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共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18:04: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从中共的成长历程看
详案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同学们有了解过全国的党员人数吗?
截至202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671.2万名。屏幕上给大家展示的是中共从建党到新中国成立的党员人数变化,其中标红的这段历史,我们看出他的变化趋势是——大起大落,于是就有了这幅1927-1937年的折线图以及这道高考题,问你:1928-1934年党员人数大幅上升的历史原因是什么?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要到本课中去找答案。请同学们齐读课标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师:本节课,我们将从3个方面展开,迷途寻路——南京国民政府的统与治,英勇抗争——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探索与实践,敢为人先——勇于自我革命 担当民族大义。
(过渡)徐中约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的前十年,内部纷争与外来入侵让其不得安宁,可谓是“内忧外患”,那么,刚成立不久的中国共产党此时面临的历史局面是怎样的呢?国民政府的统治又有哪些特点?共同走进第一章:迷途寻路,通过几个历史场景来一探究竟。
首先我们通过一节微课回顾一下北伐战争。(历史场景一)
师:北伐打击了封建军阀,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但是在北伐的后期,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412和715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0+W人,对幼年期的中共带来了重大损失和严重影响。(历史场景二)
清党行动之后,汪精卫领导的武汉国民政府与蒋介石领导的南京国民政府“宁汉合流”,确立了国民党的专制统治地位。1928年12月底,张学良在东北宣布改旗易帜,撤下了北洋军阀政府的五色旗,挂上了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至此,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中国。(历史场景三)在一系列有力因素的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初期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也收到了官僚资本不断膨胀的挤压,可以说是“在夹缝中发展”。(历史场景四)
与此同时,日军不断策划事变,加紧了侵华的步伐。皇姑屯事件炸死了东北王张作霖,918事变后侵占了东北三省。(历史场景五)
我们来做个小结:
师: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年轻的中共又该何去何从呢?
(过渡)毛泽东说:要发动群众,要恢复工作,要拿起枪杆子来武装保卫革命。一起来体会这一英勇抗争的过程。这里有三个问题,相信同学们在昨晚的预习环节已经了解了相关史实,请同学们相互探讨一下,进一步理清细节,梳理线索,我们请同学来进行分享。
(与学生交流并请同学作答!)
生:南昌起义——开始武装反抗,创建人民军队。
汉口八七会议——清算错误,指明方向
秋收起义——转变思路,走向农村
师:通过一个表格,我们再来对比一下这两次起义一次会议。
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也是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前总书记江泽民为英雄城南昌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
师:联系这两次起义,进攻的目标有南昌、广州、长沙,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大城市。
为何此时的中共这么执着于攻打大城市呢?
陈旭麓先生说:这是效仿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但是并没有成功。因为俄国革命时是一个主权独立且资本主义相对发达的国家,工人力量强大;而此时的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国国情不同,不能盲目照搬别国经验。
既然此路不通,中共选择了什么道路?如何来巩固的?
生: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师:在农村,中共又会面临什么局面呢?来看这组调查数据。
大部分土地都集中在谁的手里?
生:地主和富农
师:要获得广大贫下中农的支持,应该如何采取行动?
生: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也就是土地革命。
师:除此之外,还需要哪些措施来进行巩固?
生:根据地建设、武装斗争。
师:也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三者相辅相成。
在此情况下,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星星之火发展成了中华大地上的燎原之势,于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这是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
师:看到此情此景,如果你是蒋介石,你会作何感想?
生:着急!发起军事围剿。
师:毛泽东朱德领导反围剿,前几次都成功了,第五次,由于毛泽东被撤销了军事指挥权,由“左”倾领导人博古掌权,结果反围剿斗争失败。
面临被围剿的风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突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后进入贵州,在北部重镇遵义召开了重要的遵义会议,调整了领导岗位和战略方向。
生:明确——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
师:遵义会议是中共在没有共产国际的指示下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自身组织和路线问题,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了成熟。随后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些历史场景了。
1935年1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甘肃会宁,红军长征顺利结束。我们通过这首熟悉的《七律 长征》来感悟一下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
师:由此,我们就更能理解陈旭麓先生说的:中共领导的农民战争不同于旧式的农民起义,他具有更强韧的生命力和更深厚的社会基础。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中共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
这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对于【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新的革命道路,当时党内分歧严重。
师:你支持哪一观点?为什么?
生:从当时的国情来看,从历史实践来看,这条革命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正确的。
师:毛主席说: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那何为长征精神呢?他的内涵有哪些?
生:自主回答!
师:习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做了精辟的论述,请同学们齐读!
918事变后,日本加快了侵华的步伐,伪满洲国,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中国又该怎么办呢?
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师: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全体中国人停止内战,团结抗战,救国救民于水火。1936年底,张学良杨虎城向蒋介石发动了兵谏。和平解决了西安事变后,国共双方逐步达成了第二次合作,共同抵抗日寇的侵略。从南昌起义到西安事变,国共双方在国家民族大义面前,从对抗走向了第二次合作。
本课小结
时间轴
升华:近代以来,随着列强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社会各阶层也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救亡运动,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地主阶级的预备立宪,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等,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引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如今,我们已经完成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我们继续发扬长征精神,为第二个百年目标共同奋斗。谢谢大家!
下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