一方面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为后来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三、深究落日余晖中的危机重重
1、内部危机:
图片:
材料:乾隆末年、嘉庆初年震动全国的川楚白莲教起义,可以看作人口压力与社会危机的一个标志……这场斗争……持续九年,蔓延湖北、陕西、四川、河南、甘肃五省……清朝政府调动了十六个省的军队,耗费军费2亿两白银,才把它平定下去……清朝从此由盛转衰。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内部危机表现:
①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危机日益显露,导致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②政治腐败,贫富矛盾积累,农民起义屡屡爆发。
2、外部危机:
材料1:在乾隆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前,双方就礼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乾隆帝得知对方不愿向自己行跪拜礼时,发怒的说:“似此妄自骄矜,朕意深为不惬,已令减其供给,所有格外赏赐,此间不复颁给……”,经过一番争论,双方作出了让步,即单膝跪拜。
材料2:
顺治时期颁布“禁海令”
康熙时期:四口通商粤闽浙江
乾隆时期: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
外部危机表现:
①西方要求扩大对华贸易,开拓中国市场;
②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课堂延伸】
结合两则材料和讨论双方的礼物有何不同?这反映了什么?为何康乾盛世会极盛而速衰?
材料1:马戛尔尼献给乾隆的最能说明自己国家现代化程度的礼物是一台“天文地理音乐钟”。作为回赠,乾隆让人给了他几件传统工艺品:玉雕、丝荷包、细铜作胎外填珐琅彩釉称为“景泰蓝”的瓶子。音乐钟与景泰蓝:多妙的象征呀!
图片:
材料2: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如果把乾隆取得的成绩做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的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中外形势对比:
清政府(农业文明) 欧美国家(工业文明)
政治 高度集权的封建制度 部分国家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国家
经济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开展工业革命
思想 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 启蒙思想,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外交 闭关锁国 开拓海外市场,殖民扩张,海权意识
启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只有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要发展不要落后 ,要自强不要自大 ,要开放不要锁国。
【课堂小结】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