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纲要(上)——《辽夏金元的统治》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
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上接两宋时期的政治与军事,下述辽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承上启下,概述了辽夏金元几个少数民族政权建设的历史沿革和政治制度建设。共包括四个子目,分别是“辽和西夏”、“金朝入主中原”、“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和“元朝的民族关系”,从时间上可以划分为辽宋夏金民族政权并立时期和元朝的统一,从内容上则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个维度。
基于课标要求,教学中应在介绍这一阶段发展脉络的同时,突出不同时期的重要制度,特别是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此外也要注意凸显制度建设与国家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展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高一年级学生具有以下优势和不足。首先,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辽夏金元的政权更迭和制度建设等基本史实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了解;但是与此同时,学生尚不具备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事实的能力,对制度建设与变化的原因缺乏理性分析,无法深入理解这些制度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影响,需要教师引导分析;此外也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感受中华文明的多彩性和凝聚力。
四、教学目标
1.根据时间轴自主学习,知道辽夏金元政权的更迭脉络与发展概况,树立时空观念意识。(时空观念)
2.学会解读材料与提取信息,理解“猛安谋克制”、“南北面官制”、“行省制”等制度的基本内涵与特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3.能够围绕史料开展探究活动,认识到辽夏金元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借鉴汉族政权的管理制度上所具有得民族特色与发挥的作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4.了解各少数民族与汉族的交流融合,能够客观认识元朝的“四等人制”及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家国观。(家国情怀)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元朝的民族关系。
2.教学难点:辽夏金元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六、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分析法、讲解法、史料教学法
2.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展示高洪雷《另一半中国史》: 迄今被我们称作“中国史”的只能算是半个中国的历史。(因为)一直以来,大汉民族的历史被默认为主流,而55个少数民族特殊的文化风貌和历史变迁,只被只言片语地提及,并且,从未真正走入大众的视野。 ——高洪雷《另一半中国史》 教师:为什么说只讲汉族的历史只能说“半个中国史”?两宋时期,与之并立的辽夏金政权是怎样的?元朝的统治如何? 通过材料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问则使学生对辽夏金元的统治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讲授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第一部分:辽夏金元的更迭 自主学习: 【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和时间轴,标出框内主要历史事件。 【教师】这一时期的政权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多民族政权并立,长期与两宋对立;从分裂走向统一,和平局面为主导。 ※第二部分:辽夏金的统治 1. 辽——因俗而治 【过渡】契丹是鲜卑族的一支,唐末五代中原割据混乱时期,契丹就发展起来了;916年,耶律阿保机自立为帝,称天皇王,国号大契丹,后改称辽,建元神策,定都临潢。对辽朝统治者而言,如何治理已纳入版图的农耕文明区域成为当时要解决的问题。 (1)南北面官制度 【教师】那么,这一时期辽朝采取了什么措施或者什么样的制度来解决这一问题?请同学们阅读材料进行思考。 材料1: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 ——《辽史·百官志一》 材料2:胡人之官,领番中职事者皆胡服,谓之契丹官,枢密、宰臣则曰北枢密、北宰相。领燕中职事者,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 ——余靖《武溪集》卷18《契丹官仪》 【学生】南、北面官制度。 【追问】从材料中可以发现辽朝制度具有什么特征? 【学生】因俗而治。 【讲述】没错,因俗而治。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的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官服上也是如此,南面官穿汉服,北面官穿胡服。这反映出北方少数民族政权根据汉族风俗调整政策、因俗而治的新变化。此外,辽的政治中心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移,被称为四时捺钵。所谓“捺钵”就是辽朝皇帝在渔猎之地所设行帐(行宫)。皇帝狩猎时,朝中官员随行,皇帝在捺钵与南、北面官商议国事,捺钵成为政治活动中心。 (2)民族交融 【教师】展示张家口宣化辽墓壁画和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设问】辽国统治下的社会风貌是怎样的? 【学生】契丹人和汉人一起劳作生活,汉人在生活中与契丹交融。(“髡发”的契丹人和束发冠的汉族人一起劳作生活,“髡发”指的是将头顶部分的头发全部或部分剃除,只在两鬓或前额部分留少量余发作装饰。) 2. 金——胡汉相劝 (1)疆域的变化 【展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1111年)”和“金、南宋、西夏形势图(1142年)” 【教师】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脱离宋朝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大夏,北宋灭亡后,西夏向金朝称臣,仍然保持事实上的独立。西夏的统治方式表现为兼容并和:既保有汉式官称,同时也有一套本民族的称谓。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的金朝举兵灭辽,两年之后又南下灭掉北宋,定都中都(今北京),这一时期金朝的疆域是怎样的?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东西面积减少,南北面积扩大;南下深入;深入中原腹地等。 (2)猛安谋克与“大定之治”(小组讨论) 【教师】统治地区的深入与变化,使得统治措施也随之发生变化。金世宗是如何选择的?材料三四分别反映了他的什么想法?是否矛盾? 材料3:一日世宗召,问公(耶律覆):“朕比读《贞观政要》,见魏徴忠谏,恨不与之同时。近世如徴者独未之见,何也?”公乃感奋为上言:“徴辈不难得,特太宗不常有耳……愿陛下惩艾前弊,开忠谏之路,以通下情,则天下幸甚!” ——《尚书右丞耶律公神道碑》 材料4:(金世宗说)亡辽不忘旧俗,朕以为是。……若依国家旧风,四境可以无虞,此长久之计也。 ——《金史·移剌子敬传》 【学生】一方面,金世宗对魏徵十分赞赏,渴望可以像李世民一样实现盛世统治;耶律覆也劝谏金世宗去做唐太宗式的明君。另一方面又坚守本民族的风俗与文化。 【教师】金世宗阅读《贞观政要》以及对唐太宗的赞赏都表明他已经开始接触汉族文化并受汉族影响,金代确实也保留了唐宋的很多制度,像尚书省、枢密院等;但同时他也很注重保留本民族传统,推行了女真族特有的猛安谋克制,即“胡汉相劝”。猛安谋克制具体指的是什么?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请阅读材料,进行总结。 