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教学设计
学科 历史 适用年级 高一 学时 1
课型 新授课 教材 中外历史纲要(上)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课标分析:对比隋唐之前的选官制度、中枢机构以及赋税制度,分析其变化与创新的背景、过程及趋势、影响,认识到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教材分析】
从整体上看,依据课标对本单元的叙述,是要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第5、6课的了解是认识隋唐制度变化和创新的基础,同时,本课也是对第6课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内容的补充。从局部来看,本课分“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三个子目。分别从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经济管理三个层面介绍了隋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科举制强化了中央集权,三省六部制加强了君主专制,而赋税制度则成为了维护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这三个层面制度的变化和创新共同促进了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
【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2110班的学生。他们入学基础比较薄弱,但个体差异性大。在知识基础上,学生在初中时期已学过与本课相关内容,具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储备,对于本课学习较为有利,但学生的知识架构尚未形成系统网络,对于隋唐时期制度变化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在思维能力上,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此时期学生的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水平,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活动,对于隋唐时期制度创新的原因、影响能够进行抽象思维活动,且此时期已经经历过一段时间的高中历史学习,对于高中历史的教学和学习模式都已有所适应,但整体来说其抽象思维不够成熟,教师应予以引导。在发展需求上,学生不仅要求知识层次的教授,同时也注重对相关能力和素养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仍然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已有知识水平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
1.结合汉至唐的选官制度,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选官制度变化的原因、趋势及影响。2.依据汉至唐中枢政务机构的变化,从“历史解释”的角度认识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职能、运行特点及影响。3.搜集“租庸调制”“两税法”等史料,从“史料实证”的角度理解两税法前后中国赋税征收发生的变化。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本课题的教学重点是科举制度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租庸调制的内容和两税法的进步作用。首先,在理解科举制度的创立时,用希沃软件呈现“九品中正制”与“科举制”的对比表格,并请学生阅读书本,完善表格;另外,钱穆《国史大纲》史料为基点,分析科举制度的进步作用(素养立意);其次,在分析三省六部制时,运用希沃软件呈现“三省六部制”的机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核心问题,即三省六部制的职能、运行特点与影响分别是什么(问题导向);最后,通过时间轴表格的形式,引导学生分别关注魏晋至隋唐时期赋税制度演变过程及两税法的进步意义。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本课题的教学难点是两税法前后中国赋税征收的变化。设计“合作探究”问题:以《新唐书·食货志》、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明史·食货志》等史料为基点,并设计问题“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前后中国赋税征收发生的变化。(9分)”请同学以分工合作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突破本课学习难点。
【教学方法】
①合作探究法:以分工合作和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②史料分析法:通过示意图、文字史料的阅读分析,培养学生信息提取和总结概括能力;③文史结合法:以文学内容反思历史史实,加强知识的形象理解与记忆。
【教具】
2110班多媒体电脑,智慧黑板、希沃软件、移动手机及指示笔教学。
【学习环境及学习资源】
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新唐书》、《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六典》、《古代中国赋税制度》等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教学设备调试好。
【教学结构简要流程】
导入新课——呈现【课标与学习重难点】——【自主学习,基础过关】——讲授新课——【合作探究,重难点突破】——小结——巩固检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技术应用 设计意图
第一步课前 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具有本班特色的教学设计和导学案,导学案学生人手一份,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互动过程。 通过预习教材、完成学案,初步解决识记和理解问题,对本节课的疑难点形成初步认识。 打印导学案。 让学生提前做好预习准备工作。
