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学考达标练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法西斯主义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1.如图是英国学者奥弗里统计的“德国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所占票数百分比”。下面对图中变化最合理的解释是( )
A.纳粹党得票比例总体上不断地攀升
B.《凡尔赛条约》加深了德国的仇恨
C.世界经济危机是纳粹党上台的诱因
D.欧洲战争策源地最先在德国形成
2.传统观点认为,二战的起源主要是因为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蓄谋发动侵略战争引起的;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激化了国内外矛盾;又有学者提出,西方大国推行的绥靖政策是其重要因素。综合以上观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
A.主要原因是法西斯国家的扩张
B.直接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是英法长期推行绥靖政策结果
知识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
3.正确的逻辑推理在历史学习中很重要。表格内容为大国领导人对某一历史事件发生后的第一反应,该事件是( )
丘吉尔 好了!我们总算赢了
斯大林 真是好极了,日本人干得真不赖
罗斯福 将尽全力把强加给国家头上的耻辱还给对方。上帝保佑美利坚
A.签订《慕尼黑协定》
B.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C.太平洋战争爆发
D.《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
4.
如图是发表于1941年12月29日的漫画《活力少年》,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画家将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框,用漫画的形式提前祝福反法西斯战争中新的世界组织和安全机制的诞生。对该漫画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A.《开罗宣言》签署
B.《联合国家宣言》即将签署
C.《国际联盟盟约》的签署
D.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知识点三 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5.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 )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80%
英美 10% 90% 50% 20%
A.苏英美大国重新瓜分世界
B.英国仍然保持霸主地位
C.英美苏共同维护巴尔干地区和平
D.带有明显大国强权色彩
6.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宣布:“把德国的全部武装力量解除并予以解散;永远解散一再图谋复活德国军国主义的德国总参谋部;没收或销毁德国全部军事装备;消灭或管制德国全部可用于军事生产的工业;公正、迅速地惩处一切战争罪犯并对德军造成的破坏索取实物赔偿;废除纳粹党、纳粹的法律、组织和机关……”这些规定表明( )
A.根除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
B.三国协商对德作战一致行动
C.战后建立联合国维护世界和平
D.协商战后对德国的分区占领
7.“(1939年的)这场战争是为了一种信念而斗争……而1914年的战争则不同,人们对于那场战争的真相一无所知……所以,当年的炮灰们脖子上围着花环,钢盔上绕着橡树叶当桂冠,会像醉汉一般欢呼着向自己的葬身之地走去。”这段话最能反映( )
A.两次世界大战性质不同
B.战争带来巨大心理创伤
C.一战造成巨大人员伤亡
D.不同态度决定战争胜败
选考高分练进阶训练第二层
8.丘吉尔曾在1938年9月的一次国际会议后说∶“我们遭到了一场全面的失败……我们正处在第一等的大祸之中……到多瑙河的门户……到黑海的门户已经洞开了。所有中欧和多瑙河流域的国家将一个接一个落入……以柏林为中心的……庞大的纳粹政治体系中……不要以为这是结尾,它不过是开始。”这次会议( )
A.丘吉尔作为英国首相发挥重要作用
B.使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野心实现
C.标志着英法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D.促使苏联和英法建立集体安全体系
9.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张伯伦描述的这一国际局势( )
A.使日本率先发起对华全面侵略战争
B.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重要背景
C.推动一战后国际条约体系更加巩固
D.加速英美协调立场,抑制法西斯势力
10.读下表,分析下列选项,与之相符的是( )
美国《租借法》的主要供应类别及主要对象国(1941~1945年)
主要供应类别
类别 武器和军舰 机器设备和材料 粮食 石油产品
金额(亿美元) 221 97 61 23
主要对象国
国家 英联邦国家 苏联 法国 中国
金额(亿美元) 303 108 14 6
备注:同输出租借物资相联系,战时美国出口实物量增长近2倍,进口仅增加20%,1945年资本输出比1939年增长34.1%。
①为同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盟国提供了必要的战略物资 ②支持了反法西斯战争 ③有助于美国资本进入各国市场 ④提出法案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1942年1月,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根据美国的要求,签字方式“要打破按字母编排的次序,把像中国和苏联这样的国家提到同我国和联合王国并列的地位,区别的办法可以是,那些在自己的国土上积极作战的为一类,另外则是被轴心国征服了的国家”。这说明( )
A.美国试图将中国拉入自己的阵营
B.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
C.各国在反法西斯大局下紧密团结
D.国家综合实力是国际格局的基础
12.下图为英国时政漫画家大卫·洛创作于1945年8月9日的《孩子,玩这个美妙的球吧?》。漫画表达的主旨是( )
口袋里装着写有“原子”字样手册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右手拿原子球正逗引在地球上爬行的代表人类的婴儿。原子球下面文字为“LIFE OR DEATH”(生存或死亡)
A.呼吁和平利用核能以造福人类
B.讽刺美国恃强凌弱的霸权政策
C.表达对核武器巨大威胁的担忧
D.说明美国科技实力强大
13.在1945年的波茨坦会议上,虽然英美苏三大国都同意维持德国的统一,但对如何实现统一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看法。英美主张经济统一,即在实现四大占领区商品、人员和货币的自由流动基础上完成德国统一。而苏联担心德国各部分会因经济困难而投入美国的怀抱,因此坚持先要在政治上形成统一的中央政府机构,即“政治统一”为先。这反映了( )
