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17:3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 高一 授课时间 40min
学情分析: 本课是学生高一开始学习新教材的第三课。高一学生正处在15-16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因此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他们在思维上已经逐渐由形象思维为主过渡到抽象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分析比较能力。而且,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秦朝的建立过程、建立内容、时间以及秦二世而亡有一定的认识,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由于学生之间的水平存在差异,因此仍需要串联基础知识线索。
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大纲:认识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以及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共分为三个子目,分别是秦的统一、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秦的速亡。其中第一子目为重点内容,难点是理解秦短命而亡的原因。从秦开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基本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模式,中国封建时代由此开始,并给后世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学习本课内容中的大一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概念对于理解其他王朝有着奠基性意义。最终秦因为暴政等多方面原因走向了灭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之后楚汉战争由刘邦争夺最高全国统治权胜利,两汉继之而起。
教学目标: 1. 能通过分析历史实物和资料中蕴含的信息,认识战后后期统一的趋势以及秦统一六国所具备的优势所在(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2. 能通过历史资料、教师讲述认识到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的由来以及具体内容(史料实证) 3. 能通过分析秦巩固统一措施产生的影响,强化对祖国的认同感(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4. 能通过分析史料以及课本内容,归纳总结秦灭亡的原因,并理解农民起义和楚汉战争的不同性质(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秦的统一措施,尤其是三大制度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 理解短暂灭亡的原因
教学方法: 讲授法、史料分析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 设计意图 设计时间
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 课堂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第三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
由与内容有关的文物资料导入,同时说明文物资料的价值
)战国以来,兼并战争不断,士兵出去作战需要自备物资,那么,长期的在外作战,时间久了,就会想念家乡和家人,并且出现物资匮乏的情况,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古代人要用什么方法能够既表达思念之情,又向家里索要物资呢? 一般是采取家书或家信的方式。1975年12月,湖北云梦睡虎地四号秦墓中出土了两份木牍,是秦士兵黑夫和惊写信给秦南郡(今湖北省云梦县)的兄长衷的一封信,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家信实物。那么,在信中呢,他们就说到:他们直接到淮阳进行辅助,攻打城池比较久,伤情状况不知,希望母亲能够给他们多寄点东西。而根据其他文献记载了解,这一时期正好就是秦灭楚第二年剿灭一些反动势力的战争。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秦在统一过程中的一些状况,也看到了一些下层的民众的具体情况。 课堂内容 一、秦的统一和建立 (
通过文物资料的应用和讲述,了解战国末期推动统一的因素
