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18:0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揭秘“南海一号”的那个时代
教案
【课程分析】
一、课标要求
1.5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二、通史分析
本课是在《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两课“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等“政治与军事”史实基础上,对“经济与社会新变化”的叙述。下一课叙述“文化新变化”。
辽宋夏金元时虽政权较多,但从文明的整体看,宋朝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比周边少数民族政权都要发达些,所以此时的经济与社会叙述总体以宋朝为主,兼顾其他少数民族政权。宋朝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其他行业发展的基础。因北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引进占城稻和南方水气条件等因素的加持,宋代南方农业表现出轮作复种、一年多熟的技术进步。这不但使粮食产量提高,还使粮食主产区发生转移、经济作物扩种。农业发展直接促进了手工业发展。丝棉纺织、制瓷、采矿、冶铁、造船、酿酒、造纸、印刷等众多行业发展非常迅速。工农业发展使商品和社会价值总量皆增加,加上指南针技术的进步和国家财政需求,两宋的商业(尤其是外贸)空前发展。大城市数量和经济功能增强、草市演变为市镇、海外贸易活跃,推动了货币的变化。
农工商的全面发展必然促使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不但在空间上表现出“南重”,还在人口数量、人才比重和文化中心方面多维度表现出“南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人们嫁娶、职业选择、佃农经济地位等多个方面变化。当然,辽宋夏金元的自由程度提高相对汉唐是一种历史进步。但它也有历史局限性:在封建私有制下,普通人没有实现政治解放,获得的自由也不是真正自由。宋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与当今社会主义下的人民自由不可同日而语。
三、资源分析
1.教师用书
教师用书对“经济重心南移”、“租佃制发展”、“草市”、“榷场”、“交子”等都有详细的介绍,摘编这些材料用于课堂教学,对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很有帮助。
2.历史地图
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册》第24页“宋元经济发展”示意图对此时的粮食、经济作物、工矿发展和商业中心布局有详实的空间描述,第25页“经济中心的南移”内的“经济分布”、“人口的三次南迁”和“人才分布及南北人才比重”示意图等材料有利于学生形成时空认知,进而有助其充分地解释宋元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现象。
3.初中教材
部编版初中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9课叙述了南方开发、占城稻、茶棉种植等“农业发展”,纺织、制瓷、造船等“手工业兴盛”,开封、市镇、海外贸易和交子等“商业贸易的繁荣”。初高中教科书对比看,高中更突出对农工商空间整合,还增加了“人才比重”“文化中心”和“嫁娶观念”“职业选择”“佃农经济地位”等相对抽象的社会变化,突出经济变化与社会关系变化的关联。
4.待补材料
有关宋元外交国和外贸量数据、年税、瓷器质地等有助学生准确理解必备知识的具象材料还有待从众多学术著作中去寻找。司马光《资治通鉴》、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李云泉《略论宋代中外朝贡关系与朝贡制度》、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刘光临《唐宋变革与宋代财政国家》、刘冬媚《南海一号沉船——解读南宋海洋贸易的重要宝库》、李槐《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的结构变化研究》、周海鹰《南海一号待解的11大谜团》、央视纪录片《南海一号》等作品对理解本课有重大帮助。
四、教学目标
基于课标要求、此段经济社会史和我班学情,本课教和学的目标如下:
1.学生通过分析教师提供的“南海一号”和历史地图等情境,回到辽宋夏金元,综合运用地图与教材信息解释商业、农业和手工业发展。
2.学生借助历史地图和知识解释“经济重心南移”的系列表现,学习用第一手材料实证“社会变化”,尝试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指导下解释“经济重心南移”与“社会变化”的关系。
3.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人民创造历史”的价值认知;用古今对比,批判性地认识到“宋元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是历史的进步,但仍存历史局限性”,高度认可“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
五、重难点化解
1.重点
虽然初中对本课内容有所涉及,但从学生用“必备知识”和信息解释历史现象与规律的素养养成角度看,辽宋夏金元的商业繁荣和经济重心南移仍是本课的重点。教师用《中外历史纲要(上)历史地图册》第24、25页的“宋元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地图创设动态化情境辅助学生学习,更能帮助他们构建宋元必备知识网络。
2.难点
“社会变化”既新又抽象,是本课的难点。最好化解的方式就是用司马光、石介等人的第一手材料和学者研究数据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像历史学家那样进行史料实证”。
六、教学方法
本课巧用“南海一号”将现实与历史结合,以揭秘“南海一号”为明线贯穿“商农工经济表现”,进而揭示“社会变革”。在教师主导和组织下,学生充分用教材信息和PPT必要辅助情境,或独立思考或团队讨论,展开“任务驱动式教学”。
【课程实施】
七、教学设计
[导入]
教师以“南海一号”图文简介吸引学生注意力,带领其揭秘“南海一号”的那个时代,随即切入《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课题。
[展开]
