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2课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2课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7 21:4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诗句中,不含借代的一项是 ( )
A.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C.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
D.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2.下列四种不同的表达语,得体的一项是( )
A.分别总是在六月,回忆是思恋的愁。同窗数载的无数美好瞬间,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记忆之中……(毕业赠言)
B.工会提议用探望一线劳动者的方式过“五一”,这很有意义,群众积极响应,没有一点异议。(广播稿)
C.本人昨日不慎于学校阅览室丢失阿伦特《反抗“平庸之恶”》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甚感激!(寻物启事)
D.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3.下列对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全国集邮巡展活动的纪念戳图案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纪念戳中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全国集邮巡回展览”的文字与“2015.6~2015.9”的数字点明活动举办的主题及时间。
B.纪念戳整体呈圆形,既体现中国人民的团结,也体现世界人民的团结,正因为团结才获得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C.纪念戳中战士吹起冲锋号,旗帜迎风飘扬,邮票上“70”,暗合方寸之间再现波澜壮阔的抗日历史,以邮票为载体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D.纪念戳中锯齿形暗指长城,既象征了中国像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又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得罪了老张的业务主管,事后懊悔不已,他总想找机会向对方道个歉、解释清楚,以便消除误会。
B.中学生常常为写不出好文章而烦恼,其实,要写出好文章,最重要的是表达真情实感,切忌胡编乱造。
C.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
D.一首曲子往往会令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它能勾起人们对往事的追忆。
5.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下面例句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你看,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
A.体育已从原来“偏竞技”和“为国争光”、扩展到了现在的“为老百姓服务”。
B.我们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C.唐代边塞诗人中高适与岑参齐名、人称“高岑”。
D.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6.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深望君等幡然觉醒,与中国士兵人民齐心合力,共谋解放,则日本幸甚,中国亦幸甚。
专此即颂
安好
聂荣臻
八月二十二日
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信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
[奥地利]茨威格
1918年夏天的一个傍晚,一个渔夫把船向日内瓦湖畔的岸边划来。
他在湖面上发现了奇怪的东西,一只用几根木棍松垮地捆在一起的简单木筏上,有一个赤身裸体的男人用一块木板当桨在笨拙地划着。渔夫惊骇地把这个精疲力竭的人拖到自己的船上,随后他试着同这个畏怯的男人攀谈,却一句也听不懂。
这个男人宽大的嘴边满是胡髭,脸上泛起孩子似的笑容,他举起一只手向对面指着,结结巴巴地说着一个词:“露西亚。”小舟离岸越来越近,这个词说得越来越热烈。终于靠了岸,无论人们问什么问题,他都重复地、疑问似地说:“露西亚?露西亚?”
这条被捕捞上来的“人鱼”被安置在就近的旅馆里。在单调的日子里,这个令人开心的插曲给人们带来了乐趣,女人和男人都来这里参观这个野人。一个女人带给他糖果,可是他像个猴子似的多疑,动也不动。一个男人给他照相。所有的人都谈论他,高兴地在他周围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终于,有一个能说多种语言的饭店老板来到他身边,轮换用德语、意大利语、英语、俄语问话。一听到俄语,这个惶恐不安的人就抽搐了一下,善良的面孔上堆起宽厚的笑容。他直率地谈起了他的全部经历——
他叫鲍里斯,是一个农奴,与妻子及三个孩子住在离大湖有五十俄里的地方。有一天,他同成千上万的士兵被塞进军车,走了好远好远。随后又被装上船,船走了更长时间,最后在一个地方登陆。他又被塞进军车,然后向一个山丘冲了上去,随后他腿上中了一弹,随后就被送到医院。伤还没有好,他就问护士俄国在什么地方,护士把方向指给他。他通过太阳和星星的位置大体确定了方向,就偷偷地溜了出来,夜间走路,白天躲在干草堆里逃避巡逻兵。走了十天,他来到了湖边,又从一家农舍里偷了两根木梁,用一条木板做桨,划到湖中间。也就在那里,那个渔夫发现了他……
故事说完,他胆怯地提出一个问题,是不是明天他就可以到家。还没等翻译完,这个愚昧无知的问题引起了哄堂大笑。
他蜷缩在旅馆的桌旁。村里的孩子们不时地从窗外窥视,大声笑着,朝他喊叫。周围的人都在高谈阔论,可他一个字也不懂。他的双手哆嗦起来,几乎无法用勺子舀汤。蓦地,两行泪水顺颊滚下,沉重地落在桌上。
他一直这样坐着。
没有一个人注意到,他在朦胧中突然立起身来,像只野兽似的闷闷地向饭店走去。忙碌的老板来到他面前,用俄语向他打招呼。他那阴沉沉的脸上又泛起少许的光泽。“请您原谅,”这个逃亡者讷讷地说,“我想知道……我是不是可以回家。”“当然可以,鲍里斯,你可以回家。”被问者微笑着回答说。
“明天行吗?”