)那么,原来在进行兼并战争的国家为什么开始走向了统一呢?是什么推动了统一? 我们看到课本第14页的导言部分。战国中后期,在思想上统一成为了当时人们的共识。儒家思想家孟子就提出了“定于一”的思想,意思是只有统一才能安定。在战国末年创作出来的《吕氏春秋》也写道:没有统一就不得休息,也就不安定。这反映出了当时的人们都有一种渴望安定统一的思想倾向,不再想要经历战争。 此外,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以来,各地农业、工商业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之一即货币流通广泛,但我们知道,这个仅限于各国内部,对于各国之间进行交易的时候由于使用的货币不同,会带来诸多不便,就限制了经济的发展。比如秦国和楚国交易,就需要拿着秦国的方孔半两钱去楚国换成蚁鼻钱。因此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之后,政治的分裂对其产生了阻碍的作用。而这样的一个经济发展,也使得一个国家能够实现富国强兵,就为统一提供了客观条件。 在这样的一种客观条件下,为什么是地处西边的秦国完成了统一呢? (
继续通过地图、文字资料等进行分析,了解秦国能够实现统一

原因
)这里面有多种因素,我们先来看秦国的地理位置。秦国东南据崤涵之固,也就说有崤山和函谷关的天然屏障保护它,易守难攻;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到,有很多蓝色的线代表河流,流经秦国,中间浅色的是可以耕种的土地,也就是说秦国农业发展的条件还比较好。那么,究竟秦国的人民过的生活怎么样呢?“黑夫木牍”里这样记载:钱衣,愿母幸遣钱五、六百,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士兵要求母亲给钱五六百,布挑好的给最少二丈五尺。这些数据就反映出了秦国一个普通士兵的家庭也是比较富足的,人民比较勤劳,映射到全国,说明秦国的物质基础比较雄厚。这与秦国之前采取的哪些经济措施有关啊?哎,重农抑商;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 此外,黑夫木牍还说: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书信到了还要给他回信,并且必须要说有没有给到爵位。这儿提到了我们之前学到的什么制度?商鞅变法确立的军功爵制。通过军功换取爵位,秦国人培养起了尚武精神,勇猛作战,就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除了客观条件和变法运动外,秦国的统治者还做出了其他的一些努力。请大家快速阅读课本第14页的学思之窗和19页的问题探究,看看秦国统治者还做了什么?给大家4分钟的时间。 (
巧妙利用课本栏目内容,引导学生分析秦国统治者所作的活动,明白秦国统一的要素离不开人的努力
)先看学思之窗。李斯说到: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换言之,如果秦国不要人才被其他国家要走,就会危害到秦国的安全。由此,秦国广纳人才,强大自身,这些人才为秦国的统一出谋划策,比如张仪“六百里”的故事。 问题探究说的是秦国政治统治的优点。它说到:官员恭俭、敦敬、忠信,不结党营私;朝廷解决问题不拖沓。反映了秦国吏治清明,政府处理事情的效率较高。 由此种种因素叠加作用在秦国,使得秦国的国力强盛,超过了其他的国家,于是,推动了秦顺应人们的统一愿望和历史潮流,开始了灭六国统一天下的步伐……也就是说秦国最终实现的国力强盛的情况是推动其统一的重要因素。 (
了解秦国实现统一的史实以及建立秦朝的内容,通过努力,秦朝建立起来后,在民族交融和疆域扩大方面有所努力
)秦国按照远交近攻的策略,在BC230-BC221年,分化瓦解,按照韩赵魏楚燕齐的顺序相继灭掉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之后,秦国又征服了南方越族地区,设立了桂林郡、象郡、南海郡进行管理和统治,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西南夷的控制。新的民族成分融入到了华夏族的群体之中,统一过程中多民族也在进行交融,后来就逐渐地形成了汉族。在北边,秦朝击退了匈奴的进攻,并且在原有北方诸侯国旧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通过这些措施,秦国变成了一个东到东海,东北和朝鲜接壤,西到临洮,北达阴山长城一带,南到南海的幅员辽阔的国家。 二、秦的巩固 面对这样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就需要确立有力的政治制度与之匹配从而进行有效统治,并且这些制度,建立起了一个大一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
了解大一统的概念,从秦开始真正实现了大一统
)那么,何为大一统?在《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中记载,春王正月。元年是君主上位的第一年,春是一年的开始。王说的是周文王。为什么要先说王,后说正月呢?因为是王确立的正月。为什么要特别说到王正月呢?因为大一统。这里的大是重视、尊重的意思。也就是说,重视尊重周天子确立的大一统的国家。这是它本来的意思,这样的理念和理论基础后来引申为了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边疆、民族等要素的高度统一,也就说说从秦朝开始,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逐渐实现了高度的统一。 了解大一统之后,再看“君主专制”这个概念。