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泰山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姚鼐及“桐城派”;
2. 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基础知识,梳理文章脉络;
3. 结合创作背景,知人论世,探究姚鼐借“登泰山,赏红日”,抒发人生感悟的创作意图;
4. 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进行对比阅读,体会作者幽微的性情世界。
二、教学重点:
结合作者辞官背景,挖掘文章疑点,探究文章主旨。
三、教学难点:
对比阅读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体会姚鼐心境与表达方式的独特之处。
四、授课安排:
本文授课两课时,说课为第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姚鼐及“桐城派”简介;疏通全文文意及文章脉络;
(二)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主旨探究:
1. 问题导引:文章有哪些有违常理的疑点?(学生思考表达)
2. 疑点一:作者为何在除夕之夜登泰山?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待日出。
【链接创作背景:汉宋之争;
拓展素材:纂修者竞尚新奇,厌薄宋元以来儒者,以为空疏,掊击讪笑不遗余力。先生往复辩论,诸公虽无以难而莫能助也。将归,大兴翁覃溪学士为叙送之,亦知先生不再出矣……】
疑点二:泰山最高峰是玉皇顶,为何姚鼐偏偏说“最高日观峰”?
【链接“泰山情结”】
得出结论:本文是姚鼐的言志之作,是一篇寓情于景散文。
六、课后作业:
对比阅读《湖心亭看雪》(张岱),体会姚鼐《登泰山记》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