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 同步练习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7 21:49: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与“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白虽然仕途失意,在诗歌方面却成绩斐然。他游览且用诗歌赞颂过不少地方,已成为旅游胜地。
B.李商隐的诗的朦胧美首先体现在主题的表现上,他并不明确指出所咏对象,也不直接道出诗歌的主题,给人一种似有似无、捉摸不透的感觉。
C.《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常被爱诗的人吟诵。然而它又是最不易理解的一首诗,自宋元以来,人们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D.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在鉴赏诗歌时,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语言等的揣摩,都是为了解读诗歌的思想感情。
3.对《李凭箜篌引》主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李贺通过诗歌来赞美李凭的精湛技艺。
B.这首诗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
C.诗歌形象鲜明,对音乐的描写,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真有形神兼备之妙。
D.作者直接描述了自己的真实感受,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陆游的作品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一个宋代遗老表扬他:“前辈评宋渡南后诗,以陆务观拟杜,意在寤寐不忘中原,与拜鹃心事实同。”然而,陆游全靠那第二方面去打动后世好几百年的读者,像清初杨大鹤的选本,方文等人的模仿,《红楼梦》香菱的摘句,无数书房和花园挂的陆游诗联都是例证。就此造成了陆游是个“老清客”的印象。这个偏向到清末才矫正过来,读者痛心国势的衰弱,愤恨帝国主义的压迫,对陆游第一方面的作品作了极热烈的赞扬,如:“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胡尘意不平!”
“扫胡尘”、“靖国难”的诗歌在北宋初就出现过。靖康之变后,宋人的爱国作品增加了,不过,陈与义、吕本中等人在这方面跟陆游显然不同。他们只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并没有投身在灾难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的壮志和弘愿;只束手无策地叹息或伸手求助地呼吁,并没有说自己也要来动手,要“从戎”,要“上马击贼”,能够“慷慨欲忘身”,愿意“拥马横戈”、“手枭逆贼清旧京”。陆游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譬如刘子翚的诗里说“中兴将士才无双”“男儿取封侯,赴敌如饥渴”,语气已经算比较雄壮了,然而讲的是别人,是那些“将士”和“男儿”。陆游的“鸭绿桑干尽汉天,传烽自合过祁连。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着鞭”,尽管他把自己搁后,口吻已经很含蓄温和,然而明明在这一场英雄事业里准备有自己的份儿的。这是《诗经·秦风·无衣》的意境,是杜牧《闻庆州赵纵使君中箭身死长句》的意境,也是岳飞《满江红》的意境;在北宋像苏舜钦和郭祥正的诗里,在南北宋之交像韩驹的诗里,也偶然流露过这种“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气魄和心情,可是从没有人像陆游那样把它发挥得淋漓酣畅。这也正是杜甫缺少的境界,所以说陆游“与拜鹃心事实同”还不算很确切,还没有认识他别开生面的地方。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刘克庄说陆游记闻广博,善于运用古典,组织成为工致的对偶,甚至说“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可陆游时常觉得寻章摘句的作诗方法是不妥的,尽管他自己改不掉那种习气。他说:“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弘大。……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他又针对“杜诗无一字无来处”的议论说:“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如《西昆酬唱集》中诗何尝有一字无出处?且今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但不妨其为恶诗耳!”刘克庄赏识的恰恰是陆游认为诗家的穷途末路。什么是“诗外”的“工夫”呢?陆游说:“法不孤生自古同,痴人乃欲镂虚空!君诗妙处吾能识,正在山程水驿中。”要做好诗,该跟外面的世界接触,该走出书本的字里行间,跳出蠹鱼蛀孔那种陷人坑。诗人决不可以关起门来空想,只有从游历和阅历里,在生活的体验里,跟现实碰面,才会获得新鲜的诗思。像他自己那种独开生面的、具有英雄气概的爱国诗歌,也是到西北去参与军机以后开始写的。
(选自钱锺书《宋诗选注》,有删改)
4.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选本还是摘句,清末以前的读者偏重陆游咀嚼出日常生活滋味的诗歌,就此造成了陆游是“老清客”的印象。
B.从陆游开始,文人们的诗歌创作中才有了“修我戈矛,与子同仇”的气概和心情,有了“扫胡尘”“靖国难”的凌云壮志。
C.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在他的作品集中,每首诗歌无一例外地表明了他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
