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从化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从化市第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11-10 12:3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试卷共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兴风作浪 / 兴高采烈?????篆刻 / 撰写?????蜚声 / 斐然
B.数典忘祖 / 数见不鲜?????砥砺 / 缔造?????谰言 / 波澜
C.曲高和寡 / 曲突徙薪?????举荐 / 渐染?????峥嵘 / 诤言
D.强弩之末 / 强词夺理?????绿林 / 露宿?????拾掇 / 点缀
2.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去年,各地电视台歌唱类节目如火如荼,湖南卫视却另辟蹊径,引入全新节目模式,甄选五位明星打造的亲情互动、温馨有趣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正成为大众新宠。这档节目成功地与时尚文化不约而同,使得“爸爸”这一家庭中的脸谱形象得到全新的演绎。
A.另辟蹊径 ?? B.甄选????? C.新宠????D.不约而同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厦深铁路开通后,铁路沿线城市和台湾金门、马祖地区联手推出数百项优惠政策,以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
B.邵逸夫基金中的教育赠款项目是当前海内外爱国人士通过中国教育部实施的赠款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赠款项目。
C.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这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D.清华大学的研究表明,《算表》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实用算具,被称作世界数学史乃至中国数学史上的一项重大发现。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断章取义是曲解话语的一种方法
②因为这两种行为都会使话语信息偏离事实,进而造成人际之间的误解和社会纠纷
③在不道德的话语理解行为中,曲解与断章取义是最为恶劣的
④而断章取义就是孤立地静止理解话语单位,使之偏离话语在原始语境中的意义,以切合话语理解者的需要
⑤所谓曲解就是故意歪曲话语的本义,使之朝着话语理解者的利益方面进行
A.③④①②⑤?? B.⑤①④②③??C.③②⑤④①?? D.⑤④①③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秦)文信侯①(吕不韦)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②。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言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行之。”文信侯叱之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
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
(《战国策全译·甘罗十二岁出使》)
注:①应侯(范雎)、文信侯(吕不韦)先后为秦国国相;刚成君蔡泽、张唐、武安君白起均为秦国名士或名将。
②燕太子质于秦:燕国太子到秦国做人质,以示燕国和秦国有不可背叛的结盟关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唐辞曰 辞:言辞
B、燕者必径于赵 径:通“经”,经过
C、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 去:距离
D、厩具马,府具币 币:钱财;财货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君其试臣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
B、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D、请为张唐先报赵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甘罗自负自荐,承担重任的一组是 (3分)
① 臣行之; ② 君其试臣; ③ 自请张卿相燕;
④ 请为张唐先报赵; ⑤ 请归燕太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④⑤
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甘罗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少年,身为秦相的文信侯做不到的事情,十二岁的甘罗胸有成竹,毛遂自荐,完成任务。
B、甘罗不但以寥寥数语说服了张唐,而且自告奋勇,出使赵国,不用兵刃相见,轻而易举地实现了“广河间”的目的。
C、甘罗给张唐进言,以应侯比文信侯,以武安君比张唐,比况对象身份相近,事理类似,因而很有说服力。
D、甘罗见赵王,先谈燕太子入秦等事,说明了秦燕不相欺赵危的事实真相,是真心为赵国着想,因而赵王答应了他的要求。
9、断句、翻译。(共10分)
(1)断句(4分)
曰 闻 之 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①卿之功,孰与武安君?(3分)

②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注释】长信,汉代有长信宫,成帝时班婕妤在长信宫中苦闷寂寞,作了许多诗歌以自伤。
(1)诗题为“秋词”,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意象?作用是什么?(3分)
(2)这首诗在抒情手法上有何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李商隐《锦瑟》)
(2)无边落木萧萧下,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 。(李白《蜀道难》)
(4) ,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