A.英美经济实力强于苏联
B.双方都反对德国统一
C.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D.双方争夺“势力范围”
14.在联合国的设计中,中、苏、美、英、法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他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一道对他们认为将危及世界和平的事件予以干涉,反之,这五国的任何一国,也可以行使其至关重要的一票否决权否决以联合国名义发起的任何干涉。这一设计( )
A.有助于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
B.不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
C.奠定了美苏主导构建的两极格局的基本框架
D.削弱了国际组织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
15.20世纪上半期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造成了深重灾难。热爱和平避免战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华同学整理的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学习笔记如下:
第一次世界大战学习笔记
起止时间:1914~1918。
历史背景:英、美、俄协约国和德、意、奥同盟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的矛盾激化。
战争性质:
(1)学习笔记中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请帮小华同学补齐学习笔记内容。
材料二 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材料三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待在这里……一战期间英国士兵在战壕里唱的歌。
(2)据材料二、三,概括人们对战争的态度分别是什么?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袭珍珠港的美军海军基地
1941年12月8日 美国对日宣战
1942年1月 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1944年6月 诺曼底登陆
1945年2月 召开雅尔塔会议
1945年8月6日和9日 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3)根据材料四中的相关历史事件,分析美国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须选取2个历史事件分别进行分析说明)
(4)当今世界格局仍存在诸多不安定的因素,当今世界依然不太平。两次世界大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教训?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1.答案:C
解析:图中信息反映出,1928年后,纳粹党的支持率大幅度上升,结合所学可知,这明显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故C项正确;A项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凡尔赛条约》的影响自一战后就已经存在,排除B项;D项无法解释1928年前后纳粹党得票比例的变化。
2.答案:C
解析:材料体现了不同的学者认为二战的起源有着不同的原因,按照唯物史观来看,二战的爆发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C正确;A、B、D仅是材料的一方面,说法片面,排除。故选C。
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同时也标志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日本向西进攻美国减轻了苏联和英国的压力,C项正确。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4.答案:B
解析:材料“1941年12月29日”“用漫画的形式提前祝福反法西斯战争中新的世界组织和安全机制的诞生”,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故选B项;《开罗宣言》签署于1943年11月,排除A项;《国际联盟盟约》的签署于1919年6月28日,排除C项;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发表,排除D项。
5.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国家和数据可以看出英美苏大国在巴尔干地区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践踏了这些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带有明显大国强权色彩,D项正确;表格信息反映的是英美苏大国在巴尔干地区划分自己的势力范围,而非瓜分世界,排除A项;表格信息不能体现出英国仍然保持霸主地位,排除B项;英美苏大国在巴尔干地区争夺控制权而不是维护和平,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雅尔塔会议对德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的再次出现,故选A;这些规定是对德国的制裁,而非对德一致行动,排除B;这些规定和联合国的建立无关,排除C;材料中没有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的信息,排除D。
7.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非正义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因此材料反映的是两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不同,A正确;B、C与材料无关,排除;D属于夸大对战争的态度的作用,排除。故选A。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在1938年9月的一次国际会议后”“以柏林为中心的……庞大的纳粹政治体系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会议是慕尼黑会议,这次会议中英、法、德、意四国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而这标志着英法的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故C项正确;当时参加会议的英国首相是张伯伦,故A项错误;这次会议使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野心得以实现,故排除B项;1939年4月起,英、法、苏三国就缔结同盟条约展开谈判,但最终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结果,故排除D项。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背景。