D.陆游认为《西昆酬唱集》那种无一字无出处的创作方式,是诗歌创作的穷途末路。刘克庄赏识的正是陆游的这一观点。
5.依据本文,下列诗句不能体现陆游“拜鹃心事”的一项是( )
A.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B.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
C.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D.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6.下列关于陆游诗歌的创作特色的表述,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 )
A.陆游有着广泛的阅读面,善于用典故,却又不推崇多用典故。
B.陆游在诗中寄寓了投身沙场之志,与杜甫的诗歌意境相吻合。
C.陆游在早期诗歌创作中一味追求文辞华丽,以对偶工致著称。
D.陆游认为只有体验过丰富的现实生活,才能创作优秀的诗歌。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7.下列对这首诗的解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回顾年少时气涌如山,立下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看来,深感此志难成。
B.颔联一方面赞扬历史上两次辉煌的胜利,一方面追述平生最难忘的两段征战生涯。
C.颈联意气风发,暗用边塞名将李广、范仲淹自比,对于能够保国御敌,深感自豪。
D.尾联赞扬孔明:并借古讽今,讥刺朝中无人主持北伐。
8.这首诗“愤”感情是怎样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四、语言表达
9.课文题记可以是文章的内容、使用的手法与情感等。下面是一名同学为《虞美人》写的一则课文题记。请你为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写一则课文题记。要求语言优美生动,60字左右。
示例:春花开,秋月圆,人生美好的时光终有完结;小楼夜,东风起,李后主独自凭栏,难忘旧事;雕栏存,玉砌在,只是物是人非万般皆改;满腔愁,一江水,徐徐缓缓流淌至今。
五、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商隐在写作《锦瑟》这类诗时,往往以 的意象和曲折间接的笔法,交织渲染出迷离朦胧与扑朔隐晦的诗境,充满了绝美而难懂的魅惑力。诗前所冠尤其是“无题”之名,并不是因为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遭到无情的遗忘,导致其本题被流失而沉埋的结果;相反地,它是出自作者有意趋避隐讳的心态的产物,将具有指示和说明功能的诗题完全消解,从而让读者在缺乏人、事、时、地等具体指涉的情况下,连同创作者一起被引导到诗境的迷雾之中。
无题诗饱含的是一种 了人生总体情境的身世之感,由政治生涯的追求与失意,爱情方面的执着与落空等经验同时汇聚而来。此类诗作或许令人产生遗憾,但从那 的现实人生中所提炼出来的美丽与哀愁的结晶,无疑却更能将我们推向艺术审美的高峰,而 地直接从内心深处随之震颤低吟。这也许就是无题诗最动人的性质所在。
1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精丽华美 糅合 千疮百孔 不落言筌
B.美轮美奂 弥合 千疮百孔 不落窠臼
C.美轮美奂 糅合 遍体鳞伤 不落窠臼
D.精丽华美 弥合 遍体鳞伤 不落言筌
1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无题”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
A.全国电影院在疫情期间暂停营业,制片和宣发基本停滞,“失血”严重的中国电影行业,引起公众的普遍担忧。
B.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C.他们(指友邦人士)的维持他们的“秩序”的监狱,就撕掉了他们的“文明”的面具。
D.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获悉,“十一”长假以来,全市公园接待游客已达478万人次。
1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诗前所冠尤其是“无题”之名,并不是因为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遭到无情的遗忘,导致其本题被流失而沉埋的结果。
B.尤其是诗前所冠“无题”之名,并不是因为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遭到无情的遗忘,导致其本题被沉埋而流失的结果。
C.尤其是诗前所冠“无题”之名,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并不是因为遭到无情的遗忘,导致其本题被沉埋而流失的结果。
D.诗前所冠尤其是“无题”之名,在历史传承的过程中并不是因为遭到无情的遗忘,导致其本题被流失而沉埋的结果。
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D 6.B
7.C 8.(1)通过对比的表现手法呈现出来的。(2)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来。一是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被现实击得粉碎。二是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年华空老。
9.吴地精丝,蜀地桐木,精美绝伦的箜篌在李凭手中奏起旷世奇弹;生昆山玉碎、芙蓉泣露之响,起空山凝云、石破天惊之势;一曲终了,留下了悠悠余韵,借着“诗鬼”之笔流传至今。
10.A 11.D 12.B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