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景语皆情语——《登泰山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和鉴赏,领略文字描写的美好景色,学习写景角度和手法,培养崇高的审美情趣。
2.通过深度研读,探究语言背后隐藏的信息,探究作者藏而不露的性情,从而体会到作者淡定从容、圆润充盈的澄明人生境界。
教学重难点
1.赏析“泰山日出”等景物描写;
2.学习借鉴作者景物描写技法。
课前准备
本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学过一些文言文,掌握了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但本文在文言字词上、思想上有一定的深度,学生要在课前预习中反复诵读,解决文中“阴”“始”“望”“坐”“视”等词语的含义,掌握通假、词类活用、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能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泰山是中国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也认识到泰山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和历代文人的礼赞。我们还跟着清代桐城派领袖姚鼐,由南麓登,初循中谷,复循西谷,终至于泰山之巅。今日,我们将和作者一样守候在日观亭内,等待旭日东升,从作者的视角,共赏这美景。
二、自主品读 判断写景角度
朗读第3段,从文段中找出以下角度对应的写景的句子,填到表格中。
标志词 画面 远望与俯视 动态与静态 全景与特写
待日出 坐待日出图
稍见 云雾弥漫图
须臾 云线一天图
日上 壮观日出图
回视 诸峰回视图
检查课前作业,核对学案上任务一表格答案,屏幕展示。
三、合作探究 赏析景物描写
1. 教师先示范,后学生仿写,再小组内部交流,选出最优秀的一份,誊写在大白纸上,最后上台展示最优答案。
例:角度:(远望与俯视/动态与静态) 句子:“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赏析:(翻译诗句)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雾气似飘带。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若带然”把雾气比作飘带,设喻新奇,写出了雾气的轻盈和缥缈;“居”字写出了雾对山的深深眷恋,化动为静,给人一种特有的宁静和美好。
角度:( ) 句子:
赏析:
四、深入研读 体会作者情感
1. 带领学生回忆《湖心亭看雪》的情感,领悟发掘情感的方法。
湖中人鸟声俱绝……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张岱《湖心亭看雪》
从文章中对作者登泰山的艰难历程的描述和作者的生平、本文创作的背景来分析《登泰山记》的情感。
介绍姚鼐的写作理念和风格。
“文章之境,莫佳于平淡”姚鼐《惜抱轩诗文集》
“大抵作文,须见古人简质,惜墨如金处也”姚鼐《惜抱轩尺牍》》
点明主题: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寓情于景、含而不露。
五、课后作业
试着写一段饱含深情又含而不露的写景文字,游记或是片段亦可。(300字)
板书设计
登泰山记
姚鼐
比喻、拟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运用多种感官、想象
寓情于景 含而不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