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练习及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练习及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5.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17:2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学考达标练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古代文明的扩展
1.下列能够推动农耕文明不断扩大范围和影响力的因素是(  )
①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 ②相对高的劳动生产率
③复杂的社会管理系统 ④岛屿众多,航运便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从公元前8世纪初开始的200多年间,由于人口增多,希腊众多城邦组织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另立家园,建立起140多座新的城邦,奠定了古代希腊的广阔疆域。对希腊殖民解读准确的是(  )
A.源于农耕文明的优势与扩张潜能
B.与古代中国明朝郑和下西洋目的一致
C.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
D.是亚历山大帝国推广希腊文化的延续
知识点二 古代世界的帝国
3.在大流士时代,波斯成为古代世界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面对如此辽阔的一个帝国,大流士将全帝国划分为若干行省,设总督治理。在军事上,将全帝国划分为五个大的军区,每个大军区下辖若干省军区,各军区长官由国王任命,总督不管军事,军事长官和行省总督互不相属。大流士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强化国王对军队的控制
B.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C.建立完整的国家官僚体系
D.建立一个奴隶制大帝国
4.古代埃及文明主要向叙利亚和巴勒斯坦扩展,西亚文明从两河流域南部向周边地区扩张,古代希腊人则以移民方式向地中海和黑海地区扩大影响。造成这种不同扩展方式的主要因素是(  )
A.社会分工与生产效率
B.文明开化的程度
C.社会组织与管理系统
D.经济形态的影响
5.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宣称:“凡忠信之士,我赐予恩典;凡不义之人,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这说明大流士一世(  )
A.宣扬君权神授 B.实行依法治国
C.实行专制制度 D.积极对外扩张
6.公元前4世纪后期,亚历山大率领他的军队每征服一地就建造城市和城镇,然后从家乡招募希腊人来组成新城市的统治集团,他鼓励希腊人同当地人通婚,成千上万的希腊人到希腊-马其顿控制下的国家寻求成名和发财的机会。这一做法产生的影响是(  )
A.稳固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
B.造成了不同文化交织的混合文化产生
C.导致了西亚文明特色的消亡
D.开启了东西文明交流融合历史的序幕
7.颜师古注解《汉书》时称,从大秦(古罗马)贩运至汉王朝的琉璃(早期玻璃制品,烧制于古罗马所辖的西亚或埃及地区)“盖自然之物,采泽光润,逾于众玉,其色不恒”。这可以佐证,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  )
A.商贸来往较为频繁
B.存在官方直接交往
C.共同开辟丝绸之路
D.技术交流尚不密切
知识点三 文明的交流
8.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一些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古希腊最初的雕刻技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这说明(  )
A.希腊文化决定苏美尔文明进程
B.两河流域是古代西方文化源头
C.埃及文明与希腊文化相互影响
D.文明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和影响
9.马克垚指出:“历史上的诸文明并不是封闭的体系,它本身在不断地变动,同时各文明之间也在不断地交流。……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作者意在说明,文明交流(  )
A.尊重文明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B.必须以和平方式进行
C.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方式
D.应当排斥地域性限制
选考高分练进阶训练第二层
10.公元前4世纪晚期,亚历山大灭亡了波斯帝国,开辟了地中海向东到达中亚、印度的交通体系;公元前2世纪中后期,张骞凿空西域,连接东亚到达中亚的交通。这表明(  )
A.都促进政治格局变化
B.都促进丝绸之路的开拓
C.东西文化交流自古就很频繁
D.都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
11.公元前445年,罗马制定坎努利斯法案,允许平民可以与贵族通婚,破除了婚姻方面的阶级界限。次年,罗马又设立了一种军事保民官的职位,规定军事保民官享有执政官的权力,并可由平民担任。这些做法意在(  )
A.实现公平正义 B.维护平民利益
C.完善法律制度 D.稳定社会秩序
12.罗马公民马勒奥洛因弑亲遭到弟弟的控告,出于怨恨,他在遗嘱中剥夺了弟弟的继承资格。法官承认马勒奥洛有订立遗嘱的权利,但又认定弑亲者应当被视为精神病人,故根据罗马法判决其遗嘱无效。这体现出罗马法(  )
A.突出保护个人私有产权
B.强调程序与形式主义
C.注重维护家庭伦理关系
D.追求实用与实质正义
13.在古罗马,“行省”一词初指元老院为拥有军事指挥权的罗马行政官员划定的行使职权的领域,有的在意大利境内,有的在境外,后来则专指意大利境外那些必须向罗马纳贡的属地。古罗马行省的建立(  )
A.统一了各地的社会风俗
B.强化了地方治理的力度
C.利于维护罗马社会稳定
D.加快了城邦制度的发展
14.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下列属于波斯帝国特征的是(  )
A.以希腊文化为主导,吸收西亚和北非的文化
B.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C.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税收体系,以货币税为主
D.国王是最高主宰,主张君权神授
15.文明交流
材料一 丝路的开通终于揭开了中国与罗马关系史上的第一章。自奥古斯都时代起,赛里斯(中国)在罗马就成了中国丝绸和与东方开展贸易的象征,尽管这种贸易往往经过印度或安息的中介。古罗马史家也特别提到中国铁是“质量最佳的”,还有中国的大黄、桂皮等药物也是罗马人着力追求的商品。据普林尼记载,罗马每年因东方贸易而流入印度、中国和阿拉伯的货币至少达一亿赛斯特斯,约合十万盎司黄金。双方的交往一般不对中国社会产生反馈,反之中国特别是西域的重大变化或动荡,则常会通过商路传递到西亚、欧洲。——摘编自丘进《汉代中西交往与社会开放》
