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古人谈读书
读准字音,正确朗读课文。
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体会古人对读书的见解,并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本课目标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古人读书的故事?谁来给我们讲一讲?
古人喜欢读书,古人又把自己的读书方法和学习态度写下来,供后世参考。今天,我们就学习《古人谈读书》这篇文章,去看看古人是如何对待学习的。
《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编纂而成的。内容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全书以记言为主,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内容涉及很广,记载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教育、文艺等各方面的言论,是研究孔子思想学说的一部最为重要的著作。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被世人尊称为“朱子”。
代表作有《四书章句集注》《楚辞集注》等。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
口到。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
眼到、口到。
中心句,点明读书方法。这里的
“心到、眼到、口到”是精读的前提。
读书有哪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如果不“心到”会怎样?找出文中相关语句。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哪个最急?“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心到最急。“急”古义和今义不同,在这里是要紧、重要的意思。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心思和眼睛已经不专注一致,却只是随意地诵读,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思已经到了,眼睛、嘴巴的应用难道会不到位吗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读书时,怎样做到“心到、眼到、口到”?
小组交流
想要做到心到,先要放平心态,确定心无杂念,没有别的事情困扰着自己,读进去即可。可以用笔辅助读书,也可以在安静的地方读书,读书时要做到心无杂念,自然会被书中的文字吸引了。
说一说,读书如何做到心到?
作者从反面论述“心不在此”的后果,那么,心到了,读书会有怎样的效果呢?
心在此,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度专注,深入思考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古人的读书经
验和心得。《论语》教诲我们读书
要诚实、需多问、要积累、要孜孜
不倦、要有进取心、要实实在在
;朱熹告诉我们读书有“三到”,
即心到、眼到、口到。
你是如何理解读书“三到”的?“三到”之中,哪个最重要?
心 到
眼 到
口 到
用心思考,深入理解文章的含义。
认真地去看。
多读,读熟。
最重要的是心到,只有用心去思考,收获才会大。
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这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我明白了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并掌握学习方法很重要。
你自己有没有读书“心不到”的时候?结合实际,说说你的体会。
和同桌再说说朱熹的训导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练习:你还知道《论语》中的哪些句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课后作业
搜集有关学习的名言,把它抄下来,背一背。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