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使大国间矛盾加剧,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德日两国为摆脱经济危机,纷纷扩军备战,确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B项正确;日本全面侵华是在1937年7月,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这场经济危机导致一战后的国际条约体系难以维系,C项错误;此时英美等国实行绥靖政策,纵容法西斯势力侵略弱小国家和民族,并企图把祸水引向苏联,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美国通过《租借法》向英联邦国家、苏联、法国、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提供武器和军舰、机器设备和材料、粮食、石油等必要的战略物资,故①正确;美国向同法西斯国家作战的盟国提供了必要的战略物资,支持了反法西斯战争,故②正确;据材料“1945年资本输出比1939年增长34.1%”可知,美国通过《租借法》使美国资本进入各国市场,故③正确;1942年1月1日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而美国《租借法》1941年3月通过,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1.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时,打破按字母排序的传统,把中国、苏联等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家放到与美英并列位置,这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提高了国际地位,故选B项;此时各国正构建反法西斯同盟,尚未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格局,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签字时的国家排序情况,反法西斯同盟刚刚形成,未体现各国紧密团结,故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突出的国家赢得更高的国际地位,未强调国家综合实力的作用,故排除D项。
12.答案:C
解析:据材料“1945年8月9日”“原子”“杜鲁门”“人类”“生存或死亡”,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8月6~9日,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该漫画反映出了作者对核武器的担忧,故选C;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8月6日,美国投放原子弹,该漫画在此背景下创作,主要表达对核武器的担忧,而非利用核能源,排除A;依据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制定称霸世界的政策,这与材料中“1945年8月9日”不相符,排除B;材料主旨并非要说明美国科技实力强大,排除D。
13.答案:D
解析:波茨坦会议是英、美、苏三大国首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召开的关于对德国战后问题处理的会议,又叫“柏林会议”。从材料并结合有关知识可知,美苏对于德国统一持不同意见,双方均把德国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最后导致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被美苏分别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A项英美和苏联的经济实力在当时是旗鼓相当的,且材料重点是讲双方的不同主张,故排除;题干提到“都同意德国统一”,故B错误;材料只提到英美的主张,并未提及美国的霸权政策,故C排除;“英美主张经济统一…… ”“苏联主张政治为先……”体现双方争夺“势力范围”故D正确。故选D。
14.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中的这一设计体现了“大国一致”的原则,有助于五大国在维护世界秩序中发挥核心作用,故A正确;这一设计有助于维护和平,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保护中小国家及弱小民族主权与利益,故B错误;奠定两极格局基本框架是雅尔塔体系,故C错误;这一设计强化了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A。
15.答案:(1)英、美、俄协约国改为英、法、俄协约国。
战争性质:一战是一场非正义战争(帝国主义战争)。
(2)材料二态度: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
材料三态度: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
(3)美国对日宣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欧洲战争的结束;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军行动,加速了战争进程,为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基础;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及二战的结束。
(4)战争是残酷的,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热爱和平,珍爱和平,和平共处,追求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应尽量以谈判磋商等和平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英、美、俄协约国改为英、法、俄协约国。战争性质:根据所学可知,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2)材料二态度:根据“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得出满怀信心、积极支持等。材料三态度:根据“我要回家!我要回家!子弹嘘嘘,大炮隆隆。我不想再待在这里”得出绝望、恐惧、厌恶、逃避等。(3)根据所学,可从美国对日宣战,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速了欧洲战争的结束;召开雅尔塔会议,协调了盟军行动,加速了世界大战战争胜利的进程,为战后世界秩序的重建奠定了基础;向日本投放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无条件投降及二战的结束等,任选2个历史事件分别进行说明。(4)根据所学,可从战争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热爱和平,珍爱和平,追求和平;反对战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各国应尽量以谈判磋商等和平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等角度分析总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