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学考达标练进阶训练第一层
知识点一 人类文明的产生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据此可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源是( )
A.剩余产品的出现 B.文字的发明
C.社会分工的形成 D.生产力发展
2.下列关于文明的产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私有制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B.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国家形成
C.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D.原始农业畜牧业发展——社会分工的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出现——国家形成
3.东亚、南亚文明与西亚、北非、南欧文明,都以农畜牧经济文化为起点,从而产生国家和文明,从奴隶制小邦开始,发展为奴隶制帝国。发展到后来,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都日益复杂,文明地区的分区分界逐渐失去意义。这说明( )
A.不同文明区域发展道路相同
B.早期文明普遍存在奴隶制度
C.不同文明区域在交流中携手共进
D.早期文明发展自有内在历史逻辑
知识点二 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4.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间,在这个纬度区间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轴心时代”,虽然有千山万水的阻隔,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文化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些现象说明( )
A.地理气候是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B.早期人类各文明体有着密切的联系
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D.农业文明的发展是文化引导的结果
5.古代世界的经贸往来以及思想、文化和技术的传播是文明交流的重要表现。以下选项中起源于西亚,逐步向希腊、欧洲传播的有( )
A.①大麦 ②水稻 ③骆马 ④造船技术 ⑤莎草纸 ⑥“零”
B.①小麦 ②大麦 ③山羊 ④农耕技术 ⑤神话 ⑥字母文字
C.①小麦 ②南瓜 ③山羊 ④“浮动园地” ⑤儒略历 ⑥巴利文
D.①大麦 ②豆类 ③牛 ④冶铁技术 ⑤悬诗
⑥字母文字
6.《献给阿吞的简短颂歌》《阿吞大颂歌》等文献反映了古埃及新王朝时期法老埃赫那吞进行宗教改革的情况。在阿玛尔纳遗址出土的王宫、神庙、祭坛也体现了埃赫那吞对阿吞神的崇拜。由此可见( )
A.文献史料并非都客观可靠
B.历史真相都能从考古中还原
C.文献与实物可以相互印证
D.历史事实时代久远难以考证
7.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明确规定:“若一个人典当东西,处理手续完成前,他必须订立一份有见证人签名的契约。”该规定旨在( )
A.规范经济行为 B.完善法律体系
C.解决商业纠纷 D.促进对外交流
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宣告裁判,并交付判决书后,经证明该案件为不成立而法官又经判决确定犯有误判之罪者,处该案中刑罚之十二倍。该法官并应于公众集会中被推出审判席,永久不得复职。”这一规定旨在( )
A.保证司法公平 B.解决社会纠纷
C.规范司法程序 D.完善法律体系
9.下表所列条文内容可主要用于研究古巴比伦的( )
法律文献 条文内容
《汉谟拉比法典》 如果一个人租用一头牛,租期为1年,他应该将“拉犁臂”公牛的租金4石(约合1 200升)大麦称出。他要向牛的主人称出3石大麦,作为拉两边的公牛的租金。
如果一个人把一头牛作为(债务)抵押物扣押了,他应该称给(牛的主人)三分之一马那(约等于500克)银子(作为牛价)。
古巴比伦时期的《耕牛租赁法典》 由承租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耕牛的损失,承租人负相应的责任;如果耕牛由于生病、被狮子咬死等人力无法避免的损失出现时,那么承租人不用负任何责任,损失由出租人自行承担。
A.耕作方式 B.货币体系
C.契约意识 D.租佃关系
选考高分练进阶训练第二层
10.印度历史上被较大的外来民族征服的经历有十多次,部分是由于他们不大在意什么人来统治剥削他们,他们更看重的是宗教而非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住的今生。这反映了( )
A.印度宗教超越等级强调隐忍
B.频繁的外来入侵强化了种姓制度
C.宗教使民众丧失了反抗意识
D.宗教对印度的历史发展影响深远
11.以“一起向未来”为主题口号的第 24届北京冬奥会于2022年2月4日举办,各国运动员不分男女齐聚北京共享盛会。但据历史可考,在古代希腊是不允许女子参加奥林匹克的,但可以参加专为女性设立的妇女运动会,即“赫拉运动会”,这说明在古希腊( )
A.奥运会加剧了城邦内部的阶级矛盾
B.妇女可享受男性公民的待遇
C.妇女可以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
D.奥运会充满歧视和偏见
12.《汉谟拉比法典》第23条规定:“如果没有抓住拦路的强盗,遭抢劫者须以发誓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损失,然后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这一规定( )
A.强调政府责任 B.蕴涵人人平等原则
C.体现贵族意志 D.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13.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
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
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14.据统计,雅典在一年之中,有大大小小的各种祭典和节日60余个。对戏剧比赛中的优胜者,雅典政府不但要给予他们在下次比赛中上演新作的优先权,而且还要把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大理石上,晓示天下。这一现象( )
A.激发了公民参政的热情
B.奠定了雅典民主的基础
C.扩大了城邦统治的范围
D.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统一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涉及土地制度的条例有十二条,内容为不同等级的人对于田园房屋买卖的问题。古巴比伦王国兴起之时,土地所有制关系演化为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土地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土地所有权以法律条文形式予以明确并向公众公布,促使民众按照法律条文行事,限制了民众的行为,但同时对于国家等级制度的维护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对于不同等级的不同人员的田园房屋予以不同的处理方法。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
