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7 22:3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司马光》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司马光》是统编本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短小,写了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机智聪明、遇事沉着冷静的优秀品质。由于年代久远,与口语相脱离的文言文艰涩难懂,这也正好是文言文的“特点”之一。人教版教材共选编了四篇文言文,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六年级下册的《学弈》和《两小儿辩日》,统编本教材从三年级上册开始选编文言文,其意图是更早地让学生认识优秀的传统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基于三年级学生的学情,是很难把课文读出节奏的;在明白意思上,虽然课后给出了“庭、瓮、皆、光、迸”字的注释,但要学生结合这些注释理解课文意思还是很困难的。学生的疑难处就是教学点,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教师要解决的就是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出节奏、明白意思,借助注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故事分享给别人听。
【教学目标】
这是一篇经典的文言文,“篇幅短小、字义难懂、含义深刻”,课标要求“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的文言文”。关照文体特点,根据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定教学目标为:
1.能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
3.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
1.能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
【教学难点】
1.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
2.学习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聪明机智的优秀品质。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一)巩固旧知
出示以前学过的文言格言警句。
轻诺必寡信。
小信诚则大信立。
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不在年高。
志当存高远。
1.生读。
2.全班齐读。
(二)认识文言文,引出课题
像这样的语言形式叫作“文言”,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板书:司马光)
【评析:借助学生以前学过的文言格言警句,在诵读中导入,既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复习了旧知,又巧妙地引出了文言文,认识了文言文,以减轻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难度。】
二、读正确,读出节奏
(一)了解作者
1.介绍司马光。
(1)你们了解司马光吗?(生介绍司马光)
(2)这篇课文写的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初读课文,认识生字词。
(1)出示生字: 司 跌 皆 弃 持
生认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2)借助图片认识生字“瓮”“迸”,并理解其意思。
3.生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纠正“没”在文中的读音)
4.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词句间的停顿。
(1)出示节奏,学生照着画一画。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刚才大家读课文的时候,觉得课文难读吧?那我来帮帮你们。(出示节奏,学生画一画。)
(2)师教读。
(3)生自由练。
(4)生读。
(5)小结:读文言文,有了节奏就好读多了。(板书:读出节奏)
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把词句间的停顿读好,真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评析:文言文很难读,但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借助拼音读正确是没有问题的。要读出节奏,读好词句间的停顿是需要通过教师教读、学生自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才能实现的,读出节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只有正确、熟练地朗读文本,才能更好地理解其意思。为了实现读出节奏的目的,教者先引导学生读正确,纠正文中多音字“没”的读音,随后帮学生画出词句停顿,引导学生根据画好的词句停顿,在多种形式的读中,学生读准了词句间的停顿,读出了节奏。】
三、借助注释,明白意思
(一)读懂故事
读古文不仅要读出节奏,还要明白意思。(板书:明白意思)同学们,自己借助教材中的注释,自由读一读课文,用白话文试着讲一讲课文中的故事。
(生自由读课文,试着讲故事。)
(二)根据提示讲故事
读了教材中的注释,是不是就明白了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呢?请大家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把课文中的故事讲给同桌听吧。(出示)
1.同桌互讲故事。
2.谁能把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生讲故事)
3.添加补白讲故事。
大家通过回忆教材中的注释,根据提示能讲清课文中的这个故事,现在我们挑战一下自己,对照原文,根据课文中的补白再来讲一讲文中的故事。
(小组讲后,生讲。)
4.变换提示讲故事。
现在,我们变换了提示,大家再来讲一讲这个故事。
5.根据课文讲故事。
现在提升难度,老师不作任何提示,你们还能讲故事吗?谁愿意接受挑战?(生讲)
6.区别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语言的特点。
这篇课文与以前我们学的课文在语言
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语言简练)
【评析: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是文言文教学的基本要求。讲故事首先要熟记注释,但又不能死记注释,摈弃“看一眼注释说一句意思”的传统“翻译法”,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活化为自己的语言。为此,教者步步设法,先是去掉注释讲故事,接着保留注释,根据课文补白讲故事,随后更换补白内容讲故事,最后直接出示文本講故事。通过学习支架的搭建,引导学生在不用注释的语言环境中反复讲故事。这样既使学生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明白了故事内容,又增加了学习文言文的趣味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语言。同时,学生在比较、交流中了解到文言文与现代文语言的不同特点,初步感受了文言文独特的语言魅力。】
四、挑战朗读,背诵课文
师:讲故事都没有难住大家,我相信要读好课文就更没问题了。不过,我给大家设置了一些小小的难关,要不要试试?
挑战朗读一:把课文内容变成繁体字,生齐读。
挑战朗读二:把课文内容变成繁体字,去掉标点,生齐读。
挑战朗读三:把课文内容变成小篆,生齐读。
讀着读着,大家就会背了,真是不得了。从今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学文言文不仅要读出节奏,明白意思,能讲故事,还要会背诵。(板书:背诵课文)
【评析:教者为学生提供不同版本的文本,挑战多种形式朗读,其用意并非认识繁体字和小篆,而是要学生在读中加深记忆,在一次次挑战中提高有意记忆的能力,真正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目的。同时让学生不仅了解到文言文语言表达独具的特点,而且结构形式也别具一格,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与感染。】
五、拓展阅读,学习品质
(一)出示原文
1.这篇文言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原文是这样的。
破瓮救友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师范读。
(二)学习品质
1.原文讲了司马光的哪几件事?(生讲述司马光事迹) 从这几件事中,你认为小时候的司马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自由说)(板书:学习品质)
2.从哪儿知道的?(生交流)
3.小结:同学们,学习文言文其实也挺有趣的,先要读出节奏,再借助注释明白意思,然后背诵课文。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文言文,希望大家能用上今天学习的方法。
【评析:文言文表达了古人对于真善美和理想的追求。课标指出:“通过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吸取古代优秀文化的精华,得到熏陶和感染。”该教学设计,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讲述 ,在无形中被司马光沉着冷静、聪明勇敢的优秀品质所激励和感染,让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