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人应当坚持正义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拳拳服膺(yīng) 倔强(jiàng) 道义 反驳
B.褒贬(bāo) 糊涂(tu) 论辩 枚举
C.内行(háng) 严谨(jǐn) 邪恶 以德报怨
D.勉强(qiǎng) 恫吓(xià) 监禁 无可非议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随着时间的变化,传统中某些成分会变得无处可用而逐渐淡化以至衰亡;生活中某些新的因素会慢慢积淀,并经过筛选、整合而成为传统的新成分。
B.比赛中,残疾人运动员勇敢地将肢体的残缺暴露在观众面前,第一次观看残疾人比赛的健全观众有震撼,有深思,也有不忍,是难以名状的。
C.这个国家平均每年有近20个天然湖泊消亡。专家指出,由于过度围湖造田,将大面积湖泊分割成小湖泊,是造成天然湖泊面积锐减的主要因素。
D.近年来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海外中心,成为讲好中医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的窗口。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真想到西班牙去看看西班牙女郎的头发是黑的,还是金黄的?《堂吉词德》作者(塞万提斯)的家乡是什么样的?
B.对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集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他们: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
C.在远走他乡、辗转天涯时,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远离家乡的人们会那么怀念故乡?
D.我们要怎样贯彻新《标点符号用法》?通知各校自行学习?组织骨干教师来培训?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视察一所学校时,他满脸凝重地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勉励人们战胜眼前的困难。
②这家公司本肩负着为国储粮、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任,却将粮食就地“空转”,套取巨额财政补贴,变管理为监守自盗。
③一些所谓的“高考满分作文”针对社会发展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大肆批判,看似针砭时弊,实则拒绝承认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努力。
④大国间发生贸易摩擦,通信业殃及池鱼,几家科技公司也被推至风口浪尖。
⑤他培育的这一水稻新品种,提高了产量,已经在广大农村泛滥成灾了。
⑥熊猫饮水,颇似酒徒贪杯,总是喝得肚皮隆起,而后安之若素地拖着笨拙的身躯,一摇一摆地向远处的箭竹林走去。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⑤ D.②③⑥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科学家们发现在过去一百年的时间里撒哈拉沙漠面积已扩大10%,这主要是由于自然气候循环和气候变暖所导致的。
B.今年的比赛从命题、决赛、海选到颁奖,都充分体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力求产生最佳的示范效应。
C.环境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得到人民认可的一个关键,要坚决打好打胜这场攻坚战。
D.建立监督机制非常重要,企业对制度的决策、出台、执行到取得成效的每个环节都纳入监督的范围,就能切实有效地增强执行力。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儒家很早就提出“仁民爱物”的观念,如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仁民爱物”,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意识。
“仁民”主要涉及仁道原则与人的关系,它意味着把这一原则运用于处理和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儒家的仁道原则基于孔子的思想:孔子思想系统中最重要的概念便是“仁”,基本含义则是“爱人”。当孔子的学生樊迟问何为“仁”时,孔子的回答便是:“爱人”(《论语·颜渊》)。所谓“爱人”,其基本含义即肯定人之为人的内在价值,并把人作为有自身价值的对象来对待。《论语·乡党》中记载:一次孔子上朝回来,听说马厩失火,马上急切地探询“伤人乎”?“伤人乎”所蕴含的真正意义,是把人看作与物或工具不同的、具有内在价值的对象。这同时体现了仁道的原则,而“仁民”,也意味着用这样的仁道原则来对待他人。
