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17:4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千流万壑总归宗,百业兴旺奠一统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
课标要求(2020年修订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单元要求: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的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治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本课要求:
在学习辽宋夏金元政治、军事的基础上,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认识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材分析
教材理解:
辽宋夏金元时期上承汉唐中古社会,实为近古社会的开端,其经济、社会地位在汉唐之上。本单元讲述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政治建设、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化繁荣,与一二单元汉唐时期、四单元明清时期联系紧密。本课辽宋夏金元时期的经济与社会,既受第9课、第10课政治建设的影响又反作用于政治建设,同时为第12课思想文化的繁荣提供了条件。
单元整合:
三、学情分析
通过初高中教材对比,学生初中已具备对本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认识(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生活),教学过程中就初中学过的知识简单掠过,重点在分析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社会变化的影响。
四、素养目标
1、通过辽宋金元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学习,理解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基本观点,并学会运用这些基本观点分析历史发展。
2、通过本课的学习,理解历时和共时的时空中,不同政权统治下的不同地区社会经济都出现了共同的进步因素;在建构时空观念和运用史料实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本课涉及史实和史事的解释。
3、通过本课的学习,形成辽宋金时期,国家虽然分裂对峙,但南北经济接续发展,最终为元的统一奠定坚实基础的认识,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由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
五、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宋朝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尤其是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宋朝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多种因素)
六、教学设计
设计思路:
以多元繁荣,交融一统为本课主线。从宋朝内部经济发展、社会变化;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等多个层面突出多元繁荣;最终由元交融一统,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助力,为明清建立大帝国奠基。
导入:
11-13世纪,(中国)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与前代比较。没有任何一个领域不显示出变化。
——(法)谢和耐《中国社会文化史》
【设计意图】与本单元前两课相联系,引出宋元经济。
环节一:百卉千葩,叹宋朝多元繁荣
经济重心南移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设计意图】 通过成都的经济发展拓展到整个宋朝的经济发展,引领学生进入探究一宋朝商业革命,由点到面,教会学生认知历史的规律。
探究一:宋朝的商业革命
探讨1:概括商业革命的表现
第一组材料:
1.唐朝开元通宝、北宋交子的图片
交子图中的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陌:百。此处当‘文’解)流转行使。”
第二组材料:
1.唐朝长安城、宋朝汴京城平面图
2.宋朝城市繁荣,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大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娱乐活动的丰富,夜生活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第三组材料:
《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商队;宋朝榷场分布图;宋朝海外贸易示意图
第四组材料:
——整理自贾大全《宋代赋税结构初探》
分组选材料,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宋朝商业革命的表现
【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利用不同类型的材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宋朝商业革命表现更全面丰富的认识。
探讨2:分析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1)根据材料分析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关系。
材料一: 只有种植业提供较多的商品粮食才能使行商坐贾,进行各项贸易活动,只有农业提供的农产品以及手工业提供更多的产品,商业活动才能兴盛起来。
——漆侠《宋代经济史》
再次利用《清明上河图》中的骆驼商队;宋朝海外贸易图;唐朝长安城、宋朝汴京城平面图分析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
【 设计意图】 通过典型的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分析出宋朝发生商业革命的原因,不仅使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而且能够运用史料来论证历史规律。
探讨3:简述商业革命给宋朝社会带来的变化
第一组材料:
第二组材料:
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
——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宋)郑樵:《通志》
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为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南宋)叶适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简述商业革命给宋朝社会带来的变化
【 设计意图】 小组合作,通过材料具体分析商业革命带来的变化,不仅使学生能将唯物史观用于历史探究中,而且学生能够多元分析历史事物,提高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
拓展提升:
历史事件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的共同结果,联系第二单元隋唐时期的所学内容及教材67-68页,多角度分析宋朝出现社会变化的原因。
【设计意图】 层层深挖课本,引领学生联系上一单元所学内容,从课本史料中分析出宋朝社会变化背后的多种原因,训练学生史料实证的能力。
环节二 包罗万象,观辽夏金的发展
探究二:辽夏金的发展
材料一: 辽太宗耶律德光(公元928—946年在位)在得到长城沿线燕云十六州后,他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他不以游幸妨农时,禁止扈从扰民和行军践踏禾稼。不但保护十六州地区的农业生产,也在适宜于耕种的草原地区发展农业。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1996年,经过国家文物部门的权威鉴定,这部西夏佛经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木活字印本,将中国木活字的印刷使用时间从元代提前到西夏时期。
——唐荣尧《神秘的西夏》
材料三:宋朝的榷场分布图
根据材料总结辽夏金的发展状况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政权经济发展材料解读,显现同一时空下不同民族政权的并立发展,理解历时和共时的时空中,不同政权统治下的不同地区社会经济都出现了共同的进步因素,肯定少数民族政权在历史发展中做出的贡献。
过渡材料:五代辽宋夏金时期,正是处于唐、元两个统一皇朝之际的分裂时期......这一时期的分裂与战乱,虽然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与痛苦,但是各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相互之间交往的加强,为新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白寿彝《中国通史》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学生认识到辽宋夏金,虽处于分裂时期,但其经济发展为元的统一奠定了基础,为引出探究三 元朝的交融一统做准备。
环节三 同源共流,识元朝交融一统
探究三:元朝的交融一统
材料一:元朝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元朝中外交通图
元朝大运河示意图与元朝中外交通图,反映了元朝怎样的时代风貌和时代地位?
【设计意图】由内到外,从元朝内部南北经济的交流到元朝的海外贸易的发展。学生了解元朝大一统格局下的内外贸易,感知元朝的盛大气象。
小结:
元以前的中国历史,包括汉唐在内,本质上属于“小中国”。到了元朝,加上此前辽金等北方政权的影响,中国才变成了“大中国”。在元朝以前“小中国”是常态,元朝之后“大中国”变成了常态。
——张帆《元朝开启了“大中国时代”》
【设计意图】通过“大中国”概念解读,认识到宋元时期边疆地区获得大致同等发展地位,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定型奠定了基础。升华情感认同中华民族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由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
教学反思
1.以多元一体,交融一统总结辽宋夏金元时期,角度新颖。
2.设计中除了体现宋朝的发展,也强调了少数民族政权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对于构建学生的国家观、民族观有重要意义。
3.但请学生自选史料、运用多种史料进行论证,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在课堂中具体实践和改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