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知道,君主专制就是皇帝实行专制统治,他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皇帝独尊,帝位终身,皇位世袭。秦朝最早确立了皇帝制度,从而实现了君主专制。那么,皇帝制度具体有什么内容?请大家看到课本第15页找出皇帝制度的具体内容。 …… 这里说道:皇帝有具体的规定和礼仪来突出独尊地位,也就是说皇帝制度的第一个特点是皇帝独尊。具体有哪些呢?我们来想一下。皇帝一般自称自己是什么啊?朕。皇帝要办事就要发布诏书。先秦时期本来的诏书称为命和令。秦始皇把命称为制,制就是皇帝颁行国家各类典章制度的重要文书。令称为诏,就是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都是文书的形式发布,称为诏书或者诏令,一般都要用玉玺在上面盖印。秦始皇认为自己受命于天,于是就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刻在玉玺上。由此可见,神权还是服务于王权/皇权。(回忆一下,我们之前做的题里面有一个锡命制度,或赐命制度,也是能够彰显周王的共主地位。) 并且还建立了相适应的名号制度。比如生前是尊号,纪年是年号,死后还有庙号和谥号。 (
学习了解秦朝皇帝制度的内容,并且联系之前做过的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皇帝的权力是最高的。也就是说第二个特点是皇权至上。 除此之外,皇帝的皇位是世袭的,遵循的是“父死子继”和“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这里就体现了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一种制度的影响?是宗法制。 皇帝制度的确立使得皇帝独尊、皇权至上和皇位世袭成为了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实现了君主的专制统治。 (
了解三公九卿制的内容,明白其为皇权服务的特点,与皇帝结合构成中央
)但是,管理一个疆域广大的国家只有皇帝一个人就有点吃力,就需要其他人的帮助。由此就建立了三公九卿制。三公指的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为主要的辅佐大臣,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管奏章,下达诏令,负责监察官员,太尉负责军事,不过在秦朝时侯还是虚职,军队军事主要还在皇帝手中;九卿分管具体的事务,比如奉常管宗庙礼仪,廷尉管全国司法;同时诸卿中还有君主私属性质的官员,比如太仆给皇帝驾车,少府是宫廷的总管。这些都表明了官员中有为整个国家服务的,还有为皇帝本人及家庭服务的,其职能设置体现了家国一体,仍然反映了周代政治制度带来的影响。 皇帝加上三公九卿就被我们叫做中央。 与中央相对的我们叫做地方。地方上,秦朝实行的是郡县制。为什么废除了分封制而采用了郡县制呢?我们看到秦朝廷尉李斯说到:之前分封的时候,随着时间发展,同姓之间的血缘关系逐渐疏远,互相之间攻击不断,天子不能禁止,就出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状况。现在实行郡县制可以保证安宁,也就说说郡县制相比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也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郡的长官有郡尉、郡守和监御史,县是县尉、县令和县丞。郡县两级的官员是由中央进行任免 (
了解与中央相对的地方基本制度郡县制,明白其实现了垂直管理及具体官员的职务,解释课本配图
)和考核,乡、里和亭负责民众和治安。由此秦朝就建立了一种从中央到地方进行垂直管理的地方制度。我们可以一起来看到课本第15页的里耶秦简户籍薄,在秦朝每个家庭都登记在户籍内,是征收赋役的依据,像我们今天的户口本。这样每个人都在国家的控制之内,不再像以前那样,天子不知道诸侯分封地区的人民状况。 那么,除了从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来看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外,它们之间还有什么区别呢?请大家结合之前我们学习的内容,看着这两幅图,分别从这些方面找出它们的区别。 (
将郡县制和分封制进行对比,给出对比项目,有学生自主完成对比填空,加深对秦朝一些先进制度创新的意义的认识
)从官员身份说,分封制下担任诸侯等的是贵族,而秦朝是官僚。选官来说,分封制依靠血缘,而秦朝依靠才能。即秦朝实现了从贵族/血缘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产生方式上,前者是世袭,后者是任命。任职时间看,前者终身,后者任期。经济来源上,前者依靠分封的采邑,后者领取朝廷的俸禄。管理程度和集权程度上,前者较弱,采用的是诸侯、卿大夫、士的这样一种分层管理的体制,而秦朝是垂直管理的体制,因此后者的管理程度比较强。联系之前,我们知道早期国家的特点中提到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到秦朝时期,通过郡县制,加强了地方控制,使得权力高度集中到了中央。 我们课本上还有一些秦朝采取的巩固政权的措施。比如统一车轨、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直道,颁布法律,编订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等等。 (