(一)神秘的古船上发现了什么?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船从哪里出发?用PPT动态地图回顾辽宋夏金元空间位置后,了解宋元城镇分布和海外贸易线路等情境,“根据左图空间信息并结合教科书p61s末—62s3的信息,解释宋元时期我国城镇经济的特点。”探究上述问题后,用李云泉统计的“宋代来华朝贡国次”和“宋代市舶司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两则材料补证“宋元海外贸易”。图文并茂地了解榷场。图文并茂地学习宋元货币。 1.介绍地图,布置任务,观察学生学习,以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方式组织或辅助学生回答,纠正、追问和表扬,重视生成;板书课题、商业等信息。2.引导性补证“宋元海外贸易”。3.以“宋末铜钱巨额流通量”和“宋代年税”材料追问“宋代巨财表达方式”,过渡到货币学习,之后再过渡到农业学习。 1.观察地图,阅读课文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 2.回忆初中有关宋元海外贸易和货币发展知识,借助情境理解“交子”出现的必然性。 1.以“任务驱动”,锻炼学生提炼和运用图文信息归纳特点的能力。 2.以“师生对话”方式,调动运用已有知识描述历史现象。
[环节二]船员的“餐单”用刘冬媚统计的“南海一号”船员“餐单”情境,“根据教科书p60s1信息指出宋元时期我国有哪些种粮技术进步?结合左图等证据解释此时的农业发展新现象。” 1.介绍地图,布置任务,观察学生学习,以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方式组织或辅助学生回答,纠正、追问和表扬,重视生成。2.以“种粮技术提高所致富余劳动力和经济作物扩种必然首先促使手工业发展”过渡到手工业学习。 观察地图,阅读课文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 以“任务驱动”,锻炼学生提炼和运用图文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环节三]船员的“餐具”欣赏短视频内白如玉的“外销瓷”,“根据教科书p60s3、视频信息,并结合左图,从分布、风格、质地等方面指出我国宋元瓷器的生产特点。”了解纺织、矿冶、造船、造纸、酿酒发展后小结商业、农业和手工业,归纳“人民创造历史”结论。 1.介绍地图,布置任务,观察学生学习,以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方式组织或辅助学生回答,纠正、追问和表扬,重视生成。2.用动态地图简介其他手工业发展。3.用黑板板书,追问性引导学生得出“人民创造历史”的结论。4.以追问性过渡到第二部分“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的学习。 1.观察地图,阅读课文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2.根据教师引导得出“人民创造历史”认识。 1.以“任务驱动”,锻炼学生提炼和运用信息解释特点的能力。2.筑牢“人民情怀”。
(二)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四]经济重心南移尝试从空间角度解释宋元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特点后,继续探讨“从人口、人才和文化中心的角度解释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用“宋朝全国户数统计”,“以定量到定性方式证明经济重心南移现象。”以“南北方人才比重和文化中心示意图”数据“指出人才比重和文化中心变化,结合本课所学知识指出其根源。”以“中国古代状元籍贯统计(部分)”补证“人才重心南移”。 1.用电子白板手绘经济重心南移空间变化,布置任务,观察学生学习,以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方式组织或辅助学生回答,纠正、追问和表扬,重视生成;板书“经济重心南移”。2.引导性补证“宋元海外贸易”。3.以“人才群体变化促使人的思想变化”过渡到社会观念变革的学习。 根据教师手绘地图观察经济重心南移,阅读PPT图表和课文信息,思考、讨论和回答问题。 1.以“任务驱动”,锻炼学生用数据信息尝试“定量到定性分析”。 2.初步感受本课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的原理。
[环节五]社会变化用司马光《资治通鉴》“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男女去本通工商”、张海鹏论述的“佃农在约满后可自由迁徙,地主不得阻拦”等当事人第一手材料和学者研究实证“新变化,结合本课所学分析其根源。”探讨经济重心南移与社会观念变化的关系所反映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映经济基础”原理。 1.布置任务,观察学生学习,以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方式组织或辅助学生回答,纠正、追问和表扬,重视生成。2.引导学生分析经济重心南移与社会观念变化的关系。 1.阅读材料和课文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2.根据教师引导,分析经济重心南移与社会观念变化的关系。 1.以“任务驱动”,锻炼学生提炼文字信息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2.根据教师引导,学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的原理。
[小结与拓展]
结合PPT,回扣性总结:“本课以揭秘‘南海一号’的部分秘密为明线,了解了辽宋夏金元时期我国的商业、农业和手工业经济状况,进而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变化。”追问:“和今天相比,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普罗大众自由程度真的高吗?为什么?”两个本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古今对比,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批判性地认识到“宋元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是历史的进步,但仍存历史局限性;在封建私有制下,普通人没有实现政治解放,获得的所谓自由不过是有限自由,并非真正自由。宋人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与当今社会主义下的人民自由不可同日而语。”最后,以习近平“发展要坚持为民、要靠人民和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的论述,揭示古今不同制度下人民的不同地位,“以古照今”“以古衬今”,感受到身在盛世的自豪。
八、板书设计
一、发现什么
商业
农业
手工业
城市
货币
二、反映什么
经济重心南移
社会变化(阶级、观念)
人民创造
经基 上层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