笑容从老板的脸上消逝了。“不行,鲍里斯,现在还不行。得战争结束才可以呐。”
“什么时候战争结束?”
“天知道,我们这些人是不知道的。”
“我不能早点走?我身强力壮,我不会累的。”
“你没法走的,鲍里斯。这中间还有国境。”
“国境?”他呆钝地望着。这个词他太陌生了。随后他固执地说:“我会游过去的。”
老板几乎要笑起来,但又感到有些难过。他和蔼地解释说:“不行,鲍里斯。国境,就是另一个国家。他们不会让你过去的。”
“那我该怎么办,先生?我总不能待在这里呵!这里的人不懂得我,我也不懂得他们。”
“你可以学会的,鲍里斯。”
“不,先生,我学不会,”俄国人垂下了头,“先生,我要回家,我要回到我老婆孩子跟前去呀!我现在再不是个大兵了!”
“他们还会要你当兵的,鲍里斯。”
“是沙皇?”他由于敬畏而浑身颤抖。
“没有沙皇了,鲍里斯。人们把他推翻了。”
他俩站在那里,面面相觑。鲍里斯转动手上的帽子。“那他们为什么把我从家里弄出来?他们说,我得保卫俄国,保卫沙皇。可是你刚才说,他们把沙皇……您刚才怎么说的?”
“推翻了。”
“推翻了,”他似懂非懂地重复了这个词。俄国人把头垂得越来越低,突然间他闷声闷气地说:“谢谢您,先生。”随后转身走开了。
他慢步顺路而下。老板长时间地望着他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回到自己的饭店去。
事也凑巧,翌日清晨,还是那个渔夫,找到了一具溺死者的赤裸裸的尸体。死者生前一丝不苟地把送给他的裤子、帽子和外套摆在岸边,然后走进水里。
由于不清楚这个陌生人的全名,人们只在他的坟墓上竖了一个简陋的无字碑。这是那许许多多小型无字碑中的一个,它象征着无名者的命运。现在整个欧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到处都插满了这样的无字碑。
[注]露西亚:俄语的音译,意为俄罗斯。
(高中甫译,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几根木棍松垮地捆在一起的简单木筏”“赤身裸体”“精疲力竭”等细节,都暗示了鲍里斯的回乡之旅十分艰辛。
B.鲍里斯的到来引发了村民的关注。女人带给他糖果,男人给他照相,所有的人都在谈论他,表现出浓浓的善意和温情。
C.鲍里斯反复念叨着“露西亚”,在与饭店老板对话时又反复提到回家,可见他回归故乡、与亲人团聚的愿望非常迫切。
D.饭店老板耐心地倾听鲍里斯,在鲍里斯失望离开时,他“深深地叹一口气”,表明他对鲍里斯十分同情却又爱莫能助。
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插叙鲍里斯被征从军的经历,以多个被动句表现人物身不由己的状态,以沉重缓慢的叙事节奏传达出惶恐不安的情绪。
B.小说后半部分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来展开,既呈现了鲍里斯从希望到绝望的心理变化过程,也为鲍里斯的最后选择做了铺垫。
C.鲍里斯最后将村民送给他的衣服整齐摆放在岸边,选择赤裸地离开,这一情节与开头呼应,也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加浓厚。
D.小说标题“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意味着鲍里斯的不幸遭遇对于日内瓦湖畔的村民而言只是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发人深省。
9.小说主要通过哪些方法来表现鲍里斯的心理?请举例分析。
10.小说最后一段中的“无字碑”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材料作文
1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意大利某城市有个名叫海因茨的人,他的妻子得了癌症,危在旦夕。该市有个药剂师,研制了一种治癌特效药,配制这种药的成本只有200美元,但他要价极高,每剂要价 2000 美元。为了买到这剂药,海因茨变卖家产,并且到处借钱,但最终只凑得1000美元。海因茨恳求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要死了,能否将药便宜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账。药剂师拒绝了他,并且还说:“我研制的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茨没别的办法,于是在一个晚上潜入药剂师的仓库把药偷走了,结果警察发现,把他抓进警察局。
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B
6.结尾义正词严地申明正义之师、英勇之师的态度,并对侵略者进行劝告,深化了大战中的“插曲”的意义。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写日本小女孩对“我”很依赖,最终被送还给日军。
7.B 8.A 9.①神态描写。如“宽大的嘴边满是胡髭,脸上泛起孩子似的笑容”写出了鲍里斯遇到渔夫后的喜悦;“说得越来越热烈”表现出鲍里斯以为回到祖国的激动。②动作描写,如“用一块木板当桨在笨拙地划着”“他举起一只手向对面指着”表现出鲍里斯急于回到祖国的迫切;“他蜷缩在旅馆的桌旁”“他的双手哆嗦起来”表现了鲍里斯发现自己并没有回到祖国的悲伤和孤独。③语言描写,“结结巴巴地说着一个词”“他都重复地、疑问似地说”“他胆怯地提出一个问题”,表现出鲍里斯急于回家的心理。