“爱物”则是将这一仁道原则进一步加以扩展、引申,运用于处理人与物的关系。对儒家来说,物虽不同于人,但它依然应当成为人珍惜、爱护的对象,对物的这种珍惜、爱护,与注重自然本身的法则及整个自然环境的保护联系在一起。对人类的活动,如捕鱼、狩猎,以及砍伐树木等,儒家特别强调要注重“时”。在动植物生长的时期,不能随意地展开渔猎、砍伐等活动,这是“爱物”的具体展现。可见,“爱物”关乎广义上的天人关系,其具体内容涉及外部自然与人的发展、人的需求之间的协调;由此,它也使儒家的仁道原则获得了更广的意义。
由“仁民爱物”,儒家又进一步引出“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观念。所谓“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也就是将人和世界的其他一切对象,即人和天地万物,都看作一个生存共同体。“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民胞”意味着将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作自己的同胞,并如同胞一般来对待;“物与”则是把人之外的其他一切对象视为息息相关的交往伙伴。
“万物一体”“民胞物与”和“仁民爱物”从总体上看便是要求在人和自然、人和天地万物之间建立起和谐、协调的关系,避免人和自然之间的对抗和冲突。近代以来,在天人关系的演进中,人之外的天地万物更多地被看作为人所利用、征服的对象。比较而言,传统儒学则更多地把如何维护人和天的和谐关系,看作天人之辩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种意识和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人和自然的关系来看,“天人合一”所指向的便是人和万物的和谐关联,避免仅仅把自然当作征服、利用的对象。
(摘编自杨国荣《政治实践与人的德性——儒学视阈中的为政和成人》)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在听到马厩失火后所探询的“伤人乎”是把关心的重点放在人上,体现了孔子用仁道原则来对待他人。
B.对儒家来说,人应当珍惜、爱护物,“树木以时伐”(《论语》)、“斧斤以时入山林”(《孟子》)都能体现传统儒家“爱物”思想。
C.“万物一体”“民胞物与”,是将人和天地万物都看作一个生存共同体;“民胞物与”是“仁民爱物”的具体引申。
D.传统儒学维护天和人和谐关系的意识,与广义上的“天人合一”观念能紧密地联系起来。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运用对比论证法,把近代较普遍的对天人关系的认识同传统儒学的相关认识进行对比。
B.文章多处引用儒家经典,以它们为论据进行论证分析,能有力地支撑论点,增强说服力。
C.文章采用总分式,从“仁民爱物”与“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同异角度展开论述。
D.文章第二段主要论证对象是“仁民”观念,论证时追根溯源,思维严谨,有理有据。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提出的“仁民爱物”,在如何对待人的问题上,体现了生态伦理的意识;在如何对待物的问题上,体现了仁道的道德意识。
B.“民胞”是把其他的人类成员都看作自己的同胞,“物与”则是把一切对象视为密切相关的交往伙伴。
C.“仁民”“爱物”都与仁道有关,“仁民”是仁道原则的运用,“爱物”丰富了仁道原则。
D.“万物一体”“民胞物与”与“仁民爱物”相比,侧重于强调人和世间万物是生存共同体。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萨达姆庭审答问实录(节选)
法官:姓名?
萨达姆:萨达姆·侯赛因。伊拉克共和国总统。(顿了顿)萨达姆·侯赛因·马吉德,伊拉克共和国总统。
法官:职业,伊拉克共和国前总统?
萨达姆:不,不是“前”。是现任。这是伊拉克人民的意志。
法官:已经解散的复兴社会党领袖。前陆军元帅。你的住址?
萨达姆:伊拉克的每间屋子。
法官:你母亲的名字?
萨达姆:索巴。
萨达姆:我是否可以澄清一点?
法官:可以,请。
萨达姆:你也得向我介绍一下你自己。
法官:萨达姆先生,我是伊拉克中央法庭的调查法官。
萨达姆:这样我就得问,你是伊拉克中央法庭的调查法官?是什么决议、什么法律组建了这一法庭?是联军吗?那么你是代表占领军的一个伊拉克人?
法官:不,我是代表伊拉克的伊拉克人。
萨达姆:但你是……
法官:前政权的一份总统令任命我出任这一职务。
萨达姆:所以你在重申所有的伊拉克人都应遵守伊拉克法律。以前通过的法律代表着人民的意志,这是否正确?
