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复活(节选)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省略号的用法与“我想请求您……给些钱”中省略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王大瑞带着一脸的困惑问:“这位马小姐是…… ”
B.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
C.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
D.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
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聂赫留朵夫迫不及待地想把玛丝洛娃减刑的好消息告诉她。于是,获得了典狱长的批准后他带着御前办公室的减刑公文副本去探监。
B.玛丝洛娃被判去西伯利亚做苦工,为了替玛丝洛娃伸冤,聂赫留朵夫四处奔走。上诉失败后,聂赫留朵夫决定陪他去西伯利亚,并再次向她求婚。
C.政治犯西蒙松是个腼腆、谦虚、意志力极强又有着自由思想的人。他是军需官的儿子,认为父亲所挣的钱是不义之财,应该交还人民,为此跟家庭决裂。
D.玛丝洛娃认为自己同聂赫留朵夫结合会毁掉他的一生,而跟西蒙松一起,就可以使聂赫留朵夫恢复自由。所以出于对聂赫留朵夫的爱,她选择了西蒙松。
3.下列破折号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们应该赞扬你的母亲——伟大的中国!
B.水生拍打着水,去追赶一个在水波上滚动的东西——是一包用精致纸盒装着的饼干。
C.只有两条板凳——其实,即使有更多的板凳,这屋子也不能同时容纳三十人吃粥。
D.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的,可是我也分到了它们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拿破仑战败,不仅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也在俄国文化上留下了痕迹,最好的证明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名作品《战争与和平》就是以拿破仑入侵为背景展开的。
B.“思想精深”是指想得深、想得透,可以为读者观察世界提供一种有益的角度。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他们都有自己的思想观念和切入世界的独特视角。
C.评论家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发掘并论证了张爱玲、张天翼等作家的文学史地位,成为西方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经典之作。
D.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为学校与学习者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时空,教、学、评、测等多个环节均因技术的推动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公司总经理对小李说:“我一定会认真雅正你今天提交的市场调查报告。”
B.小杨激动地说:“承蒙金鱼街社区委员会的邀请,我参加了读书分享会。”
C.在外求学的儿子一到家,父亲就动情地说:“家父我早就包好饺子等你啦!”
D.小赵把他的好朋友送到门口,说:“我就此留步,不远送了,祝您一路平安!”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当今世界格局是以文化为软实力的全方位竞争。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要事,饮食能够反映出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明程度。中华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的饮食文化也有重大贡献。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中国对世界的两大贡献,一个是中药,一个就是中国菜。”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中华饮食文化一直在无形中发挥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饮食行为在中国文化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汉书》说,“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尚书·周书》中《洪范八政》则把“食”放在了第一位,“食”在中国文化里的重要性可窥一斑。在中国,饮食之事与治家、治国理政等社稷大事同出一理。正如学者张光直所说,“到达一个文化的核心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它的肚子”。在中国文化里,我们就可以通过饮食行为来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气质。
中餐背后的饮食文化涉及中国人的性情、习俗和生活方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菜肴背后的典故包含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进食过程中的礼仪习俗蕴含着礼仪文化,医食同源的饮食理念蕴含着东方独特的养生文化。中国烹饪讲究五味调和来源于中国哲学中的五行学说。中国祭祀的宴飨,百姓的乡饮酒礼,亲朋聚会的宴请,民间的喜庆节日,饮食参与其中,亦渗透着中国的“和文化”。
中华饮食文化在世界的发展史上都曾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早在先秦时期,中国各民族就开展了饮食文化的交流。到了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内地和西域之间的往来,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英国饮食文化也影响到日本、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等地。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曾提到:“中国近代文明进化,事事皆落人后,惟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明各国所不及。”
凡是吃过中餐的外国人士,都会情不自禁地被“色、香、味、器”巧妙融合的中式菜肴吸引,从而激起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和崇敬。中国烹饪是东方菜系的代表,法国烹饪可以代表西式烹饪的最高水平,但是法国人却对中国烹饪十分崇拜。
在新时代,如何让中华饮食文化代代相传,如何将其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传播,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课题。首先,要让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以新颖的形式呈现。比如针对国内青少年,可以把书籍里中国饮食文化内容以动漫或有声读物的形式呈现,让其变得通俗易懂。其次,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作用。比如可以采用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使得饮食文化的传播可观可感。最后,传播内容要分层分群进行精准传播。在国际传播方面,应站在“他者”视角,注重“地方感”塑造。在国内传播方面,针对老年人,多传播饮食养生文化的内容;针对儿童,多传播饮食礼仪习俗内容等。
美食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在新时代,我们要“以食为媒”,通过美食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以此进一步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国的世界影响力。
(摘编自谢伍瑛《中华饮食文化创新传播助推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文化对国家、民族的兴盛起着重要作用,饮食文化则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国计民生。
B.中国各民族很早之前就开展了饮食文化交流,汉代之前,中华饮食文化就走出了国门,影响了世界。
C.无论是毛泽东,还是孙中山,他们都曾对中国饮食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做出过重要论断。
D.在东西方菜系的两大代表中,中国烹饪赢得了世界上广泛的赞誉,比法国烹饪要更胜一筹。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从文化具有的重要价值写起,进而引出全篇论述的主要对象一中华饮食文化。