10.①“无字碑”指的是鲍里斯坟墓上竖的一块没有字的碑。②“无字碑”是当时欧洲许多无名军人悲惨命运的象征。③“无字碑”是作者对战争的谴责与控诉,对普通民众在战争中背井离乡、悲苦死去的同情与悲悯。
11.例文1:
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
海因茨因无钱给患癌症的妻子买药而选择了潜入药剂师的仓库偷药。为给患癌症的妻子治病偷药,这样偷,却充满道德光辉。另一方面,偷,又违背了社会规则。那么规则与道德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规则与道德是相辅相成的。
什么是规则 是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还是七大章八大节的校规 应该不是这些。当一个孩子在你身边摔倒时,没有哪条规则要求你必须把他扶起来,但你还是这样做了,因为你心是有这样一个规则:要帮助比你弱小的人。心中这种规则多了,道德也就随之形成了。
没有道德,规则是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规则是人定的,如何严密也不能够达到“天衣无缝”。若没有道德的支撑,规则是很容易被人钻空子的。你说不许“随地”吐痰,那我就吐到公园的长椅上好了;你说不许“乱涂乱画”,那我就“认认真真”地给你画上一排青面獠牙的小鬼,如何 事情若真到了那一步,恐怕就不是一口痰,一幅画那么简单了。律师们大可钻法律的空子,凭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将事情弄得黑白颠倒,是非不分,只怕年年都要“六月飞雪”了。
没有规则的社会更是要方寸大乱。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样“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路不拾遗”或许还有可能,而“夜不掩户”却怎么听都像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当道德不足以约束人们的行为时,规则将会适时地补上这个漏洞。“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听上去是道德的沦落,但美国却制定法律,要求你先把自家门前的雪扫干净了再说,至少不能让路人被你家的积雪滑倒。这就是道德的底线——规则划出来的。
理想的社会应是规则与道德并存的。规则约束着人们,使其不至滑出道德的底线;同时,道德也填补了规则的漏洞,使其更加完美。一个人被外在的规则和内在的道德约束着,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社会的规则与道德相辅相成,这个社会才能充满希望。道德是通向美好未来的路,而规则就是路旁的灯,照亮我们纯洁的灵魂,也照亮那条充满理想的大道。我们将道德埋在心底,将规则挽在手上,勇敢地面对未来。
例文2:
爱心用手不用口
有一种东西叫做爱心,它看不见,摸不着,而就是这种东西,让无数人苦苦追寻。
有一种人,整天喊着献爱心,却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做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引以为荣,好不虚荣。
有一种人,奉献自己,关爱他人,默默付出,没有大张旗鼓的宣传,没有丝毫作秀的嫌疑,只是匆匆而来,悄悄而去。
微风掠过湖面,留下粼粼波纹;阳光穿过白云,留下丝丝温暖;岁月走过树木,留下圈圈年轮。奉献爱心,用自己的行动去诠释。懂得奉献的人,是从来都不会计较自己的个人得失,而是在不远处,默默地守护,你需要的时候,就会马上出现,用双手帮你度过难关,而不是只是几句无足轻重的话语。
雷锋曾经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此话虽然简朴,但着实掷地有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事业奉献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双手做成了感动中国至今的最强音。没有过多的话语,只是勤俭节约,用双手的行动,代替了浮华的话语,所以奉献爱心,献出自己,用手不用口。
当有人质疑陈光标高调慈善的时候,是否问过自己是否有爱心,是否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真正去做。陈光标高调慈善纵有炒作嫌疑,但最主要的是,他做了,而你,没有。中国的慈善爱心事业并不发达,没有发展到能够挑肥拣瘦的时代。所以,“做”才是重要的,“说”谁都会,而“做”则是考验一个人素质的行为。
爱心是可以传递的,需要心与心的交流,爱与爱的碰撞。彼此有共同的爱心,带动其他人,一同投入到爱心实践中去,摒弃那些徒劳的话语,让爱心汇集,让感动传递,让明天的你我更美丽。
如果道德是拷问良知的守护,一个拥有爱心之人,愿把爱心付诸实践的人永远不会滑向道德沦落的深渊,总是站得更高,审视着爱心洪流的聚集。如果药剂师能多一些对病人的理解和关爱,哪怕仅仅是同意病人家属赊账的请求,这个案件就不会发生,药剂师的药就不会丢,病人家属也不会有牢狱之灾。
我宁愿做一条红丝带,把有爱心之人系在一起,用共同的双手,奉献爱心,你准备好了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