根据秦朝三大制度的内容,分类归纳总结秦朝建立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意义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秦朝建立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意义。从汉书这句话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秦朝建立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结束了分裂割据的战乱局面,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这样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的需要。而从柳宗元的这句话反映了秦朝的整个国家都归公家,也就是君主所有,公家相对于分封制的世家而言,把原来地方上贵族世袭管理变成了官僚选拔,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为后世所沿用。这两者实现后促进了疆域内各个民族的交流交往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发展,再也没有之前货币不通用的情况,影响非常深远。 探究一 在学习了秦朝的中央和地方制度等内容之后,请同学们探究秦朝的政令是如何产生和下达的? 产生/决策:皇帝为首加上诸卿等人的帮助,尤其是御史大夫掌管着全国各地的政治、军事和经济等信息,为决策提供了依据。除去御史大夫还有一个博士非常重要,“国有疑事,掌承问对”,为皇帝提供咨询建议。他们通过廷议或朝议最终决定处理方案。 执行:由三公传给各个郡县或者皇帝传给九卿再到郡县。三公与九卿之间不能传递消息。 由此,通过这样的探究,可以发现,秦朝的这一套制度还是比较有效率的,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国家大事基本掌握在皇帝手中,他本人的能力很大程度会影响这个国家的发展。 三、秦的崩溃与速亡 虽然,秦朝有较好的治理模式,但秦朝的统治非常短暂。 1. BC209,陈胜吴广起义,被称为历史上第一次大起义。农民建立了政权“张楚”。 为何要以“张楚”为号呢? (
具体学习了解农民起义的内容以及楚汉战争的内容,简单了解刘邦胜利的原因以及项羽失败的原因
)“复立楚国之社稷”、“亡秦必楚”:楚国对秦国的仇恨最深,残余势力最大,仇秦势力较多。而且大泽乡原为楚地,响应号召比较大,更有利于招揽人手,壮大队伍。 2.各个郡县杀掉其官吏去应和起义、数千人聚集起来、各个地方都在响应,起义迅速蔓延,也能看出人们对于秦朝统治的不满。 3. 陈胜吴广失败后,项羽、刘邦等反秦势力逐渐壮大,在BC207年,刘邦占领了咸阳,秦朝灭亡了。 4.秦朝灭亡后,纷争并未停息。BC207-AD202年,楚汉之争爆发了,这是一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斗争,最终刘邦取胜了。 为什么刘邦能胜利?《史记》中的《鸿门宴》。 刘邦:志向远大,赢得民心;“约法三章”,富有谋略;善于用人,听取谏言等。 项羽:刚愎自用,不善用人。 再来看地图,项羽盘踞的彭城地势开阔,容易被攻打,且四周无依靠;而刘邦依靠的南郑经济发展良好,积累了能够长期作战的资本,易守难攻。最终这些都导致刘邦获得了胜利,建立了汉朝。 (
简单根据课本及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短暂灭亡的原因
)探究二 秦朝为何二世而亡? 1. 阶级矛盾激化。(统治者做的种种都导致了这一后果) 2. 思想禁锢和控制。(是否坑杀了儒生呢?时代和作者的主观态度会对历史记载产生影响,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的历史记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认识趋于全面) …… 课堂总结 (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深化知识理解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秦国统一的原因和条件,秦朝建立后进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举措,并最终分析了解了它灭亡的原因。虽然秦朝二世而亡,比较短暂,但其在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建设及大一统国家的治理模式为后世治理奠基,影响深远。秦朝虽二世而亡,但留下的很多制度、文化等对后世影响深远,请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秦朝在其他方面做出的贡献 (
针对海水被污染原因与来源,相出相应的对策保护海水资源,接着讲述海水利用的内容,最后以实例感受海水淡化带来的好处。
) (
15 min
) 2min 5min 5min 3min 1min 2min 3min 3min 4min 5min 3min 4min 5min 5min 5min 5min
板书:
反思: 优点:利用新奇的史料作为导入,尤其是文物史料的应用,整体上讲述顺畅 问题:内容材料较多,学生理解较难;个别地方仍需重点多次强调
2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