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18:2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觉醒年代 · 青年群像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教学目标
1.唯物史观:能够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其中青年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2.时空观念:展示北伐路线图,紧跟革命青年步伐,引导学生了解国民大革命时
序,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3.史料实证:通过史料探究,认识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青年人面临救亡图存的
新选择。
4.历史解释:对本课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形成较为客观的历史认识或提出自己的见解。
5.家国情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感悟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精神,感悟知识青年在民族危机中所表现出的责任与担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的意义;
难点:国民大革命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视频)《一份特殊的警察档案》真实还原了新文化运动倡导者陈独秀在五四时期的一次冒险行动。从挥斥方遒的书案到散发宣言的街头,陈独秀走了多久?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近中国的20年代,因为那时的他们正青年!
一、启蒙与行动:他们从五四走来
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人身遵新陈代谢之道则健康,陈腐朽败之细胞充塞人身则人身死;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陈腐朽败之分子充塞社会则社会亡。
自觉者何 自觉其新鲜活泼之价值与责任,而自视不可卑也。奋斗者何 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视之若仇敌,若洪水猛兽,而不可与为邻,而不为其菌毒所传染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问题一: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对青年人提出怎样的要求?(问题引领,新文化运动激发青年人的自觉与奋斗,给中国以希望。民族危机之下,青年学生示威游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青年群体成为1919年中国的记忆符号。)
陈独秀不主张将五四运动定为单纯的爱国运动,因为它具有特有的精神,“就是(一)直接行动;(二)牺牲精神”,“直接行动就是人民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五四运动具有“牺牲精神”,指“行动”不能轻易达成目标,必以大的付出和牺牲去换取行动的结果。 ——摘编自陈独秀《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1920年
“群众运动必拌(伴)着个人运动,才显精神”。所谓个人运动“一是个人学行的砥砺,一是个人的牺牲”。因为中国是“一个无有组织的社会”,因此“改造社会”,“第一步是改造自己” ,“养成社会的责任心”,“先作零零星星的新团结,在这新团结中,试验社会的伦理,就以这社会的伦理,去粘这散了的中华民国”。 ——摘编自傅斯年《青年的两件事业》
探究一:五四运动具有哪些特殊的意义?(突出历史解释,师生互动,借助陈独秀的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对于青年人的意义——救国道路的再突破——思想启蒙与行动救国有机统一。)
劳动界诸君呀!十八世纪以来的“德莫克拉西”是那被征服的新兴财产工商阶级,因为自身的共同利害,对于征服阶级的帝王贵族要求权利的旗帜。……如今二十世纪的“德莫克拉西”乃是被征服的新兴无产劳动阶级,因为自身的共同利害,对于征服阶级的财产工商界要求权利的旗帜。 ——陈独秀《告北京劳动界》
问题二:五四运动之后的新文化运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突出史料实证,借助思想论战、报刊杂志等方式,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往何处去,青年群体面临选择。)
二、觉醒与选择:他们向信仰走去
“我对于绝对的自由主义,无政府的主义,以及德漠克拉西主义,依我现在的看法,都只认为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上是做不到的。“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论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用,单要采取这个恐怖的方法。”
——毛泽东(《新民学会资料》)
问题三:新民学会的目标是“改造中国与世界”,几经周折,青年毛泽东选择哪一个主义?(突出史料实证,借助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展现1920年代中国青年的信仰选择。)
(1)党的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党的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节选《中国共产党宣言》
探究二:为什么中共“一大”悬在半空,而中共“二大”就脚踏实地了?(突出历史解释,通过对比中共一大与二大,展现年轻的政党——中共的诞生与成长。)
三、试错与成长:何故青春不延年
问题四:陈延年是谁?(观看视频《以己之寿,延国家之年》,介绍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成员,展现青年群像。)
青年之一:陈延年
我们的党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从地上生出来的,更不是从海外飞来的,而是在长期不断地革命斗争中,从困苦艰难的革命斗争中生长出来的,强大出来的。
——陈延年 《告同志》
(教师介绍国民大革命背景)
青年之二:周恩来(最年轻的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教师介绍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通过青年周恩来的经历,阐释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特点。)
青年之三:周士第(黄埔军校一期生,叶挺独立团第一营营长)
(突出时空观念,通过北伐路线图,跟随叶挺独立团重走北伐路。)
“不要为国民党抬轿子,不要做国民党的‘姨太太’ 。老头子糊涂极了,他不相信工农力量,对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排斥共产党人的阴谋视而不见,不敢跟国民党右派斗争,将会把革命断送。” ——陈延年
问题五: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突出历史解释,分析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实现还不到两年半……到大革命失败也只有六年。在大革命失败时,毛泽东不到三十四岁,陈延年、周恩来、周士第等只有二十多岁。)
为加强党对农运的领导,陈延年和其他领导人在广州共办了六届农讲所,并亲自担任兼职教员,为革命培养了一批有组织领导才能的人才。在陈延年等党的负责人的关怀、支持和领导下,广东农运得到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农运先驱。
四、结语
1920年代的中国,是青年的中国,陈独秀、毛泽东、陈延年等无数的青年,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用自己的行动乃至于生命践行信仰。他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所有人,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安徽合肥有条延乔路,路的尽头是繁华大道!
青年觉醒,大道同行!
PAGE
3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