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18:20: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教材为基础,以2017年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课堂为依托,利用多种史料、图片、视频等方式丰富课堂教学,并借助地方史材料努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让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本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促进学生发展。在内容设计方面打破教材局限,从史料、情景入手,经过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必修上册《中外历史纲要》第七单元第22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本课通过三个子目,分别是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和红军长征,讲述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概况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历程。本课内容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由解决阶级矛盾问题走向解决民族矛盾问题的转折点,也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起点。学好本课内容对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有重要意义。学生情况分析本课学习对象为高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对本课的学习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长征故事也颇感兴趣,但对于本课中涉及到的重要知识点较为生疏,例如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中国革命新道路开辟的意义以及长征精神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该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历史比较、分析的能力,形成了主动学习的意识,能够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小组交流、协作讨论等活动,但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还比较差,需要教师不断地指导与培养。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思维和能力的衔接,从直观、鲜活、有趣、动情的角度出发,通过巧妙的设计达到历史思维的升华。
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唯物史观:通过了解南京国民政府在政治统治上的基本统一,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知道上层建筑会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发展。时空观念:通过时间排序、识别地图,学生能够说出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概况、红军长征的路线和过程,增强时空观念。史料实证:通过史料分析和小组合作探究,学生能够得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原因、意义,以及红军长征的原因、伟大意义,提高史料实证意识,知道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历史解释:以史料和教材为依据,对本课内容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学生能够揭示其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培养学生辨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家国情怀: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材料、观察图片等,学生了解和体会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探索革命新道路的艰难和伟大的长征精神,感悟长征精神在当代的时代价值,认识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为之不懈奋斗的历程,提升家国情怀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治、经济概况;“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含义、原因和意义;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长征精神。
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资源 历史图片 历史地图 文字材料 视频 多媒体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问题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小组合作探究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板书设计
第22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宁汉合流,专制统治红色割据,星火燎原战略转移,转危为安长征精神,照亮道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毛泽东和蒋介石对农民运动的不同意见的材料,进行对比材料一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材料二 以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大肆攻击农运是“痞子运动”、“惰农运动”、“糟得很”,指使反动武装摧毁农会,残杀农会骨干,镇压农民运动。——郑德荣,郭彬蔚主编《中共党史教程》师: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体,所以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核心问题。农民革命打击的主要目标是土豪劣绅、不法地主。而蒋介石集团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在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农民运动等一系列问题上意见相左,矛盾日益激化。蒋介石等国民党右派加紧反共,汪精卫控制下的武汉国民政府也日益右倾。1927年,他们先后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要想领导农民这一革命主体在当时的背景下开展革命,就对民主革命道路进行了新的探索。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以毛泽东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选择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注重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开辟了一条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新道路,使中国革命一步一步走向复兴。 了解感悟 对比学习,引起学生兴趣与思考,便于学生了解本课的学习要点培养史料实证的意识。
一、宁汉合流,专制统治 出示该时期国民党统治之下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图片,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述师:1928年12月东北易帜后,标志着北伐的结束,标志着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出示蒋介石政府为巩固统治,在政治方面专制独裁,拒绝分权的材料三民主义没有实现以前,如果允许各种主义,各个党派,在国里面活动,我们真正革命党—国民党就一定要失败!……不能够再许第二个党起来攻击国民党,使国民党失败。——摘自高军、李慎兆等编《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资料选辑》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563页。过渡:在经济方面,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基本完成统一,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示材料材料一 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各国相继放弃金本位,改换银本位,导致国际市场银价上涨,从1932年开始中国白银大量外流。1935年国民政府改革币制,发行法币,……国民政府币制改革获得成功。至1937年前,中国外汇市场一直非常稳定。法币政策实行后,刺激了国内生产,促进了国内市场的融合。——张宪文等《中华民国史》材料二 在改革币制的同时,国民政府在1935年还发起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6年,中国经济出现较大增长,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国家资本也稳步增长。这时国家资本刚刚与私人资本持平,产业资本略高于私人资本。——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设问:根据材料和教材内容,概括民族资本主义得以较快发展的原因。1.原因:币制改革:所有白银或其他货币必须统一兑换为法币,有利于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变化民族轻工业以及新兴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过渡:通过第一子目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南京国民政府在政治上专制独裁,经济上又不断压迫民族工商业的发展,致使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出示材料:“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师:这样的国民政府能带给中国一个怎样的未来?过渡:在这种情形之下,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开辟革命新道路的,使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带给中国一个崭新的未来。 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概况带着问题分析材料,思考回答思考回答 通过对史实的学习了解知道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唯物史观通过材料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意识感受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
