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17:27: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 案
课 题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评价隋唐制度,学会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唯物史观、历史解释)2、分析隋唐制度的变化和特点,认识隋唐制度变化和创新所处的特定的时空环境及背后规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学科德育 明白隋唐制度的创新性,增强民族创新意识,提高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重点 认识科举制度和三省六部制的创立,理解租庸调的积极作用和两税法的特点。
教学难点 汉唐间赋税制度的变化及其根本原因。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新课讲授任务一:理解选官制度的变化背后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教师活动】出示阎步克材料节选,提出问题。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在学习这节课之前,想先请同学们齐读这段话。学者阎步克认为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不仅是乱世到盛世,他怎样定义修饰这段变化?使用了什么关键词?【学生活动】结合以往知识,思考回答问题。生:(拟)回归到了统一。师:是的,正如阎步克先生在《波峰与波谷》一书中所言,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系,经历了魏晋的变异,北朝寻找到回归的出口,到隋唐时期再度回归到常态政治,人才选拔、中央职官、中央财政等制度在变化中得以创新,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助力。那就让我们走进本课学习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一、选官集权化【教师活动】总结选官制度的变化。师: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昌盛是中国古代国家发展的趋势,也是历史出口的朝向,内含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的深入发展。这对人才提出了客观需要,同学们联系所学与预习,填写表格。【学生活动】结合所学思考问题生:(拟)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是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是科举制。师:夏商周时期直接继承官位,这种制度是?生:(拟)世卿世禄制。师:战国选官制度可以思考一下,商鞅变法中提到的授予爵位的前提是?生:(军功)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基本了解了九品 通过设置史学观点引导学生进入新情境,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梳理巩固以往所学基础知识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二:认识隋唐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在官制上的体现。任务三:认识赋税制度的改革,探究分析其变化的趋势。小组讨论:表格分析 中正制和科举制的内容,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选官标准由看重家世、道德、才能变成只看重家世,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教师活动】分析科举制度的影响。师:科举制重视读书考试,老师这里也搜集了一些大家学过关于读书的诗句,请同学们思考,这是什么类型的史料?生:(拟)不知道师:相较于那些放在博物馆里的器物,诗歌以什么形式记录历史?生:(拟)文字师:同学们抓到了特征,诗歌作为特殊的文字史料与历史相互印证,也叫“诗史互证”,请想一想,诗句中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氛围?生:(拟)崇尚读书师;唯有读书高,揭示出对于科举对于人的才华判断暴露出什么问题?生:(拟)太过片面师:很好,那同学们按着这样辩证的角度阅读教材正文及学思之窗,思考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统治的影响。【学生活动】结合所学思考问题进行回答生:(拟)它为统治者和政权提供了人才。扩大了唐的统治基础。师:选官权逐渐收归中央,促进了国家统一,你还能再说说吗。生:(拟)它提高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从材料中还可以看出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思想到后来明清比较僵化。师:这位同学关注到实施后,长时段来看,涌现出的问题。此外材料其他关键字句解释了什么?其他同学来补充一下。生:(拟)忽视了儒学其他方面的学科发展,人才也比较单一,长时段来看不利于国家综合实力增长。生:(拟)促进社会阶层流动,给官僚政治注入活力。生:(拟)整个社会形成崇尚读书、崇尚知识分子的氛围,利于提升国民素质。师:同学们都回答得很好,除了秉承唯物史观辩证地评价,也要放置在整个社会发展趋势中,在当时短时段内,和之后的长时段中去理解。隋唐选官制度的创新增强了人才储备,为隋唐帝国盛世从历史的出口构建繁荣积蓄了能量。渐趋公平开放的科举制延续千余年,迎合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治理发展的客观要求。二、行政理性化【教师活动】介绍隋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对中枢机构变化提出的需求。师:通过选官选出了一批合格的官僚,充实到官僚体系之中,而官僚体系中最核心的是什么?是以宰相为核心的中枢部门,那我们就来看看中枢制度的设置。请同学们结合以往所学与预习,填写表格。【学生活动】回忆知识,思考问题生:(拟)秦朝三公九卿制,魏晋南北朝三省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师:思考一下,汉武帝时期在继承三公九卿的基础上设置了什么?