《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1)材料一中《汉谟拉比法典》将土地所有制分为几类?划分等级占有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作者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亚历山大征服战争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结合唯物史观可知,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源是生产力发展,故选D项;据材料“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可知,剩余产品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并非根源,排除A项;据材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一大发明”可知,文字的发明是进入阶级社会后产生,不是推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的根源,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社会分工,排除C项。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出现导致社会分工发生变化,这属于生产力提高,伴随生产力提高,生产关系发生改变,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国家雏形形成,故选D项;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是社会分工发展,排除A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先有生产力的变化才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所以私有制产生应该是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产生以及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B项;社会分工的变化是基于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排除C项。
3.答案:D
解析:材料“都以农畜牧经济文化为起点,从而产生国家和文明”“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都日益复杂”可知不同地域的早期文明有着相似的发展进程,故早期文明发展有着一定的历史逻辑并在不同地域的文明发展中被验证,故选D项;根据所学可知,不同地域的早期文明发展进程有相通之处,但具体发展道路分别有着不同情况,呈现多元发展格局,不能说相同,排除A项;材料中可知不同地域文明都经历了奴隶制小邦的历史阶段,这个共同点只是早期文明发展共同历史逻辑的其中一部分,此种表述无法概括材料整体含义,排除B项;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发展不断加强交流,但材料中仅有文明交融的结果即“分区分界逐渐失去意义”,并未提及文明间交流推动“共进”的相关内容,排除C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人类最初的各农业文明及早期的各帝国大都出现于“北纬30度上下的区域”,这主要与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有较大关系,即该地区灌溉水源比较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除此之外,在公元前600年至公元前300年这一“轴心时代”,东西方虽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是“各个文明却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如西方有苏格拉底、柏拉图等思想家,东方有孔子、老子等思想家,这些诸多现象充分说明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一定的内在规律,故选C项;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有较大影响,但并不是起“决定作用”,排除A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各文明之间有着“千山万水的阻隔”,他们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化属于文明的范畴,据此可知,文化是农业文明发展引导的结果,排除D项。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西亚地区的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发端于公元前9000年左右,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麦和小麦,驯养的狗、绵羊和山羊的骨骼,字母文字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故选B项;②水稻起源于东亚中国,③骆马最早驯养于南美,⑥“零”发明于南亚印度,排除A项;④“浮动园地”被墨西哥阿兹特克人发明,儒略历是古罗马凯撒制定的,排除C项;⑤悬诗是阿拉伯部落用金水将获胜的诗歌写在布上, 悬挂在克尔白神庙的墙上,悬诗没有传播到欧洲,排除D项。
6.答案:C
解析:《献给阿吞的简短颂歌》《阿吞大颂歌》等文献和阿玛尔纳遗址出土的王宫、神庙、祭坛都反映了埃赫那吞对阿吞神的态度,所以体现了文献和实物是可以互相印证的,故选C项;A的说法是正确的,但是题干中的信息是强调文献史料可以用实物印证,二者内容上不符,排除A项;历史真相可以通过考古还原,但是受客观条件和考古现实的制约,不是所有真相都能通过考古的方式还原,排除B项;历史事实虽然时代久远,但还是可以通过多种史料来分析考证的,并不是难以考证,排除D项。
7.答案:A