材料5: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壮者皆兵,平居则听以佃渔射猎习为劳事,有警则下令部内,及谴使诣诸猛安、谋克征兵。 ——《金史·兵志》 【学生】猛安意为千夫长,谋克为百夫长。它既是一种基层制度,也是一种社会组织与军事单位。 材料6:税不及什一,两税之外,一无横敛。不数年间,仓库充实,民物殷富,四夷宾服,以致大定三十年之太平。 ——《滏水集》 材料7:当此之时,群臣守职,上下相安,家给人足,仓廪有余,刑部岁断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 ——《金史·世宗纪》 【追问】这一时期的社会治理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学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百姓自足…… 【教师】综合来说金朝统治时期,在吸取汉族政治制度的同时,又注重保留本民族传统,将猛安谋克插入原本汉族聚居地区,对华北地区进行有效控制,防范叛乱。这种制度,使得北方政局在宋金对峙的百余年间相对稳定,金朝进入鼎盛时期,出现了“大定之治”。 【过渡】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与汉族政权都在自己所控制的疆域内进行了一定的整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为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蒙古族是如何崛起的?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进行总结。 ※第三部分:元朝的统一与巩固 1.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自主学习:元朝疆域的变化与巩固统一的措施 【学生】驿道与驿站;行省制度;巩固边疆的措施:吐蕃与宣政院;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与西域;巡检司与台湾。 【教师】结合图片、地图进行梳理总结。 【提问】元朝采取的行省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小组讨论。 材料8: 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 元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打破了自然的疆界,……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割开,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 ——李怀孔《中国古代行省制度》 材料9:元朝的行省实际上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行省官员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 ——《中学历史教学史料汇编》 【学生】分析材料,小组讨论。 (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影响: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封建经济建设的组织和开展,促进积极发展;是中国古代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深远影响。) 2.元朝的民族关系 【过渡】蒙古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即根据各地不同情况,“因其俗而柔其人”,采取差别对待的措施。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四等人制”。 【讲述】四等人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其中色目人是指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夏、畏兀儿、回回等;汉人主要指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和女真;南人是指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展示】耶律家族婚姻情况表: 【提问】耶律家族一、八、九世代人的婚姻对象具有怎样的特点?耶律铸的婚姻对象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耶律家族开始主要与契丹以及汉族通婚;但是到耶律铸时期也就是元朝统治时期,婚姻对象不仅没有限制,反而随着民族交融的加深逐渐多元化。) 【总结】虽然元朝存在民族矛盾,并实行民族歧视政策;但只是差别对待而不是严格的等级划分,并没有完全阻碍这一时期的民族交融,日常生活中不同民族之间相互交融与影响才是常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影响也逐渐减弱,1368年元朝灭亡后,部分蒙古人与色目人留居中原,更是极大的促进了民族间的交融。 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建构本课的知识大背景。 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理解南北面官制度。 通过观察分析壁画,感受辽代因俗而治下的民族间的交融。 通过简单的地图对比,体现辽金两朝在空间上的转换,并由此引出对金代在统治方式上的变化的思考。 通过材料分析,认识到金朝统治方式的特点:“胡汉相劝”,提升材料学生分析与解释能力。 感受这一时期的社会情况,认识金朝统治时期社会治理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史料实证意识。 自主学习,加强学生对课本的重视,培养其阅读和概括基础知识要点的能力,了解元朝制度变化的必要性。 通过活动探究与小组讨论,学会分析材料,理解元代行省制度的特点与影响。 通过直观的图表解读与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元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做出客观评价。
(三)教学小结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课堂小结,梳理知识,情感升华:多民族统一的发展大势。 【学生】感悟历史,建构知识 升华情感,总结知识,更进一步理解辽夏金元时期的统治及其特点。
(四)课堂练习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出示问题: 1.据《辽史·百官志》记载,辽国以契丹传统制度管理契丹人,以汉人传统制度对待汉人,因俗而治。这说明了辽朝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
A. 南北面官制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行省制
2.《金史》记载:“赞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字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亦可谓有志于治者矣。”这表明金章宗(A)
A. 完善了金朝典章制度
B.开始推行内阁制度
C.治国理政不如金世宗
D.照搬金世宗时的律令
3.元朝行省体制下,各省重要事务必须上报中书省,由中央做出决定。但对于职务范围内的事务可以自行解决,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B)
A. 容易形成地方分裂割据 B.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兼顾
C.有利于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D.加强了对山东等地管辖 【学生】回答 通过简单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并了解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情况。
(五)课后作业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结合课堂讲授,查阅相关资料,思考元朝的统治给明朝留下了哪些遗产? 对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的一种迁移实践,同时为下节课学习进行铺垫。
八、板书设计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