法官:是的,真主保佑。
萨达姆:因此你不应当在联军的管辖下工作。
法官:这是重要的一点。我是一名法官。在旧政权中,我尊敬这些法官。我正在恢复和继续我的工作。你和其他任何公民一样都得回答针对你的任何指控。
法官:这是一次提审。如果指控被证实,你就会被判决有罪。如果没有,那么一切都好。司法程序将带来正义。如果有证据,那么你将被判决有罪。如果没有证据,那么你将不会被判决有罪。直到现在,你只是被司法系统指控,所以……
萨达姆:所以,请让我发言,我不想使事情复杂化。你是一名法官?你是一名法官。法官尊重法律,他们根据法律做出判决?对吗?对吗?正义是一个相对的事情,对我们来说,正义是《古兰经》的遗产,对吗?我不是在谈论萨达姆,他是否是一名公民或是其他什么人。我不是想紧紧抱住我的职位不放,而是尊重人民决定挑选萨达姆作为革命领导人的意志。因此,当我说我是伊拉克共和国总统时,这并不是出于仪式或是不想放弃这一职位,而是在对伊拉克人民重申我尊重他们的意志。这是第一点。第二点,你将我传唤至这里来听取指控。让我来了解一些事。谁是被告?在一名被告来到法庭之前应进行调查。这不是一个法庭。这是调查。现在是调查。让我来澄清这一点。我希望你记得你是一名人民授权的法官。你判决我是否有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记得自己是一名法官。所以不要提占领军,这不好。以人民的名义审判,这很好。以人民的名义审判,这是伊拉克的方式。
法官:萨达姆先生,这是调查程序,调查程序。
萨达姆:从法律角度来说,你已获知我有律师,是吗?我是否在见你之前应会见律师?
法官:如果你给我十分钟,让我们完成这些正式手续,我会回答你的问题。如果你等一会,你会看到你的权利是得到保证的。
萨达姆:好的,继续。
法官:按照法律,萨达姆先生,调查法官将宣读对被告的指控,并按照法律向他解释所有的指控,法律第123、124、125条条款。第一步是,这些法律条款是否是由萨达姆签署的?
萨达姆:是的,这是1973年的法律,当时萨达姆是领导层的代表,他签署了这些法律。所以你现在用萨达姆签署的法律来审判萨达姆。萨达姆是人民。请看一下宪法机制吧。我不是一名律师,但我知道我精通法律。是否可以传唤一名由人民选举的总统并用根据他和人民的意志所颁布的法律来审判他?这存在矛盾之处。
法官:不,司法程序让我来澄清这一点。第一,我不是在考虑对你提起诉讼。我是在调查,我是和你一起在调查,质问你。第二,总统是一个职业,是一个职位,是社会的代表,这是对的。他也是一个公民。按照宪法和法律,如果一个公民违反了法律,他将受到法律的审判。你比我更熟悉这些法律。
法官:这些就是对你提出的指控。第一,使用化学武器蓄意杀害哈拉比贾的民众。第二,1983年蓄意杀害大量伊拉克民众。第三,在没有进行审判的情况下杀害大量政党成员。第四,蓄意杀害大量伊拉克宗教界人士。第五,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蓄意杀害安法尔的许多伊拉克民众。你有权辩护和回答。这是你的权利。现在我们进入关键环节。你已听取了法庭对你提出的罪行指控。你已被告知适用的法律条款。法庭也向你宣布了你的辩护和代理权、不回答任何问题的权利,这将不会作为指控你的证据。法庭还向被告赋予对证据提出质疑的权利。被告提出会见辩护律师,他的私人辩护律师在调查进行时出庭。因此,考虑到这一点,提审结束,调查将推迟举行直到被告与他的律师取得联系,下一次开庭日期另行宣布。你应该签署指控你的法律文件。这样我可以……
萨达姆:我签这些文件。但你对我的指控是我任共和国总统的职务所提出的。有关哈拉比贾,我过去曾在电台听说过此事……在我任总统期间对哈拉比贾发动了攻击。
法官:这只是法律事务,你有权等到有律师在场时再回答这一问题。
……
萨达姆:请允许我在律师到场后再签署文件。
法官:这很好。中
萨达姆:我为自己辩护。
法官:是的,作为一个公民,你有权利。但是你得签署这些权利的保证文件,你已被告知这些权利。
萨达姆:这不是法庭程序的一部分。
法官:不,这是法庭程序的一部分。
萨达姆:不,我将等到律师在场时签署文件。
法官:那么你可以走了。
萨达姆:完了吗?