三、本大题7小题,共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小题。
中国人的思考方式 许倬云
人是能思考的动物,因此现代人类的动物学分类名称是“智人”。然而思考能力需经过训练始得发展。不同文化训练思考的方法各有所长,于是每一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思考方式。中国人的思考方式也许有下列几项特色,而这些特色也影响着我们对人、对事、对物的视野与角度。

中国人观察事物,往往重视统摄全面,而不喜欢局部的分析。以中医理论为例,经脉遍布一身。气血周流顺畅,则身体康健。若有病痛,中医不愿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从全身整治调理下手。中国的绘画,以气韵生动为上,也是看一幅画的全面性;为此,中国画家一落笔就定了全局,不能再中途修改。这些例证,不胜枚举,说明中国人不注重局部分析的思考方式。
中国人习惯于从有机的变化中看世界。中国人的诗词中最多的是对时节变化的感慨,中国人的宇宙感处处都是活泼的生命,而且生命本身就是值得尊重的价值。鸟飞鱼跃,是一个境界,绿荫窗前,是一个境界。有机的宇宙观与上述全面的考察又是互相联系、难以区分的。因此,研究中国科技史的李约瑟博士曾经指出,中国人的有机宇宙观是中国文明的特征,截然不同于牛顿力学的机械宇宙观。
中国人还有对于“动态”的注意。《易经》一书全是讨论变易的过程;五行相生相克,也是不断变花的动态。“文化”一词语根是“人文化成”,本身即是变化,而不是形态。太极图代表着进行中的变化,变化即是常态。这一命题,又与上述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陈述了中国人思考方式的特色。
以上这些思考方式,其实也是彼此相关,互相加强的。全面、有机与动态几项,只是从不同角度陈述相同的现象,而直观的悟性则以非分析的思考统摄上述几个思考的角度。这些思考方式落实在中国人的人生态度中,即是认识世事多变化,也准备面对变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日中则仄,月盈则亏”“盛极则衰,否极泰来”。有了这些对变化形势的理解,中国人不是坐待命运降临的宿命论者,却是随时准备面对变化的命运调整自已的反应。这是一种乐观的命运观,正如海边冲浪的弄潮儿,随时抓住变化的潮头,调整自己的劫作。在满潮时,为即将开始退潮而警惕;在谷底时,准备抓住再次上升的契机。这种智慧不蠢全由直觉获得,必须有一定深度的哲学探讨,始能浓缩为日常生活中的人生智慧。 (选自《观世变》,有改动)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少选不给分)
1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 ) ( ) (5分)
A.文化环境和背景会对一个民族的思考方式产生重大影响。
B.印度佛教经过华化后,成了直指心境的禅宗与诚心念佛的净土,代表了中国人注重直观思维的特点。
C.太极图与有机的宇宙观互为表里,显示出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的特点。
D.中国人的直观悟性以非分析的思考统辖中国人的全面、有机、动态的思考方式和习惯。
E.中国人的思考方式全由直觉获得,没有有深度的哲学探讨。
13.下列各项判断,不能代表中国人的思考方式特点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人盼“天圆地方”的宇宙观。 B.中国古代诗人特别重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
C.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14.请结合本文相关阐述,解释“有机的宇宙观”的含义。 (4分)
15.请归纳概括本文所述的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哪几个特点。(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神 线 包作军
郑能四十出头,是个下线工,活儿不重,在钢板上画线,以供电气焊切割或机械加工。
郑能可以不用圆规、卡尺就在钢板上画圆,有人开玩笑说是阿Q梦寐以求的那种圆,是绝活儿。大家都叫郑能“神线”。
“神线”郑能的工资虽不高,但三六九的能就着咸菜喝几杯小酒,就不羡慕厂长科长们大鱼大肉的日子。
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
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像爱自己的家那样爱着自己的企业。但仿佛做了一场噩梦,厂子宣告破产了。
下岗的郑能顿时茫然无措,天天靠喝酒来麻醉自己。郑能妻子所在的厂子也是勉强开工,工资也不高。没多久,郑能家的油盐酱醋就发生了危机……
妻子劝郑能出去找工作。
郑能出去跑了一圈,似他这样不上不下的年纪,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人家最低的年龄界限也必须是在三十五岁以下。
郑能又开始喝酒,喝醉了就骂自己是废物。
郑能的妻舅是一个工商所的小头儿,见郑能这个样子,就跟他说:“不如去我管的那个市场去看自行车吧,也算是废物利用。”
郑能叹了口气,就随了妻舅。
妻舅把郑能领到市场旁边的一处空地上,扔给他两段旧绳子,就走了。
郑能刚用那两段旧绳子绾成一根,在空地上围出一个圈来,就陆续有人推来自行车要他看管。妻舅告诉郑能,每辆车子收两角钱。
这是一个蔬菜市场,从早晨到傍晚,买菜的人熙熙攘攘,大都是骑了自行车来的。先寄存自行车,买完菜,再骑自行车回家。
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
晚上回家,郑能从皮包里倒出一大堆毛票,让妻子女儿帮他数一数。
妻子女儿数完后,惊喜地说:“有二百多块呢!”郑能高兴得头都大了:“那么多?!”这差不多是他先前上班时小半个月的工资呵。
然而,这样的惊喜可不是每天都有的。
郑能像呵护自己的女儿那样呵护着握在自己手心的那条绳子。
有时候,郑能还会喝着小酒,嚼着花生米,对着屋角的那条绳子自言自语: “你嘛,才叫真正的神线。我——屁都不是,顶多是废物利用……”
说这话时,郑能望着窗外,眼中露出悲哀的神色。
16.从文中看,在郑能这个不幸的小人物的身上其实有很多值得称道的闪光点,请结合作品举例并简要加以概括。(5分)
17.文中画线的两处文字上很相似,分别出自郑能的妻舅和他本人之口,分别说说它们所包含的不同内心情感。(4分)
18.郑能终于赚到了钱,可是文章最后却写到了他眼中“悲哀的神色”,你认为他为什么而悲哀?试作探究。(6分)
四、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9.假如你是比亚特广告公司王总的秘书小余,请你根据下面这段王总办公室的电话录音替王总整理出一份电话留言。你整理给王总看的这份电话留言要力求简明扼要,字数不超过55个字。(6分)?
