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与解释 教师
课程标准及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 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了解中国任命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机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教学目标】 历史解释:(水平2)学生能够通过阅读鸦片战争的相关材料(原因、失败原因、影响),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鸦片战争的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使用相关材料和术语,对鸦片战争提出自己的解释;(水平3)能够分辨关于鸦片战争的不同解释;能够尝试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导致鸦片战争原因存在不同解释的原因并进行评析。 家国情怀:(水平4)能够通过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表现出对历史的反思,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更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问题;能够将历史学习所得,与国家的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联系起来。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本课作为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更是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一课,总共分为了“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开眼看世界”,教学内容的结构基本是按照战前、战中、战后分布,结构清晰,所以教学设计也基本沿用了这样的结构,方便学生学习。教师课前让学生充分预习,上课前通过名词解释先让学生有明确的认识,方面接下来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先通过现在中外对鸦片战争的不同看法和感受,导出“历史解释”的概念,引导学生辨别史实与解释,从解释中引入第一部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根据材料分析出鸦片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且能够通过对比对鸦片战争的不同解释,明白历史解释受立场的影响,并作出自己的解释。第二部分基本为鸦片战争的史实,学生初中比较熟悉,而且以记忆为主,但需要教师对其中一些有难度的名词进行解释,并且明确两次两次鸦片战争各自的影响。从影响出发,过渡到第三部分,从各方对鸦片战争的不同态度,将其分为“叫不醒的人”和“睁眼看世界的人”,并向学生说明林则徐等开明的士大夫的进步性和局部性。最后要求学生能够对整个鸦片战争作出历史解释,和前面的史实遥相呼应,再次回扣本课主题。在最后引导学生思考导入视频中中国对外国人贩毒的严厉打击,对比本课所学的“领事裁判权”,提醒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
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学生此前在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但根据平时与学生的聊天反馈来看,一些基础差的同学只能记得模糊的名词,而 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对日常做题和老师表述中“历史解释”的概念一知半解。而“两次鸦片战争”这课有其天然的优势,结构清晰,涉及立场和价值判断等问题,故而本课教师以鸦片战争为例,重点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106班同学日常上课氛围较好,偶尔会出现思维过于发散而收不住的情况,此外,他们学习基础普遍较好,但缺乏尖子,所以学生的回答可能不能一次到位,老师要注重引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爆发鸦片战争的原因和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比鸦片战争的不同解释并作出自己的解释
教学手段
【教学方式】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板书设计
两次鸦片战争的史实与解释 战前:西边有云携雨来 中国:侵略战争——铭记 国外:商业战争——忘记 战中:骤雨冥冥步转迷 战后:隐雷惊醒梦中人 叫不醒的国人——麻木、腐朽、封闭 开眼看世界的国人——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历史解释的概念,并根据初中知识,对重点内容进行思考。
课堂导入:播放中国处置外国人贩毒的视频,对比外国网友对鸦片战争的言论,提问:中英两国对鸦片战争的记忆大不相同。为什么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完全不同的观点?引出历史解释的概念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
请同学根据对史实和解释的理解,结合初中所学的知识,回答关于鸦片战争的史实是什么,对其的解释指什么?
历史史实:1840年,中英之间发生了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双方签订了《南京条约》。
被解释的历史:为什么是1840年?为什么在中英之间?这场战争为什么被称为鸦片战争?这场战争对战争的双方有什么影响?
【设计意图】利用中外对鸦片战争截然不同的言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历史解释的概念,直入主题。
一、战前:西边有云携雨来
(一)19世纪中期的世界与中国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预习,回答19世纪国际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以及中国对此的反应——“世界主要殖民主义国家将矛头指向中国,清政府对世界形势变化浑然不觉。”
师生活动:结合书本96-97页和初中所学,完成下列中西方对比图示。
政治 经济 军事 对外
世界
中国
(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奏折
材料二:我们在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时也很有必要将之放入现代历史发展大潮的背景中进行考察……
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他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师生活动:学生通过教师关于中国对英国从出超,到被鸦片毒害,转为入朝,白银大量流出等一系列史实的叙述,自行归纳出鸦片战争的原因。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材料一: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它(鸦片战争)不过.....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
--- (英)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1910年)
【问题探究】文中马士认为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你认同吗?