材料二 人类文明交流的部分史料
区域 时间 史料
非洲 前13世纪 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 前5—前1世纪 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 1世纪 《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 646年 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 771年 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美洲 15世纪 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欧洲 1750年 普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 1912年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1)依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汉代与罗马帝国交往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任选三个角度,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
1.答案:A
解析:结合知识可知,农耕文明区比较发达的社会分工,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力的潜能,故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文明区相对高的劳动生产率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力的潜能,故②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文明区复杂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使其具备了稳步扩大范围和影响力的潜能,故③正确;岛屿众多,航运便利利于商业交流,不利于农耕文明,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答案:C
解析:据材料“希腊众多城邦组织本邦部分居民向地中海和黑海周边地区殖民,另立家园”,可知古希腊的殖民推动了城邦体制的扩散和希腊文明的传播,是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故选C项;古希腊属于海洋文明,排除A项;古希腊的扩张目的是解决地少人多的问题,而明朝郑和下西洋是政治目的为主,意在宣扬国威而非经济目的,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出现于公元前4世纪,在材料时间之后,排除D项。
3.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阐述的是大流士对帝国地方的治理,而不是对军队进行控制,A项错误,划分行省和省军区都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地方,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选择B项,C项官僚体系和D项奴隶制大帝国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
4.答案:D
解析:抓住限定词“主要因素”,古代亚非国家人民主要从事农耕经济,古代希腊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两者不同的经济形态是造成文明扩展方式差异的主要因素,故选D项。A、B、C三项不是主要原因。
5.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我赐予恩典”“我严惩不贷”“凡我给他们的一切命令,他们都遵行不误”可得,大流士一世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度,故选C项;题干中体现了君主专制,但是没有体现君权的来源,所以不能得出宣扬君权神授的结论,排除A项;题干中体现了君主的赏罚分明,但是没有关于法律的相关信息,所以不能得出依法治国的结论,排除B项;题干体现的是大流士一世实行的对内措施,没说到对外扩张的信息,排除D项。
6.答案:B
解析:据材料“亚历山大率领他的军队每征服一地就建造城市和城镇,然后从家乡招募希腊人来组成新城市的统治集团,他鼓励希腊人同当地人通婚,成千上万的希腊人到希腊-马其顿控制下的国家寻求成名和发财的机会”可知,通过军事扩张和移民,希腊人与被征服地区居民通婚,推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故选B项;亚历山大通过推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重要职务来稳固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排除A项;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文明的交流和融合,导致西亚文明特色消亡的原因包括生态环境恶化、战争等因素的影响,排除C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开始于汉代时期的丝绸之路,排除D项。
7.答案:D
解析:唐朝人颜师古注解《汉书》时,仍然认为玻璃是一种自然界本身存在的事物,说明制造玻璃的技术,数百年来都不曾从罗马或西亚地区传入中国,这可以佐证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技术交流尚不密切,故选D项;材料未涉及两大古文明之间的贸易量,A项以偏概全,故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官方直接往来,故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项。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明的交流。根据材料“古希腊《伊索寓言》中的一些故事在苏美尔传说中都有原型。古希腊最初的雕刻技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模仿埃及”可得出不同区域的文明间有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说明文明之间存在一定联系和影响,D项正确;A项太绝对,排除;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排除B项;材料没体现希腊对埃及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
9.答案:C
解析:据材料“各文明创造的成果在短期内即为人类共享,而不必再去重新发明,因此使人类文明前进的步伐大大加快”,可知文明成果共享促进了人类文明交流,使人类文明前进步伐加快,故选C项;文明交流强调文明的共享,而多元化和个性化强调文明独立发展,排除A项;战争也是文明交流的方式,排除B项;材料强调文明之间的交流,说明不存在地域性限制,何谈排斥,排除D项。
10.答案:B