王总,您好!我是优美广告艺术有限公司吴董的秘书小余。我们吴董今天临时有急事,下午必须赶去北京处理。他和您上周约好的今晚在世纪大酒店共进晚餐的聚会只能取消。吴董让我代他向您说声“抱歉”。另外,王总,吴董想邀请您下周五晚上6:30在明珠广场东边的“厨子牛排”共进晚餐,吴董想确认您下周五晚上是否有空。您可以回电吴董265811111。谢谢!打扰王总了,祝王总工作顺利。
20.阅读下面的表和图,完成题目。(6分)
(1)根据上表,概括中学生对 “垃圾分类” 认知的基本状况。要求不出现数字,不超过30个字。(2分)
(2)结合以上图、表,给学校拟写一条加强“垃圾分类”宣传教育的建议。(4分)
五、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这个时代,“复制”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成诗歌。(2)不少于800字。
从化二中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2、D “不约而同”错,可改为“契合”(相契合)
3、B A.缺宾语,应为“以满足……需要”;C.两面与一面不照应,应去掉“能否”;D.语序不对,应改成“被称作中国数学史上乃至世界数学史上”;同时“被称作”前面增加“这一发现(研究成果)”
4、C ③②句总说,其中②为解证句,因此,③在②前;⑤句分说 “曲解”;④①分说“断章取义”,其中第④句为转折句,表话题的转换,应紧承在⑤句后。根据第③句中“曲解与断章取义是最为恶劣的”,这一语序,可推断谈“曲解”的第⑤句应在谈“断章取义”的④①之前。
5、A(辞:推辞)
6、B(A 其:副词,还是,表祈使;代词。B 而:连词,可是,表转折;C之:助词,的;助词,主谓间取独D 为:介词,替;动词,写,创作)
7、B(③ 句“自请张卿相燕”的人是文信侯,而不是甘罗。⑤ 请归燕太子“是甘罗同赵王讲条件时给赵王所许的愿”,与题干所言“自负自荐,承担重任”不是一回事。)
8、D(甘罗作为秦国使臣,一心只想侵占他国领土,绝无真心为赵国着想。)
9(1)、断句(4分)
曰:“闻之。”燕太子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伐赵,危矣。(共八处,错两处扣1分)
(2)翻译:①卿之功,孰与武安君?(3分)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相比谁更大? “卿”译为你,您,先生均得1分;“孰与”译为比较选择疑问句,1分;大意1分。
②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3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凭什么立即喝叱我呢?