法官:是的。
9.从文中可以看出,在这次辩论中,萨达姆和法官各有输赢。请简要加以分析。
10.在法官质问“这些法律条款是否是由萨达姆签署的”之后,萨达姆采用了怎样的辩护手法?这一手法是否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四、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苏格拉底之死
柏拉图
说完这番话,他站起身到另一间屋子去沐浴。克利托跟随着他,但却要求我们大家等在这里。我们边等边讨论刚才的谈话,接着又为降临到我们身上的这个巨大的不幸而悲哀,因为我们都将他视为慈父,失去他会使我们像孤儿一般无依无靠。当他沐浴完毕后,他的孩子——两个小儿子和一个较大的儿子就被送到他的身边,他的妻子也来了,克利托陪着他们。苏格拉底向他的妻儿说了一些临别的话。接着,他让女人先离去,他本人又回到了我们中间。这时太阳快要下山了,因为他在隔壁的房间呆了很长时间。他坐了下来,但没再多说什么。这时,11人陪审团的随从走了进来,他站在苏格拉底面前说:“苏格拉底,我绝不愿意因为你曾咒骂过我而找你的碴儿,因为我发现你在这里所有的日子都显示出你是最高尚、最仁慈的。现在,你已经知道我带来的是什么消息了,我们即将永别,我希望能像你一样轻松地面对这一噩讯。”但他无法抑制自己的眼泪,只得转身走了出去。苏格拉底抬头看了看他说:“我也向你道别了,朋友,我将按你所说的去办。”接着他又对我们说:“这是个多么好的人啊!自从我被关进这里之后,他就时常来看望我并与我交谈,他是那些人中间最善良的一个。你们看,他是多么真诚地为我而哭泣!但是克利托,请你过来,让我们来执行他带来的命令吧,如果毒药已经准备好了,就让他们把它拿来吧;如果还没准备,就让他们快些。”克利托说:“但是我想,苏格拉底,现在太阳还未下山呀!我知道有些人是很迟才喝毒药的,他们一直要拖到最后时刻。同时,他们总是先大吃大喝一顿,甚至还要享受一下他们最喜爱的活动。请你别太匆忙,现在还有时间啊。”
苏格拉底说:“克利托,你提到的那些人在按他们自己意愿这样行事时,他们是正确的。因为他们相信那样做是有益处的。而我不像他们那样做也是对的,因为我觉得推迟些喝毒药并没有什么益处。如果我死抓住生命不放,企图苟延残喘,那我就会瞧不起自己。我生命的最后时刻已经来临,我不愿意躲避。来吧,按我说的去做。”
克利托不再说什么,他对站在不远处的一个男孩点了点头。这个男孩跑了出去,过了很长时间他带着一个端着毒药的男人走了回来。苏格拉底对来人说:“好吧,朋友,关于这类事情你一定知道得很多,我该怎么做呢?”那人说:“没别的,你只须将毒药喝下去并来回走动就行了,当你感到双腿沉重时就可以躺下了。”
这时,他将杯子递给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瞧了一眼手中的毒药,依然显得十分平静,他脸色没变,手也没有颤抖。他又抬头睁大眼睛看着那人,就像他平时习惯的那样,他说“我是否要洒一些毒药在地上敬敬某位神灵?”“苏格拉底,我准备的毒药刚够一个人喝的。”“我明白了,”苏格拉底说,“但我觉得我还是应该向那些神灵们祈祷,因为离开尘世对我而言实在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说着他就将杯子举到唇边,带着宁静而欣慰的神色将杯中的毒药一饮而尽。在此之前,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还能忍住自己的眼泪,但当亲眼看着他把毒药喝下去时,我们的泪水就像决了堤的水一样涌了出来。我用袍子蒙住头,独自哭着;我不是为他而哭泣。我是为自己竟会失去这样一个好朋友的巨大不幸而哭泣,克利托在我之前就已站起身走开了,因为他难以忍受这巨大的悲痛。