二、红色割据,星火燎原 师:中国产党从国民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里,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应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决定将当时共产党掌握的武装力量集中到敌人兵力比较薄弱的江西南昌,以便发动起义。根据教材内容讲述南昌起义的过程、意义,八七会议中毛泽的讲话、内容,秋收起义的过程及该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的原因。出示材料:大革命失败之后,共产党人失去了城市。在退出城市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又得到了农村。这种得与失,在一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自觉选择的结果。执著于城市,在那个时候是非常自然的。因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只有一个榜样。那就是已经成功的俄国革命,而俄国革命正是从城市开始的,并且在城市首先成功。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师: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1927年秋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了农村包围城市的井冈山道路。根据教材内容梳理基本史实,如: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井冈山会师、几十块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设问:在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如何巩固政权?出示材料,知道土地革命的内涵及意义出示材料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材料一 经过了一次大革命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的半殖民地的大国,强大的敌人,弱小的军,土地革命──这是中国革命战争四个主要的特点。 ——引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材料二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设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的原因及意义。原因:是由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的。反革命力量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在农村的统治相对薄弱。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起来革命。意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阐明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师:由此可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过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虽然已经实践,但没有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出示材料: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红旗》(1930年5月)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设问: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选择上存在什么问题?师:有关革命道路问题,党内存在着严重分歧 了解、记忆知道攻打大城市是受苏联城市中心论的影响了解基本史实思考问答(进行土地革命)学生根据课前小组分组安排,分工协作完成对材料的分析,并选出代表阐述答案感受中国革命道路探索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思考回答 掌握必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解读史料的能力,客观理性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图形示意的方式理解土地革命的内涵,增强理解通过生生合作的方式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分工协作的团队精神和综合能力通过史料分析掌握认识历史事实的方法与途径
三、战略转移,转危为安 出示材料进行过渡:毛泽东谈到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造成的危害:“政治上既犯错误,军事上势必犯错误。没有好久,洋教条来了。他们是主张打大城市的,还有什么御敌于国门……结果就把根据地送掉。”——刘统《长征:历尽艰辛的求生之路》设问:红军长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是什么?师:根本原因:“左”倾思想在党中央占据统治地位,博古、李德等人执行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出示红军长征的地图师:1934年,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此后短短三个月内,红军损失过半,只剩三万人,处于危险之中。危急关头,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原定计划,立即改向敌人力量较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并在此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咱们贵州,是一块红色的土地,这里有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很多足迹。出示图片:师:在遵义会议之前有三次重要会议的召开为其奠定了重要基础,分别是通道会议、黎平会议和猴场会议。由于红军长征过程中途径黔东南,所以可以稍加讲述下黎平会议。黎平会议前夕,红军经历了惨烈的湘江战役,部队由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在此紧要关头,为确定红军的进军路线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会议,史称“黎平会议”。出示图片:结合教材内容讲解遵义会议的大致内容及其意义。出示地图:出示材料:材料一 长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材料二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设问:根据材料,概括红军长征的伟大意义。师: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折点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播种机革命新局面开始了。——新开始 根据材料思考观察图片了解、感悟掌握基本史实并记忆观察图片带着问题分析材料 培养时空定位素养结合地方史讲解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增强自豪感,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提升家国情怀素养。有助于学生感受长征的漫长与艰难,培养时空定位素养培养提取关键信息,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长征精神,照亮道路 设问:既然我们在这里提到了长征精神,大家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有哪些?师:明年将是纪念长征85周年。长征可以说人类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其中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有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都重视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对于当今来说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有利于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接下来请大家观看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引起热烈反响的新闻报道,看完之后请大家对长征精神的内涵进行补充。出示长征精神的内涵引用习大大的讲话进行过渡历史是不断向前的,要达到理想的彼岸,就要沿着我们确定的道路不断前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习近平设问: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是什么?师: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设问:如何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从学习今天这一课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师: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建设道路,坚持四大自信。在新时代,长征精神是旗帜,是火种,是号角,只有牢记历史使命,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才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带着问题观看视频思考研读材料进行思考思考回答鼓励学生展开思维多角度回答 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感悟红军老战士身上体现的长征精神引发学生思考,体会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前后照应,升华本课主题,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引发学生共鸣。
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最后课后推荐阅读,拓展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
教学反思
上完本课后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时间分配上略紧,需在再做调整;第二,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材料的时间较长,对问题的思考需加强引导;第三,注意课堂生成的利用,如若利用好将会是出彩之处。
PAGE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