试:尝试,试试;奚以:为什么,凭什么;叱:呵斥,斥骂,批评,指责。各得1分。
10、(7分)【答案】(1)诗中的环境和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井边梧桐、深秋黄叶、秋夜冷霜、熏笼玉枕。作用:1、渲染、烘托气氛;2、奠定感情基调。(写出两个及以上意象1分,作用能任选其一并展开分析的得2分)
(2)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借凄冷的深秋夜景,凄清的漏声,刻画出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孤单寂寞的宫女形象,以此寄托作者仕途受挫,怀才不遇的黯然失落之情。(手法1分,融情于景言之成理也可,分析3分)【解析】(1)形象1分 ,原因1分,情感1分。(2)写出抒情手法 ,写出景物特点 ,写出思想感情。能写出给予对宫女的同情,也酌情给分。
11、(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2)不尽长江滚滚来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2.(5分)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层级为C。
【答案】C E(C 原文第五段里“这一命题”指的是“变化即是常念”,而不是太极图。E、这一判断与中国人的人生智慧和思考方式不相符合。)
16.答案:由“郑能像爱自己的女儿那样爱着自己画线加工成的零件”可知其热爱自己的工作(事业心强);由“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苦,但郑能觉得很开心”可知其能安守清苦的生活(知足常乐);由“郑能从早至晚,不停地存车,不停地收钱,手腕子都酸麻了”可知其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答对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5分,需结合作品分析)
17.答案:鄙夷,带着点施舍的味道;自怜自哀,内心充满悲苦。(4分)
18.答案:为命运的捉弄而悲哀;为自己身怀绝活却再无用武之处而悲哀;为未来生活担忧引发的悲哀。(每点2分,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19.【参考答案】优美广告公司吴董秘书来电,取消今晚聚餐。吴董想确认下周五晚上6:30?你是否有空到“厨子牛排”晚餐。回电26581111。?
【解析】优美广告公司吴董秘书来电,1分;取消今晚聚餐,1分;确认下周五晚上6:30?,1分;“厨子牛排”晚餐,1分;回电26581111,1分,字数符合要求1分。)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简明、连贯、得体和压缩语段”,考查的能力点是“分析、筛选、归纳及表达应用”。解答此题,要清楚电话留言必须把握三个要素:①来电人,②来电缘由(即事项),③对方联系方式。
20、(1)中学生普遍愿意参与垃圾分类,但大多数不了解垃圾分类方法。
[2分。愿意参与,1分;不了解分类方法,1分。]
(2)开展专题活动,了解分类方法,倡导减量减排,创建绿色校园。
[4分。开展活动,1分;了解分类方法,1分;减量减排,1分;结合学校,1分。]
附:文言文译文:
秦文信侯想进攻赵国来扩展河间的地盘,于是派刚成君蔡泽去事奉燕国,历时三年,就使燕太子丹到秦国做了人质。文信侯又请张唐到燕国做相国,计划与燕国共同讨伐赵国,以扩展河间的地盘。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必定要经过赵国,赵人捉到我时,可以得到一百里的封地。”文信侯离开张唐后很不高兴。少庶子甘罗说:“君侯为何这般不高兴?”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去事奉燕国,只用了三年,燕太子丹就已经到我们手里做了人质。如今我亲自请张唐到燕国去做相国,可是他不肯去。”甘罗说:“我能让他去。”文信侯喝斥他走开说:“我亲自让他去都不答应,你怎么能让他去呢?”甘罗说:“项橐长到七岁就能做孔子的老师,今天我已经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凭什么声色俱厉地喝叱我呢?”
甘罗见到张唐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相比谁更大?”张唐说:“武安君战胜攻取, 不计其数;攻城占县也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当然不如武安君。”甘罗说:“您的确知道功劳不如武安君吗?”张唐说:“知道。”甘罗问:“应侯在秦国用事时,与文信侯相比谁更专权?”张唐说:“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权。”甘罗说:“过去应侯想讨伐赵国,武安君反对他,在离咸阳七里的地方,应侯把他绞死了。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到燕国任相国,您却不肯去,我不知道您将死在何处!”张唐说:“请允许我通过您的帮助再到燕国去!”甘罗于是命令仓库里准备车子,马厩里准备马匹,府库里准备财货,张唐已经启程好几天了。甘罗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兵车,请允许我替张唐先去通报赵国。”
甘罗去见赵王,赵王到郊外迎接。甘罗对赵王说:“听说燕太子丹已经到了秦国吗?”赵王说:“听说过。”甘罗又说:“听说张唐要做燕国的相国,是吗?”赵王说:“听说过。”甘罗说:“燕太子到秦国做人质这件事,说明燕国不会欺骗秦国;张唐做燕相国这件事,说明秦国也不想欺压燕国。秦、燕两国不互相欺诈,而攻打赵国,那么赵国就危险了。秦、燕两国之所以不想相互欺诈,没有别的原因,只是想通过攻打赵国来扩展河间的地盘。现在大王只要给我五座城邑用以扩展河间的地盘,我请求秦王归还燕太子,再反过来帮助强大的赵国去攻打弱小的燕国。”赵王立即割出五座城邑用以扩展河间,秦国送回了燕太子丹。于是赵国进攻燕国,夺得了上谷地区三十六县,分给秦国十分之一。
(选自王守谦等译注的《战国策全译·甘罗十二岁出使》)
五、作文。
材料中给出的复制,有好,有不好。我们的生活需要良性的复制,但杜绝平庸,杜绝纯粹的拷贝。考生在选择文章的落笔角度时要明确,我们需要的是怎样的“复制”,以及在复制的过程中,需要加入自己的个性,得到新的体会。也可以引伸出——在一成不变的生活中,该学会如何寻找新意。
这则材料陈述当今的一种社会现象(评判现象)。
1.材料:(1)核心词——复制,含义界定:仿照原件制作/制定??????
