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秋季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答案)
积累运用.(34分)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2分)
B báo(bó) bó báo
2.震 漫 贯 雀 霄 昧
3.逐渐 地震 活跃 盼望 葡萄 风俗 据说 笼罩 顿时 观潮
4.D A A C
5.略
6. 略
二、C
三、阅读理解。
(一)
1.A. 2.D 3.B. 4.DCAB
5.拟人
(二)
BCAD
5.战马 雪 云
6.样子 日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 势若山岳奔腾,使人毛骨欲竖。
7.略
四、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版权声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以下简称“本网站”)系属深圳市二一教育
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旗下网站,为维护本公司合法权益,现依
据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如下郑重声明:
一、本网站上所有原创内容,由本公司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安排专项经费
运营规划,组织名校名师创作完成,著作权归属本公司所有。
二、经由网站用户上传至本网站的试卷、教案、课件、学案等内容,由本公
司独家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其作品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不保证其内容
的有效性,凡因本作品引发的任何法律纠纷,均由上传用户承担法律责任,本网
站仅有义务协助司法机关了解事实情况。
三、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含教育网站)或者其他组织,未经本公司许可,
不得使用本网站任何作品及作品的组成部分(包括但不限于复制、发行、表演、
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改编、汇编、翻译等方式),一旦发现侵权,本公司将联
合司法机关获取相关用户信息并要求侵权者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四、一旦发现侵犯本网站作品著作权的行为,欢迎予以举报。
举报电话:4006379991
举报信息一经核实,本公司将依法追究侵权人法律责任!
五、本公司将结合广大用户和网友的举报,联合全国各地文化执法机关和相
关司法机关严厉打击侵权盗版行为,依法追究侵权人的民事、行政和刑事责任!
特此声明!
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秋季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积累运用。34分)
1.按要求填空。(2分)
“薄”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在“薄弱”中的读音是_____,在“薄纸”中的读音是_____。
2.用横线画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6分)
振耳欲聋( ) 曼天卷地( ) 横惯江面( )
鸦鹊无声( ) 响彻云宵( ) 半明半味( )
3.看拼音写词语。(5分)
zhú jiàn dì zhèn huó yuè pàn wàng pú tɑo
( ) ( ) ( ) ( ) ( )
fēng sú jù shuō lǒng zhào dùn shí guān cháo
( ) ( ) ( ) ( ) ( )
4.选择题。(8分)
(1)壮壮由( )这个词语想到了这样的画面:“冬天的山林……”。
A.锣鼓喧天 B.震耳欲聋 C. 响彻云霄 D.悄无声息
(2)老师( )地看着我,摸了摸我的头。
A.温和 B.柔和 C. 温暖 D.温顺
(3)下列句子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沐浴着阳光在操场上奔跑。 B.我们即将将要一起去郊游。
C.我穿的衣服和帽子都是新买的。 D.春天的福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潮》一文描写了钱塘江大潮雄伟壮观的景象。
B.《走月亮》表现了“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
C.阅读时,可以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想象画面,但声音无法想象。
D.“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朗读读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5.选一个事物,用上画线的词语描绘它。(4分)
风 云 雨 雪 过了一会儿 顿时 忽然 一会儿工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积月累。(9分)
(1)走在林间小道上,一缕阳光射入深林,照在青苔上。我不禁想起了____朝诗人________的诗句:“_______________,复照青苔上。”
(2)“再近些,只见____________,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__________,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________,___________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__________,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这景象不禁让我想起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头高数丈触山回。”
二、口语交际(3分)
小明看到一位大哥哥随手丢弃了一个塑料袋,他应该怎样劝说?( )
A.大哥哥,你怎么不讲卫生呢?这么乱丢垃圾会受到处罚的。
B.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C.大哥哥,请把塑料袋捡起来丢进垃圾桶,好吗?爱护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三、阅读理解。(13+20=33分)
(一)三峡之秋
①三峡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天,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如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到秋天,它们绿得发黑;而那累累的果实,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②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③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它那激荡的、跳跃的光辉,又投向两岸陡立的峭壁。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充满了秋天的热烈的气息。
④下午,峡外太阳还没有落,峡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去得特别迟。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长江犹如一条明亮的小溪。
⑤夜终于来了。渔火,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的光晕,长江仿佛眨着眼睛,沉沉欲睡。只有偶尔驶过的赶路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
⑥也许由于这里的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像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光,从山顶上,顺着深深的、直立的谷壑,把青光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⑦这一天,正是中秋。
1.本文按照( )顺序写了中秋这一天三峡的景色。(2分)
A.时间 B.方位 C.逻辑 D.事情的发展
2.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清冽”形容清澈而有寒意。
B.这句话的意思是“月亮和山的倒影,对比得异常明显”。
C.破折号后边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具体解释和说明。
D.把月光比作“瀑布”和“素锦”,仅仅展现了月光的颜色之美。
3.“起初,峡里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而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这句话意思是( )(2分)
A.月亮出现的时间不确定,估计不准。
B.山太高,挡住了月亮,看见时,它和山崖贴得那样近。
C.作者一时没有注意看,月亮很快便升到了山顶。
4.请结合本文内容补全下面的思维导图。(填序号,4分)
A.青色 透明 B.宁静 C.热烈 D.清新 明丽
早晨 中午 黄昏 夜晚
三峡之秋
5.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的脑海中优又浮现出怎样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浙江潮汛,人多从八月昼观,鲜有知夜观者。余昔焚修寺中,燃点塔灯。夜午月色横空,江波静寂,悠悠江水吞吐蟾光,自是一段奇景。顷焉,风色陡寒,海门潮起,日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白练风扬,奔飞曲折,势若山岳奔腾,使人毛骨欲竖。古云:“十万军声半夜潮。”信哉!
注释:鲜:少。 余:我。 焚修:焚香修行。 蟾光:月光。 顷焉:不一会儿。
1.作者身处的地点是( )。(2分)
A.舟中 B.寺中 C.山中 D.军中
2.你认为以下哪个标题最贴合短文内容?( )(2分)
A.月夜盼潮 B.月夜听潮 C.月夜观潮 D.月夜叹潮
3.联系文章内容,我猜测结尾“信哉”的意思是( )。(2分)
A.确实如此啊! B.真是诚信啊! C.赶紧写信啊! D.不能听信啊!
4.比较阅读《观潮》和选文,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3分)
A.两篇文章都描写了潮来时由远到近、由弱到强的变化过程。
B.两篇文章都从多个角度描述了潮来时的景象,读起来很有画面感。
C.两篇文章文都表现了潮水的雄伟壮观,抒发了对大潮的赞颂之情。
D.两篇文章都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潮水的气势。
5.《观潮》中分别把浪潮比作白线、水墙、__________,选文中把浪潮比作_______、__________。(3分)
6.《观潮》中“两丈多高的水墙”是从______角度描写大潮的,选文中哪些词语也是从这一角度写大潮的,请画上横线。《观潮》中“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是从______角度写大潮的。选文中哪些词语用同一角度写大潮,画上波浪线(1+2+2)
7.由选文中描写潮来了的句子中,你想象到怎样的画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习作乐园。(30分)
题目:___________真是个好地方
提示:选择家乡一个美丽的地方推荐给大家,把题目补充完整;运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展现这个地方的特别之处;不少于400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