解析:亚历山大东征开辟了地中海向东到达中亚、印度的交通体系,张骞凿空西域,连接东亚到达中亚的交通,表明东西方都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贡献,B项正确;这些行动没有导致政治格局的变化,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东西文化交流自古以来就很“频繁”,C项错误;张骞凿空西域不是通过战争,因此“采用马拉战车”的说法错误,D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看,罗马制定法律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并且设立保民官由平民担任,这些措施维护了平民利益,结合所学知识,古罗马贵族与平民的矛盾逐步激化,导致社会动荡,罗马通过实施维护平民利益的措施,目的是为了缓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故选D项;从材料中看,罗马制定法律仅仅维护了平民利益,没有涉及奴隶、外邦人的利益,不能体现了实现社会公平,排除A项;从材料中看,罗马制定法律允许贵族与平民通婚,由平民担任保民官都在一定程度维护了平民利益,但是维护平民利益只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罗马通过立法允许平民与贵族通婚,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罗马法,但完善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手段,排除C项。
12.答案:D
解析:据材料“罗马公民马勒奥洛因弑亲遭到弟弟的控告,出于怨恨,他在遗嘱中剥夺了弟弟的继承资格。法官承认马勒奥洛有订立遗嘱的权利,但又认定弑亲者应当被视为精神病人,故根据罗马法判决其遗嘱无效”可知,法官最终判定弑亲者马勒奥洛的遗嘱无效,体现了法律对正义的追求,故选D项;法官承认马勒奥洛有订立遗嘱的权利,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但最终判定其为精神病人,判决其遗嘱无效,体现了对公平和正义的追求,排除A项;材料中的判决体现了罗马法的灵活性和追求实质正义,并非形式主义,且材料中未体现司法的程序,排除B项;法官最终判决弑亲者为精神病人,其遗嘱无效,说明罗马法注重正义,与维护家庭伦理无关,排除C项。
13.答案:C
解析:据材料“‘行省’……后来则专指意大利境外那些必须向罗马纳贡的属地”可知,后期的行省制度更有利于协调不同地区的行省与中央的关系,故选C项;罗马帝国疆域辽阔,很难实现社会习俗的完全统一,排除A项;罗马帝国通过向中央纳贡的方式控制行省地区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导致地方行省独立性很强,排除B项;罗马帝国通过行省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排除D项。
14.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波斯建立君主专制,实行行省制度,强调君权神授,故选D项;以希腊文化为主导,吸收西亚和北非文化的是亚历山大帝国,排除A项;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的是亚历山大帝国,排除B项;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税收体系的是波斯帝国,但是货币税主要出现于世界近代前夕,排除C项。
15.答案:(1)特点:间接往来、规模大、商品种类多、对罗马影响较大。
(2)示例:
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经济交流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商周时期,中国养蚕缫丝技术传到朝鲜,有利于朝鲜丝织技术进步。原产美洲的马铃薯传到欧洲并进一步传到世界各地,丰富了饮食种类,改变了饮食结构,提高全球粮食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文化交流促进文明进步。字母文字传到东西方,推动文化发展与交流。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数字传到世界各地,促进了科学文化进步。
制度交流推动政治文明的进步。日本学习唐制,开展大化改新,走上封建道路;南京临时政府学习西方民主制度,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促进政治近代化。
文明交流的方式多元,内容丰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推动人类共同进步。
解析:(1)据材料一“这种贸易往往经过印度或安息的中介”,可知当时中国与罗马之间的往来是以印度或安息为中介的间接往来;据材料一“罗马每年因东方贸易而流入印度、中国和阿拉伯的货币至少达一亿赛斯特斯,约合十万盎司黄金”可知当时东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规模庞大;据材料一“还有中国的大黄、桂皮等药物也是罗马人着力追求的商品”可知当时中西方之间的贸易往来种类多样,既有奢侈品、手工业品贸易,也有香料、药品贸易;据材料一“中国特别是西域的重大变化或动荡,则常会通过商路传递到西亚、欧洲”可知当时中西方之间的往来对西方产生了较大影响。(2)“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可知新航路开辟以来,来自美洲的高产物种传入了欧洲,逐渐成为了欧洲人的主要食物之一,从而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据材料二“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可知商朝时期的箕子前往朝鲜,为朝鲜地区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纺织技术,促进了朝鲜地区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两则史料同时说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有利于推动当地人类社会的发展;据“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可知古代东西方之间存在以文字为代表的文化交流,尤其是阿拉伯人将印度数字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古代科技的发展;据“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可知唐朝时期,日本模仿中国隋唐制度实行大化改新,进而建立了以天皇为核心的中央集权体制;根据材料二“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可知近代中国南京临时政府仿照西方民主政治原则颁布了宪法,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说明不同地区的制度交流也推动当地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总之,不同地区在不同时期文明的交流方式体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既有文明交流、文化交流,也有制度交流,但是各种文明交流的出现都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