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8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7-27 18:3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十单元《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第28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与发展》
教学设计(1课时)
一、教学主旨
1.单元刚要
本单元讲述的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1978年至今)的改革开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开创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正在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的基本历程。
主要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改革开放的历程及成就,从伟大的历史转折开始, 理清改革开放的基本线索和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以及改革开放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二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成功实践,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四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文化的形成过程及意义的系统认识。
2.课标要求
认识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认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认识“一国两制”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大意义。
3.教材分析
本课从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进程两个方面,说明改革开放的起步与深入发展;围绕“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说明完成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包括三个子目: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的进程、“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前两个子目是承继关系。第三个子目“‘一国两制’与祖国的统一大业”是改革开放进行过程中祖国统一事业发展状况,两者均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的重要内容。
4.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有关内容的学习,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相关内容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香港澳门回归、海峡两岸的交往等内容。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高一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辩证思维逐渐增强,身心发展趋向成熟,更希望探究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更深层次的内容,因此,教师需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逐渐培养起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5.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共同研读史料,认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的重要意义及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基于长时段的历史观察,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时空逻辑思维。学生在全面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坚定党的领导的理想信念。
2.通过阅读教材,学生能概述改革开放的历程中重要节点事件及重大成就,能完整解释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从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学习中,学生能感受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3.通过合作探究,学生能完整叙述“一国两制”的含义;结合时政材料,学生能提炼出“一国两制”在港澳台问题上的成功实践的经验;学生能区分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实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学生对国家观、民族观有更直观的认识。
6.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难点
党和国家为统一伟业所做的努力。
7.教学策略
以单元主题引领,构建大单元教学框架,以材料分析为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史料研习、师生共学、生生互学,达成教学目的。在立足学情的基础上,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在教学设计中;以多媒体为主的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环节,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模式,通过讲授法、任务驱动法、自主学习法来完成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构建时空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建立,1949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1978年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是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 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历史走到了一个转折关头,广大干部群众急切地期盼新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讨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那些因素促成了本次大会的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成为我国伟大转折的起点? 回顾所学 基于长时段的历史观察,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时空逻辑思维。
新课分析 素养达成 一、伟大转折 1、转折的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 2、转折的社会基础:拨乱反正 3、转折的思想基础:十一届六中全会 4、转折的法治保障:1982年宪法 二、改革实践 1、对内改革 二、改革实践 1、对内改革 2、对外开放 学生展示:通过课前准备,学生上讲台展示并讲述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并结合课本分析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三、统一大业 合作探究 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讲话,阐述了祖国和平统一的各项方针政策,勾勒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蓝图。(叶九条)(教材173页) 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有独立性,实行同大陆不同的制度。司法独立,终审权不须到北京。还可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不能构成对大陆威胁。大陆不派人驻台,不仅军队不去,行政人员也不去。台湾党政军等系统都由台湾自己管。中央政府还要给台湾留出名额。 ——1983年邓小平与美国学者杨立宇的谈话纪要 “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造成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事实,或者发生将会导致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重大事变,或者和平统一的可能性完全丧失,国家得采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005年3月《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 从以上材料中探究党和国家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针对台湾问题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一贯坚持了什么立场?有什么重大意义? 解读材料 填写表格 绘画坐标 课前制作 课堂展示 合作探究 学生通过对资料和教材的分析,从国际国内两个方面认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成为具有世界眼光的新青年。 填写表格内容能让学生系统认识问题和归纳问题。 通过对内改革时间坐标的绘制,让学生具备时空素养。 通过学生课前对对外开放格局图的绘画制作,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通过对材料解读和整理,学生合作探究党和国家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中,长期以来,我们对台工作都是以“方针”、“政策”等政治宣示的形式出现,主要是采取舆论斗争、政治斗争等手段揭露“台独”阴谋。 《反分裂国家法》的出台,使我们转向以立法形式,以法律手段反“台独”,把反“台独”、反分裂上升为国家意志,大大提升了对台政策的层次,拉开了依法反“台独”的序幕,这无疑是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新突破和新发展。 学生深知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我们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础,又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标志,更是民族崛起的底线。进一步认识国家观和民族观的重要意义。
课堂小结 拓展提升 通 我们走过的路: 回归主题 建构不同阶段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形成大历史思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经验就是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三、结构板书
1、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49-1956)
2、探索社会主义道路(1956-1978)
3、开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8-今天)
四、作业设计
思考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顺应历史发展大势——通过改革开放,中国快速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从经济全球化的旁观者变成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
2、激发广大民众活力——改革开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的同时,也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
3、遵循科学发展规律——改革开放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有大胆创新的勇气,也有百折不挠的韧劲。
4、坚持正确理论指导——改革开放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
5、拥有强大的组织保障——我们党是改革开放的领导核心,一方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一方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
五、资料附录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S].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7年版2020年修订
[2]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C]. 徐蓝 朱汉国 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3]版社,2014. 吴晓波:《激荡三十年——中国企业1978-2008》吴晓波主编。中信出版社,2014
[4]期刊,张曼新:《反国家分裂法》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2005,第一期
六、教学反思
设计后反思:
高一部编新教材,依据大单元教学要求,本节内容围绕中共领导社会主义道路实现民族复兴为主线,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和开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部分中最后一阶段为入手,分转折、实践、统一三个子目进行教学。教学内容一部分让学生课前完成,课中要完成一个思考题,一个时间坐标,展示课前预习成果和合作探究,任务有点重,估计在完成中不能保证最好的效果。
教学后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