解析:据材料“若一个人典当东西,处理手续完成前,他必须订立一份有见证人签名的契约”可知,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中规定当典当这种经济行为发生时需要有见证人的契约,说明当时比较注重规范经济行为,故选A项;法律内容涉及婚姻、土地租赁和借贷等众多内容,这一条关于典当的规定无法起到完善法律体系的作用,排除B项;在典当东西时,必须有见证人签名的契约,可以减少纠纷,但不能解决纠纷,排除C项;《汉谟拉比法典》是规范巴比伦社会秩序的一部重要法典,不能促进对外交流,排除D项。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根据《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如果一件案件被误判,“处该案中刑罚之十二倍”“该法官并应于公众集会中被推出审判席,永久不得复职”可知这一规定是为了维护司法的公平公正,防止出现误判现象,故选A项;题干内容强调的是案件被误判的结果,而不是审理案件的目的,排除B项;题干内容强调的是案件被误判的结果,并没有述及案件的审理程序,排除C项;题干内容本身就属于《汉谟拉比法典》中的相关规定,不属于“完善”的范畴,排除D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规定,在“一个人租用一头牛,租期为1年”的情况下,他应该将“‘拉犁臂’公牛的租金4石(约合1200升)大麦称出”作为补偿,根据古巴比伦时期的《耕牛租赁法典》的相关规定,“由承租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耕牛的损失,承租人负相应的责任;”如果是“由于生病、被狮子咬死等人力无法避免的损失出现时,那么承租人不用负任何责任,损失由出租人自行承担。”以上所述内容充分说明在古巴比伦时期,人们的日常行为具有较强的契约意识,故选C项;虽然在题干表格内容中述及了很多有关耕牛的内容,但是这些内容主要体现人们之间的契约意识,而没有涉及该时期的耕作方式,排除A项;在题干内容中虽然述及了有关货币的相关规定,但是这些规定都是以“承租耕牛”为前提,排除B项;租佃关系一般以土地为中心,而题干表格内容中的相关规定都是以“承租耕牛”为中心,排除D项。
10.答案:D
解析:据材料“他们更看重的是宗教而非政治,是灵魂而非躯体,是无数的来生而非暂住的今生”可知,宗教对印度影响深远,故选D项;印度教等级观念强,排除A项;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一种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种姓制度是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后发展起来的,其目的是为加强对印度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中反映了宗教给印度人带来的深远影响,使印度人能从残酷的被征服现实中得到慰藉,而C项是宗教的消极影响,故C项不属于材料内容,排除C项。
11.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古希腊,虽然妇女不能够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但是可以参加“专为女性设立的妇女运动会”,据此可知,在古希腊妇女是可以参与城邦社会文化生活的,故选C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在古代希腊是不允许女子参加奥林匹克”,但是这不是“阶级矛盾”的体现,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古希腊,妇女和成年男性公民在政治地位上是不平等的,排除B项;在题干内容中仅是述及“在古代希腊是不允许女子参加奥林匹克”,但是这不属于“歧视”的范畴,排除D项。
12.答案:A
解析:按照《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规定,如果遭抢劫之后,没有抓住强盗,则“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据此可知,政府要对本区域内的抢劫案件负责,即强调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故选A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政府要对本地区的治安负责任,与“人人平等”无关,排除B项;题干内容主要述及遭抢劫者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述及“贵族”这一阶层,排除C项;根据题干内容中“由发生抢劫案的地方或地方长官偿还损失”,体现出这一规定的实用性,而不是“形式主义”,排除D项。
13.答案:C
解析: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发展了农业和历法,古希腊人因为岛内少平原多优良港湾而商贸活动发达,说明地理环境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故选C项;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但希腊农业欠发达因而发展工商业,形成了希腊地区独特的文明类型,因此A项只能概括古埃及文明的发展,排除A项;B项只能概括古希腊文明,且希腊对外殖民扩张是为缓解希腊本土人口压力而进行的,排除B项;受地理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世界文明具有明显的多元特征,一体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雅典政府对于戏剧比赛中的优胜者,不但“给予他们在下次比赛中上演新作的优先权”,更为重要的是“把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大理石上,晓示天下”这体现出雅典政府对其公民参与城邦活动的重视,这一做法会进一步激发公民参政的热情,故选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并且奠定民主政治基础的是一系列措施,而不会是具体的一项措施,如“对戏剧比赛中的优胜者,雅典政府不但要给予他们在下次比赛中上演新作的优先权,而且还要把他们的名字铭刻在大理石上,晓示天下”,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扩大雅典城邦政治范围的具体措施包括移民、殖民等,这与题干中的“戏剧比赛”无关,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文化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并没有出现“统一”现象,排除D项。
15.答案:(1)类别:王室占有土地、私人占有土地和村庄残存土地三类。
目的: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
(2)观点: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
影响: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推广了希腊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3)不同文明交往的主要方式: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
解析:(1)类别:根据材料“土地所有制关系演化为王室占有的土地、私人占有的土地和村庄残存的土地三种”可归纳出王室占有土地、私人占有土地和村庄残存土地三类。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主要目的是维护等级制度,维护奴隶制社会秩序。(2)观点:根据材料“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可归纳出古代的征服和扩张战争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推广了希腊文化,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3)方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文明交往的不同方式主要有:暴力冲突、和平交往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