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8 08:29: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学考达标练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苏联的发展、改革与解体
1.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是(  )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
B.适应“新经济体制”的需要
C.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措施
D.改革侧重点放在农业的结果
2.从内容上看,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的最大不同是(  )
A.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
B.极力促进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独立
C.注意经济方法在改革中的应用
D.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3.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先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领导人缺乏改革和创新精神
B.只重视重工业而轻视农业和轻工业
C.提出的目标超越当时的现实
D.未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知识点二 东欧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和剧变
4.20世纪晚期发生的“东欧剧变”,其实质是东欧国家(  )
A.出现了大批公民外逃的浪潮
B.实现了政治、经济多元化
C.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改变
D.共产党丧失了执政党地位
5.1990年,捷克斯洛伐克发生了“丝绒革命”,剥夺了共产党的执政党地位。“丝绒革命”的含义应是(  )
A.暴力革命
B.流血冲突
C.以和平的方式实现了政权更迭
D.在外力的干涉下实现了政权更迭
选考高分练进阶训练第二层
6.1958年,苏共中央通过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但原机器拖拉机站的人员不愿变为农庄庄员,其中驾驶员有一半左右离开了农业岗位。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赫鲁晓夫改革缺乏群众基础
B.技术工人的待遇高于农庄庄员
C.农业机械化的推行阻力重重
D.体制因素制约了改革预期效果
7.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经济改革涉及的面比较广泛,这个时期的改革主要是减少中央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和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强调利润对企业领导和工人的物质刺激作用。这说明勃列日涅夫改革(  )
A.实行计划体制内的有限利用市场
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使经济全面提升
C.促使苏联工业结构发展渐趋平衡
D.承认市场管理体制,造成了经济混乱
8.1987年,戈尔巴乔夫强调改革就是要建设新面貌的社会主义,实质在于“把社会主义和民主结合起来”。他声称“新思维”战略的核心是“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承认人类的生存高于一切”。这一论断(  )
A.符合苏联实际情况
B.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C.加剧美苏紧张局势
D.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9.苏联社会主义改革历经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三个阶段的改革后最终以失败告终,苏联解体。以下经验教训总结不恰当的是(  )
A.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政建设要防止个人专权独断
B.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把巩固共产党的统治地位放在第一位
C.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稳定、改革与发展的关系,要循序渐进
D.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与改革要围绕经济建设进行,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10.南斯拉夫改革具有自己独特的探索道路,与苏联模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
A.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重点发展重工业
C.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
11.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发生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大多从社会主义制度变革为资本主义制度,下列不属于东欧剧变共同历史原因的是(  )
A.苏联模式的束缚
B.西方国家“和平演变”
C.苏联逐步放松对东欧的控制
D.东欧国家自身民族矛盾十分尖锐
12.有学者认为,东欧剧变既是内部矛盾激化和苏联政策推动的结果,又直接导致了苏东集团解体并鼓舞了苏联正在发生的变化。“东欧剧变”“苏东集团解体”“苏联的变化”直接导致(  )
A.两极格局瓦解
B.多极化的格局最终形成
C.欧洲谋求统一
D.美国失去全球霸主地位
13.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变迁状况,某学者根据1981~2015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有关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数据绘制成如图。能正确反映如图信息的一项是(  )
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重变化
A.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
B.需求增加对住房消费变化起决定性作用
C.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实现了共同富裕
D.改革开放后住房商品化趋势日益加强
14.20世纪最后30年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样的制度不同的结局说明了(  )
A.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
B.社会主义无法抗衡资本主义
C.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自我完善
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必然要经历失败和挫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的对比。
对应时期的苏联领导人:
赫鲁晓夫 上台:1953年 下台:1964年 勃列日涅夫 上台:1964年 下台:1982年
材料二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做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声喊道: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轨了!
(1)从材料一看,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如何?
(2)材料二中1986年苏联“无法继续前进”时,戈尔巴乔夫是如何解决“铁轨”问题的?结果如何?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1.答案:D
解析:材料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的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1952年到1964年,斯大林逝世后赫鲁晓夫的上台执政,赫鲁晓夫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农业成就在一定时期内有了显著提高,但整体上并未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故D正确; A、B、C三项发生的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故选D。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戈尔巴乔夫改革先从经济领域进行,后来改革到政治领域,促使苏联直接解体,改变了苏联原有的经济体制,A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不符合“最大不同”,排除;D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不是“最大不同”,排除。
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先后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未从根本上破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D正确;A、B、C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4.答案:C
5.答案:C
解析:“丝绒革命”是指东欧剧变时,没有经过大规模的暴力冲突就实现了政权更迭,如天鹅绒般平和柔滑,故得名,故选C。A、B、D错误,排除。
6.答案:D
解析:材料“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并将机器拖拉机站改组为机器修配站。”是赫鲁晓夫对农业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由于斯大林模式,改革受到阻力,D项正确。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勃列日涅夫时期……主要是减少中央的指令性计划指标,改革管理体制、改进管理方法和扩大企业的自主权,强调利润对企业领导和工人的物质刺激作用”可知,这实质上是在计划经济的框架内,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以行政手段为主,辅之以经济手段管理经济,A项正确。
8.答案:D
解析: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战略主张承认全人类的价值高于一切,在当时冷战的背景下,其忽视了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忽视了本国实际具体的利益,这背离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D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苏联解体的教训有: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政建设;社会主义建设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改革要循序渐进、符合国情;社会主义改革要围绕经济建设进行,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等。由此可知,B项符合题意。
10.答案:A
解析:B、C、D都属于南斯拉夫与苏联模式的相同之处,均排除;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是南斯拉夫改革的特色,体现了与苏联模式的不同,故选A。
11.答案:D
解析:东欧国家并非都有着深刻的民族矛盾,因此D项不属于东欧剧变的共同历史原因,故选D。
12.答案:A
解析: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A项正确。
13.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图片反映的是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重的变化,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的比重在3%~13%之间,在21世纪初消费比重增加到8%~13%,2012~2013直线上升,之后稍有回落,但比重在18%以上,这反映了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比重在增加,说明住房商品化的趋势在加强,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城镇居民住房消费的比重在上升,但说明不了城镇居民住房消费支出呈逐年上升趋势,排除A;依据所学知识,需求增加会影响住房消费变化,但不能起决定性作用,排除B;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14.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一样的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就可排除 A、B;虽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不能得出D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由多种因素造成,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却是中国依据国情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的结果,故选C。
15.答案:(1)在一段时期内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了失败的境地,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
(2)解决:戈尔巴乔夫对苏联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进行了根本性的变革和改造。结果:经济体制改革陷入困境,政治体制改革使国内局势失控,导致苏联解体。
解析:第(1)题,应注意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上台的时间,再结合材料一图示指出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的作用。第(2)题,应围绕戈尔巴乔夫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分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