生:内外朝制度,加强尚书令,增强尚书台的作用,内朝逐渐外朝化【教师活动】说明三省六部制建立的基础与内容。师:魏晋门阀当道,隋唐君主专制亟需加强,谋求国家统一,在官僚设置上必须提出新构想。隋唐对于魏晋南北朝进行了继承和完善,设立了三省六部制。请一名同学朗读一下第二子目第二自然段。师:通过同学预习绘制出的结构图,思考一下三省六部制较三公九卿制创新在何处?【学生活动】预习中绘制出三省六部制的结构图,并结合所学知识,认识到三省六部制是有一个变化过程的。生:(拟)三省六部制丞相之职由三人共享,分工更加明晰,程序更加完善。师:加强皇权统治的同时又为其加上了理性的约束,我们也称之为谋与断的分离。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一直到清朝依然设置六部。我们能够看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治理在不断探索与调整,也能看出,隋唐的盛世得到了有力的保证。三、赋税规范化【教师活动】介绍国家经济的增长必然进行赋税制度的改革。师:国家中枢的合理运转,大量人才的中心效力,这对国家财政提出了考验。中国古代财政的增长,必然要调整什么?【学生活动】思考问题生:(拟)赋税制度。【教师活动】介绍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经济背景。师:魏晋南北朝至社会情况不断变化,赋税制度也必须顺应潮流,应运创新。请同学们关注教材,填写表格。生:(拟)隋朝的赋税制度是租调制,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唐代对于隋首先是继承完善,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师:同学们要理清,租调制与租庸调制都是赋税制度,而建立在土地制度均田制的基础上。师:请同学们结合材料思考,二者最明显,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生:(拟)庸。师:同学们重点抓得很好,那么租庸调的进步意义是什么?【学生活动】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生:(拟)以庸代役,农民生产时间充分。师:请另一位同学做一做补充。从中央财政来看有什么改变?生:(拟):政府中央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师:我们能看出,这一时期的赋税制度趋势是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以及中央财政收入。【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就全面认识两税法进行交换意见。师:我们给予了租庸调制肯定,但为何税制又有变化?结合教材42-44页及导学案所提供材料,全面认识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和内容。小组探究,给予两分钟的时间。师:请第一组的同学谈一谈对背景的认识。生:(拟)土地兼并逐步摧毁了均田制,农民失去纳税的条件。生:(拟)租庸调呈现种种弊端,户口不实,税制不公,贫富分化人口增加,苛捐杂税,百姓负担过重。师:土地制度均田制逐步崩溃,中央财政困难需要解决。780年,唐德宗采纳杨炎之法。请第二组的同学谈谈两税法的内容。生:(拟)师:评价又该从什么角度去认识,想一想我们刚才所学的科举制的评价。生:(拟)利大于弊。增加了国家财政。师:很好,他看到了两税法的主要目的。还有同学吗?生:(拟)弊大于利。承认了土地兼并。师:同学们需要提炼归纳材料内容,整理概括;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师:结合表格教材中两税法的内容,中国古代赋税制度至唐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给予一点时间思考。生:(拟)赋税标准从人丁转变为了资产。师:这是两税法最大的改变,还有吗?生:(拟)对象范围扩大了,从不定时变成了定时。师:同学们总结得不错。 渗透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育锻炼学生答题能力,培养辩证思维。深化学生知识点记忆。强化学生知识结构,复习过去知识点。理解中枢制度理性化的趋势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历史必然。帮助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历史不是割裂的,其发展过程就注定了制度也具有一定延续性。落实重难点提高学生史料实证能力,一份史料说一份话;同时培养学生辩证思想与总结能力。提高学生图表分析能力,强调基础知识。
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从人才储备、中央职官、中央财政三方面学习了魏晋南北朝到隋唐的制度创新。认识到制度创新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提供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隋唐之变孕育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鼎盛和繁荣。从这一“历史的出口”走出了生气勃勃的中华民族,同时也迎来更强大完善的专制集权体制。这种守正创新内含着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智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也体现在国家制度建设和治理理念上,我们需要贯通古今治理智慧,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掌握历史主动,才能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业布置 师:有学者评价,隋唐时期的政治文明是“集前代之大成,开未来之典范”,请,那就请同学们围绕本课学习内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思考提出你的观点并进行论证。下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于学情把握存在问题,部分问题提问的设计不够有梯度性,学生理解起来困难。要学会追问,充分进行预设。就整节课来说学生积极性不高,在以后授课中要考虑学生兴奋点与兴趣方向之所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