原因:中国禁烟运动导致战争发生;
性质:战争性质是维护贸易的商业战争。
此种历史解释的立场:殖民主义立场,西方价值观念;推卸战争责任,掩盖侵略性质。
我们对鸦片战争性质的解释:侵略战争
二、战中:骤雨冥冥步转迷
(一)鸦片战争
条约 内容 危害 对中国的影响
1842年 《南京条约》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割地、赔款 五口通商 关税协定 破坏领土主权,加重人民负担 利于列强商品输出,破坏贸易主权 破坏关税主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 《五口通商章程》 领事裁判权 破坏司法主权 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 《虎门条约》 片面最惠国待遇 破坏贸易主权
1844年中美 《望厦条约》 “巡查贸易权” 破坏领海主权
1844年中法 《黄埔条约》 居住传教权 租界的前身,为以传教为名的侵略奠定基础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预习,将鸦片战争之后签订的条约及其割让的权利梳理,由老师将其中重要的、常考的、不易理解的几个权利进行解释。
领事裁判权:帝国(资本)主义国家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亦称“治外法权”。
片面最惠国待遇:帝国(资本)主义国家侨民在当地的民事、刑事诉讼,所在国法庭无权审理,而由它派驻当地的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亦称“治外法权”。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结合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的条约,提问:“鸦片战争”怎么还来了第二次。
直接原因:亚罗号事件
根本原因: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英国提出修约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
师生活动:老师概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时间、双方、签订的条约和内容,以及二鸦的影响。
(三)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材料一:假设现在让华盛顿作中国的皇帝,让惠灵顿作他的将军,率领中国军队同英国军队作战,结果胜负如何呢?即使中国拥有大量的军舰大炮,也要被英国的土枪和帆船打败的。由此看来,战争的胜败,既不在于帅,也不在于武器,而完全在于一国之根本力量。
——福泽渝吉《文明论概略》
小组讨论:结合学案,请你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课前分发的学案,相互讨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3分钟后,老师开火车请学生作答。
客观原因:英国综合实力强大
主观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清朝统治者战和不定;前线指挥失当;运输效率低下;缺乏对西方的正确认识;思想迷信封建;民众愚昧无知。
三、战后:隐雷惊醒梦中人
(一)叫不醒的国人
材料一:鸦片战争接近尾声时,道光皇帝询问英国俘虏的三个问题:英吉利到底在哪个方向?从新疆出发,通过陆路能够到达英国吗?英国女王是否婚配?
——摘编自《清宣宗实录》
材料二:和议之后,都门仍复恬嬉,大有雨过忘雷之意。海疆之事,转喉触讳,绝口不提,即茶坊酒肆之中,亦大书“免谈时事”四字,俨有诗书偶语之禁。
——林则徐《软尘私议》
材料三: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 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治外法权,在道光时代的人的目光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领事裁判权是清朝官员主动提出,让英国官管英国人,避免麻烦。)至于协定关税,他们觉得也是方便省事的办法。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材料概括鸦片战争后各方的态度。统治者封闭愚昧腐朽,民众麻木不仁,普遍缺乏主权意识。提问学生是否有人民反抗的例子——三元里抗英,提问其性质,指明其局限性。过渡到睁眼看世界。
(一)叫不醒的国人
林则徐:1839年起,林则徐收集各国消息情报和国际知识,包括国际法知识,编成《四洲志》等书稿,被称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魏源:《海国图志》成书于1842年,近代中国最早介绍外国历史地理的书籍之一,魏源在书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徐继畬:《瀛寰志略》成书于1849年,介绍了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及西方民主制度。书中还附有中国、朝鲜、日本及临摹的欧洲人的地图。近代第一部世界地理著作。
【思考】这些知识分子的共同诉求是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得出结论——学习西方以求自强,继续引导学生思考其局限性,①西方的介绍并不系统全面,局限于学器物;②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付诸实践;③地主阶级的局限,维护统治。
师生活动: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内容,梳理之后,得出自己对鸦片战争的解释。老师进行整合,对课程进行升华,让学生对历史解释的价值有更好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随堂练习2】张卫东在《转折一—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水条约》为考察中心》一书中写道“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鸦片、在于白银和利益等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C )
A.英照工业革命后对外侵路扩张必然需求
B.中国人民的盖烟运动触怒了西方侵略者
C.中英在经济贸易上的利益冲实所导效的
D.中国控制茶叶的出口最终导致战争黑发
【随堂练习2】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后,咸丰皇帝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为中国之害”。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 C )
A . 把维护国家的尊严放在第一位
B . 认识到列强侵华的本质
C . 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 . 认识到列强派员驻京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