但阿帕罗道鲁斯却失声号啕起来,这使我们都悲痛欲绝。只有苏格拉底本人是个例外。他说:“这是干什么呀,你们这些古怪的人!我正是不愿看到这种情景才把女人先送走的。我听说一个人最好是在沉默中死去,所以我恳求你们安静并勇敢些。”这时,我们才对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大家尽可能地控制住啜泣。他来回走着,过了一会儿他说感到双腿非常沉重,于是脸朝天躺了下来,因为这是刚才那个送毒药的人对他的忠告。一个监督死刑执行情况的狱吏把自己的双手按在苏格拉底的身上,过了一会儿他摸了摸苏格拉底的脚和大腿,然后使劲掐了掐他的脚。问道:“你能感觉到疼吗?”苏格拉底回答说:“不。”他又掐苏格拉底的大腿和身体的其他部分,一边掐一边告诉我们,一股寒气正在慢慢地上升,苏格拉底的躯体正从下往上开始僵硬。接着他触摸了一下苏格拉底的身体说:“当寒气到达心脏时,他将死去。”说着,他将盖在苏格拉底脸上的布揭开。苏格拉底说——这是他最后的话了:“克利托,我还欠伊斯科莱普斯一只鸡,你一定替我还给他。”克利托说:“我一定照办,但请你想想还有其他话要对我们说吗?”对这个问题苏格拉底没有给予任何回答。过了一会儿,他动弹了一下,当脸上的布再次揭开时,他的双眼似乎已经定住了。克利托看到这一情景,便帮他合上了双眼和嘴唇。
一切都结束了,埃切克莱特,我们的朋友,这便是我要说的一切,这个我们熟悉的、最好的、最聪明的、最正直的人离我们而去了。
11.同样是“哭”,苏格拉底对学生和朋友的“哭”提出批评,对监守的哭却进行表扬,为什么?
12.本文有不少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找出几例,分析它们的作用。
13.苏格拉底拒绝逃亡,从容赴死,有怎样的意义?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2.A
3.D
4.A
5.C
6.D 7.C 8.C
9.庭审开始,萨达姆咄咄逼人的气势数次压过了审讯的伊拉克法官,仿佛坐在被告席的是对方,甚至他还给法官上起了“法律常识课”。当萨达姆的一次以守为攻失败后,法官在庭审中占了上风,成功宣读了对萨达姆的指控。 10.萨达姆采用了以守为攻的辩护手法,先承认这些法律条款是自己签署的,然后指出用自己签署的法律条款来审判自己,是矛盾的。但是萨达姆的这次辩护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法官采用了反唇相讥的辩论手法,指出总统也是公民,也应该受法律的审判,并且嘲讽地说“你比我更熟悉这些法律”。
11.这是因为,在“我们”(苏格拉底的学生)的眼泪里,苏格拉底看到的主要是情感的力量,是人对肉体的本能留恋,他要求“我们”以哲学家的理性来勇敢地对待死亡。而在监守的哭声中,苏格拉底听到的主要是理性和公正的力量,他赢得了监守对公正原则的认同。 12.细节描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无论是他服药时的细节描写,还是服药后狱吏对他检查的细节,都详细而具体,读之如在眼前。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格拉底不惧死亡、视死如归的豪气和感人力量。 13.苏格拉底之死,具有如下意义:
(1)苏格拉底之死是他的“美德即知识”观念的最高体现,他用生命对真善和高尚做了最好的论证。
(2)他的死是对法律和正义的最高维护。
(3)苏格拉底的死向世人证实:用暴力和杀戮来控制人类的正义和言论是无效和无力的。
(4)以不屈服、选择死亡的行为成为历史上第一个为言论自由而献身的殉道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