B.文中引用《汉书》《洪范八政)及张光直的话,论述了饮食行为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
C.在论述中华饮食文化相关问题时,文章以中华饮食文化在世界饮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为论述重点。
D.文章最后具体回答了如何让中华饮食文化代代相传,助推文化较实力提开的问题,有现实针对性。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饮食文化不仅提升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而且对世界饮食变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B.中国历来讲究礼仪,祭祀宴飨、乡饮酒礼等无处不体现饮食礼仪,可见礼仪文化是中华饮食文化的基础。
C.中式菜肴注重“色、香、味、器”融合,许多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热爱,就是从吃中式菜肴开始的。
D.传承和传播中华饮食文化,既可采取创新内容呈现形式的方式,也可分层分群进行精准传播。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列夫·托尔斯泰(节选)
茨威格
①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黝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②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③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做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④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柔和的目光与和蔼的笑容。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黯然失色,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高尔基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⑤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苍;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⑥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
(有删改)
9.下列对选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抓住托尔斯泰面部多毛,须发浓密的特征反复描写,不但不给人以啰唆之感,反而一下子让读者对托翁的面部特征产生深刻的印象。这就是浓墨重彩的描绘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B.第⑤段中,“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一句点明前文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为了反衬他灵魂的高贵,这是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C.本文通过肖像描写揭示了托尔斯泰形貌的矛盾统一,人生追求、人生态度与自己阶级身份的矛盾统一。可以说,他既是伟大的,又是可笑的。
D.本文细致地描摹了一幅列夫·托尔斯泰的“肖像画”,作者不仅为我们展现了托尔斯泰独特的外貌特征,更为我们揭示了托尔斯泰深邃的精神世界。
10.选文第①段中对托尔斯泰外貌的描写,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试举例说明。
11.选文一方面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另一方面又说“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是否前后矛盾?请根据你对托尔斯泰的了解,谈谈你的看法。
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节)
1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交通事故中失去自己怀孕4个月的孩子、丈夫也失去了工作的珊德拉,感恩节这天不知不觉来到花店时,内心是十分崩溃和困惑的。
B.“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文中类似的语言描写不止一处。
C.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D.小说结尾写到“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表明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不幸经历,以及店员赠送的特别奉献将她内心的伤口已经治好了。
13.小说全篇主要由人物的对话描写构成,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14.对于文中的画线句“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联系上下文及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B
2.A
3.C
4.B
5.B
6.C 7.C 8.B
9.C 10.主要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极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托尔斯泰目光的敏锐、犀利,能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等,这些描写,不仅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而且让人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11.不矛盾。“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人,自然是幸福的;但“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又常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加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世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试图通过毕生努力去改变这一切,但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然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而客死于途中,这样的经历便可说明这一点。
12.D 13.(1)小说主要以人物对话描写来展开和推动故事情节,可以使故事情节的叙述更加紧凑和集中。
(2)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可以使小说中人物(尤其是店员和珊德拉)的性格特征在有限的篇幅里得到更充分的刻画和表现。
(3)大量的人物对话描写,可以很好地展现小说中四个人的生活经历,凸显小说对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的主题,昭示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 14.(1)联系上下文理解:在面临丈夫去世,没有孩子,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等厄运降临时,店员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反思后认识到,遭遇不幸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在感恩生活中的美好的同时,也要感恩生活中的不幸。
(2)联系现实生活理解:(示例)生活中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也是我们人生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勇敢面对,积极应对,学会反思,乐观生活。比如:2003年的非典,尽管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无法弥补的重大损失,但它也让我们提高了对突发性公共事件和自然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引发了我们治国理政理念的转变和一系列重大经济社会政策的调整。所以,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来看待非典,感恩为抗击非典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所有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