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基础补充 二十四节气和日晷
一、二十四节气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主要适用于黄河流域,它是农耕文明时期人们在此辛勤耕作总结出的规律。
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导 思
它把太阳的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
1.结合材料,说出二十四节气确定的依据和划分方法。
依据:根据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变化制定。
划分方法:将地球公转轨道(黄道)平均分成24等份,每一个节气对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位置,形成二十四节气。
2.分析中国传统上根据二十四节气划分季节的方法。
春季以立春开始,谷雨结束;
夏季以立夏开始,大暑结束;
秋季以立秋开始,霜降结束;
冬季以立冬开始,大寒结束。
(1)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与二十四节气图
二十四节气
春 季 春分 昼夜平分 夏 季 夏至 炎热的夏天来临
清明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小暑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谷雨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及时,谷类作物茁壮成长 大暑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春 季 立春 立春即春季的开始 夏 季 立夏 夏季的开始
雨水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惊蛰 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 芒种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秋 季 立秋 秋季的开始 冬 季 立冬 冬季的开始
处暑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小雪 开始下雪
大雪 降雪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白露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 昼夜平分 冬至 寒冷的冬天来临
寒露 露水已寒,将要结冰 小寒 气候开始寒冷
霜降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2022·江西九江模拟)2019年11月8日,《二十四节气(四)》特种邮票发行,至此,这套历经五年连发四组的《二十四节气》邮票终于圆满团聚,实现了大团圆。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四)》邮票图。据此完成3~5题。
3.根据全年共24个节气,可以推测出“立冬”节气的日期大致为
A.11月1日 B.11月8日
C.11月15日 D.11月22日
√
4.“小寒”节气
A.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
5.二十四节气对我国农事活动安排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其最适宜的地区分布在
A.珠江流域 B.青藏高原地区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黄河中下游地区
√
二十四节气反映季节的变化,暖温带四季变化最明显,选项中黄河中下游地区位于暖温带。
二、日晷
日晷名称是由“日”和“晷”两字组成。
“日”指“太阳”,
“晷”表示“影子”,“日晷”的意思为“太阳的影子”。因此,所谓日晷,就是白天通过测日影定时间的仪器。
1.日晷类型:
(1)地平式:
(2)垂直式:
(3)赤道式:
赤道式日晷最经典,我国古代最常见。
2.日晷的组成:
3.日晷放置:
①阳光或晷针投影在我国日晷北侧面是夏半年,南侧面时冬半年。
已知赤道日晷的晷针指向北极星,晷盘与晷针垂直。
晷盘
晷针
θ
θ
θ
地平面
②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 。
③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 。
当地纬度
90°-当地纬度
N
S
4.日晷的使用:
晷盘上刻有子(0点)、丑、寅、卯、辰、巳、午(12点)、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
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与指针垂直的石盘组成。其工作的原理是:将指针朝向北极星固定,通过观察指针投影在石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日晷影像照片。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时刻太阳的方位为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5.日晷的不足:
(1)阴雨天无法计时。
(2)夜晚无法计时。
(3)春分和秋分日无法计时。
提醒:如果某天阳光充足,日晷却无法指示时间,则该日为春分或秋分日。
赤道式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晷针、与晷针垂直的晷盘组成。其工作原理:晷盘与赤道平面平行,将晷针朝向北极星固定,通过观察晷针投影在晷盘上的刻度来判读时间。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公园摆放的赤道式日晷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若图中晷针和地平面的夹角为30°,则该赤道式日晷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
A.北京 B.长春 C.海口 D.杭州
D 北极星的仰角与当地地理纬度一致,因为“晷针朝向北极星”,而因此可知晷针和地平面的夹角即为北极星的仰角,表明当地的地理纬度为30°。北京、长春、海口、杭州四个城市中,杭州的纬度为30°,D正确。
√
赤道式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晷针、与晷针垂直的晷盘组成。其工作原理:晷盘与赤道平面平行,将晷针朝向北极星固定,通过观察晷针投影在晷盘上的刻度来判读时间。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公园摆放的赤道式日晷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2.夏至日北京市日晷晷针影子在晷盘上的移动方向和成因分别是( )
A.顺时针地球自转 B.顺时针地球公转
C.逆时针地球自转 D.逆时针地球公转
A 晷针投影随着太阳的方位而改变,太阳方位的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决定的。夏至日北京市日出东北方,晷针投影在晷盘的西南侧;正午太阳在正南方,晷针投影移动到晷盘的北侧;日落西北方,晷针投影移动到晷盘的东南侧,即晷针影子在晷盘上的移动方向是顺时针,A正确。
√
赤道式日晷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晷针、与晷针垂直的晷盘组成。其工作原理:晷盘与赤道平面平行,将晷针朝向北极星固定,通过观察晷针投影在晷盘上的刻度来判读时间。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公园摆放的赤道式日晷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3.若在新疆地区放置该赤道式日晷,则与图中日晷相比,其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读
B 新疆纬度比杭州高,因此北极星的仰角更大,其晷针与地平面的夹角比杭州要大些;因此,日晷晷盘与地平面的夹角比杭州小,B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