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型型”课堂教学模式是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基本教学方法,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首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设计在单个的任务中,让学生以分组完成任务的方式会学习的核心内容。在学生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去发现,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经过思考,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内容含量大,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本节课重点需要分析的内容有政治上了解北洋军阀的统治及其特点;经济和文化方面认识到这一时期的上升与转变,经济史中的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文化史中的新文化运动是重点。学生情况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高一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涉及到的历史专业书和小说等都非常的多,学生对这部分内容还是很有兴趣的。学生平时接触到的小说、电视剧等又存在虚构成分,所以学生会存在比较多的误区,那么历史教师应该正本清源,为学生提供更科学的解读。
教学目标
总体目标: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变化。能通过史料分析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变化的原因(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史料实证)。能通过时间轴、文字、图片等资料,认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军阀割据的特点(素养目标:史料实证)。能通过阅读史料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评价,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认识到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与文化方面的转型与变化,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军阀割据的过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新文化运动的过程及影响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时间轴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多媒体(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史料研习、课堂讲授与教材阅读相结合
板书设计
第24课 北洋军阀政府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裂变:民主与专制的较量嬗变:波峰至波谷的时运激变:传统向新式的重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历史是延续的,但永远是变的,同一时代,社会条件在变化,主体也在变化,反之亦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一句名言导入,也是为了契合本课的“课魂”,奠定“变”的基调。
一、裂变:民主与专制的较量 学习任务1: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学习任务2:民国初年民主共和之路艰难曲折的原因是什么?学习任务3:分析袁世凯复辟失败的原因?学习任务4:图示反映了军阀割据时期的政治有何特点?学习任务5:结合时间轴,怎么理解孙中山的这则通电? 回忆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分析和解读图文材料 结合所给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提高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
二、嬗变:波峰至波谷的时局 概念释疑:民族资本主义:(中国资本主义)包括官僚资本、 民族资本,也包括外国在中国的资本。此处给出一幅折线图,通过折线图来与本课线索联系起来,变化的速度有缓慢之别。 学习任务1: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学习任务2: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概念的准确理解。学会看图表,归纳出答案。解读史料,提取关键信息。带问题阅读教材,归纳出答案。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三、激变:传统向新式的重构 学习任务1:结合材料,请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基础知识学习任务2:结合材料,请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学习任务3:结合材料,请讨论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知道并记忆通过已有知识并分析材料,提炼相关信息知道并记忆运用唯物史观看待历史问题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家国情怀价值观;蕴含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课堂小结 历史是延续的,但永远是变的,其变仅有缓、速、显、晦之别。历史是延续的,但永远是变的,因革损益,因时而异。
教学反思
内容的容量太大,如何利用四十分钟时间把内容讲的条理清楚,明白。学生自身有一定的野史知识,如何把历史学科知识与历史的趣味性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
PAGE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