第二步课中 明确目标 1.提前进教室在黑板上板书标题、课标、学习重难点。2.导入新课:以钱穆《国史大纲》为引语,并设问“隋唐制度的渊源在何处?它的前身是什么?又有哪些变化和创新呢?”从而导入新课。 1.结合导学案,齐读导入史料;2.明确学习课标、重点、难点及教学思路设计。 手写板书、打开希沃、投影仪。 1.了解任何制度的产生都渊源;2.明确课标、重点、难点及教学思路。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呈现课前三个问题:(1) 科举制选官标准是什么?它的创立有何进步意义?(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职能、运行特点与影响分别是什么?(3)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内容与影响分别是什么?2.摘选一份学生课前完成的学案,并通过手机希沃软件拍照上传电脑展示,请学生认真阅读上传学案,并鼓励学生上讲台对其进行点评。 1.根据学案要求,认真阅读摘选的学案,并在教材勾画相关重难点内容;2.自告奋勇上讲台对摘选学案进行点评,用时月1分半钟。 手机上传一份学生学案 1.监督学生学案完成情况;2.发现学生预习中的重难点。以便针对性上课。
新课讲授 一、选官制度的变与不变(一)选官制度的变:(1)请同学阅读书本第一目内容,完善表格(2)引导学生了解隋唐科举制的演变,并解释进士科与明经科的考试区别(二)选官制度的不变:摘选钱穆的国史大纲史料,并设问:根据材料结合书本p38第三段分析科举制度有哪些进步作用? (1)学生根据表格以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选官制度的“变”。(2)根据老师的引导,关于进士科和明经科知识做好笔记。(3)学生依据史料,根据教材的内容,并依据老师学法指导,可以得出归纳科举制的进步作用:促进阶级流动;扩大通知基础;提高官员素质。 希沃软件、投影仪。 1.通过表格制作和史料的阅读,强化学生对于科举制发展历程、影响的理解,认识到科举制对中央集权的影响。2.通过对选官制度发展趋势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总结概括的能力。
二、中枢机构的变与不变(一)中枢机构的变:(1)引导阅读书本第二目内容,完善表格。(2)引导学生理解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职能、运行特点与影响。(二)中枢机构的不变: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分析中枢机构演变趋势及目的 (1)学生根据表格以及所学知识,可以得出魏晋南北朝和隋唐的政权组织形式。(2)根据老师的引导,说出并理解三省六部制的职能、运行特点与影响。(3)学生归纳从汉至隋唐中枢机构演变趋势及目的:相权削弱,君权强化的趋势和加强专制主义的目的。(不变的是目的) 希沃软件、投影仪、手机投屏技术。 通过展示图片、文字史料,加强学生对于三省六部制发展演变的认识和三省职能作用的理解,认识到三省六部制既有对相权的削弱,对皇权的加强,同时也有对君权的节制。
三、赋税制度的变与不变(一)赋税制度的变:(1)两税法前后中国赋税征收发生的变化【合作探究,重难点突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赋税制度的变:通过表格对比租庸调制和两税法在不同项目的对比,从而得出两税法的进步之处: (二)赋税制度的不变:赋税制度不断调整变化的目的是什么? 1.认真与本小组成员讨论学案“合作探究”,并完善自己的学案;2.现场推荐小组成员的学案进行展示。3.请推荐小组代表上讲台进行点评。4. 通过时间轴的展示加深学生对于选官制度发展趋势的认识。5.按照要求,认真阅读书本P38第二段内容及史料阅读,完善表格;根据老师思路从征税标准、征税项目、征税对象、征税次数等角度,理解“减轻了人身控制、简化了税收名目、扩大了收税对象、明确了征税时间”的进步意义;6.阅读表格,跟着老师思考,赋税制度不断调整变化的目的?不难归纳:“确保财政收入,缓和社会矛盾,巩固专制统治。” 希沃软件、投影仪、手机投屏技术。 1.通过时间轴的展示加深学生对于选官制度发展趋势的印象,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2.通过史料阅读和对比探究,自主思考讨论两税法的内容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分析和概括能力,引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两税法的影响,突破难点。
小结评价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隋唐制度变在何处?不变的又是什么?”不变:维护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目的;变:维护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方式。 学生根据前面主干知识归纳出变与不变的核心。 ppt表格归纳 环环相扣,自行归纳“变与不变”的实质
板书设计 学生根据教师引导,再现主干知识,紧扣“变与不变”的核心,梳理本课内容,深化对于本课三个子目间的逻辑理解。 板书归纳 通过框架图的形式将本课内容完整、系统架构出来,深化认识。
课堂小结 以“变与不变”为本课核心,紧扣主题去认识隋唐时期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的变化创新,学习完本课后,我们需从整体上把握好赋税制度对于选官制度里中央集权加强和三省六部制下军职专职强化的经济支撑作用,这三者的协同“变”、“新”共同促进了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没有哪个制度是最好的制度,也没有那一制度能够保持不变,长存不灭,中国历代的制度都是每个朝代特定时代的产物,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一定要与时俱进才能长治久安。事异则备变,中国建党百年以来,也未有制度不更新而仍然存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涵也不断丰富,改革开放程度愈加深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作为新时代新青年的你们,我也希望大家可以同制度创新一样,能够做到自我创新与发展,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