演绎(转换):克隆、山寨、抄袭、录制、复印??????
(2)复制现象判断:从罗列的各种现象看,既有正面的,有价值的复制,也有负面的,消极的复制。??????
A.正面的、有价值的,如复制产品,提高效率,省时、节约成本?????
B.负面的,如复制思想、情感?????
(3)文章的立足点???????
针对性、普通性(我们这个时代复制的无所不在)?????
(4)省略点??????暗示不完全列举/可以引申为一成不变的生活
2.要求:?
(1)“你的”、“自己的”,要求学生从本人的、自己的视角(看到、听到、体会到、感悟到……)?
(2)写作的重点或思考点?
a.内涵分析??
b.分析影响(积极的:省时、省力、省成本??;消极的或曰危害性:自身功能丧失、物种危机、克隆人、伦理混乱、创新能力丧失??)??
c.归因分析:急功近利等?
d.对策分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氛围、条件的营造???
复制再创新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先进的技术可以剖析复制,一首歌,一部电影观后的情感可以复制,甚至阅读完一本书籍,连思想也可以复制书中所述。我们身处一个正在逐渐被同化的世界中,当某一天我抬起头看见另一个自己正在朝自己打招呼,是不是恐怖畏惧之感油然而生?????
在现在这个放眼望去充满了“复制”的时代,我们不禁大呼,创新精神在哪里?我们自己的想法在哪里?抵制“复制”这种疯狂的疾病的蔓延并非绝对地排斥复制,而是排斥一味地,盲目地复制,理性地复制,再创新是值得提倡的。????
中国从前苏联购来的旧航母,被改造成了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显然在中国自己并未掌握制造航母技术前,有借鉴性地,理智地剖析前苏联航母的构造,进行模仿和复制是必要的,因为这能够大大减少中国在航母基础建造上研究制造的时间。其次,在模仿复制了基础设施之后,中国人并不是一甩衣袖认为研发航母的工作就此结束,而是需要在一个固定的模型中再“添砖加瓦”,比如研究如何将传统燃料动力转为核动力驱动,如何依据中国的国情再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自己的航母。?
这种复制方式是值得鼓励的,但疯狂的“拷贝”只为成为一种病态的现象,对国人荼毒之深可想而知。
前期热映的电影《泰囧》,人们在观看完电影之后都充满了一阵愉悦之情,但究竟哪儿好看,却无法表达,只是一味地在微博上刷屏一般地推荐它。一瞬时内,各大网站、报刊,新闻媒体中都出现了它的身影。其在物质和情感上复制蔓延速度之快令人瞠目。但是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它真正的意义是什么?为什么不站出一个人来“呐喊”一下。其实《泰囧》真是挺“三俗”的,它不过是有些比较无聊的剧情、笑话来作为卖点去搏一下现今精神孱弱的当代人们的一笑。可这些大众倒也真的就这么一笑,不去探寻这种现象背后的可悲:我们的传统情怀哪儿去了?我们自己的真实想法去哪儿了?复制成疯只会有百害而无一利。?
无论是航母的建造需要接受复制和再创新还是思想情感的抵制同化性的复制,身边仍有许多复制粘贴的故事在发生,或大或小。我们阻止不了它们的发生,我们能做的只有复制之后的自我创新,多一分思想,无论是科技层面还是情感层面。复制再创新是永不落俗套的真理。
【点评】本文的最大亮点是其清晰而又严密的层进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一、二两段,在认同材料复制无处不在这一现象的基础上,鲜明提出了中心论点:理性地复制,再创新;第三至五段从正反两方面加以分析论证。先以“辽宁舰” 为例,正面阐述要理性地复制的基础上再加以创新。接下来,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段,自然而然地引入到下一段对《泰囧》这一反面例子的论述,指出其盲目复制的危害性。结尾一段,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即“我们能做的只有复制之后的自我创新”,强调开头提出的中心论点。???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