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告诉我们( )
①万事万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②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
③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
④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对诗文的理解概括能力。《雪梅》告诫我们各有所长,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
2.下面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露似珍珠月似弓
B.横看成岭侧成锋
C.只缘身在此山中
D.梅需逊雪三分白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积累及运用。
A.错误。露似珍珠月似弓,应为:露似真珠月似弓。意思是: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
B.错误。横看成岭侧成锋,应为:横看成岭侧成峰。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
D.错误。梅需逊雪三分白,应为:梅须逊雪三分白。意思是: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中“评章”的意思是评议,评议的内容是( )
A.诗人写的文章。 B.梅和雪谁占尽了春色。 C.春天和冬天哪个更美。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了诗句理解。
出自宋代卢钺的《雪梅》,全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其中“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意思是: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以评议梅与雪的高下,只得搁笔好好思量。评议的内容是梅和雪谁占尽了春色。答案选择B。
4.《题西林壁》这首诗给人们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地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这样才不至于迷惑。
【答案】C
【详解】此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注意要理解诗句含义。《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环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仪态。全诗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5.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题西林壁》中诗人站在不同角度,描绘了庐山千姿百态的景象。
C.《雪梅》这首诗借“梅”“雪”争春,劝诫人们要和平共处。
D.《暮江吟》描绘的是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的景象。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
A.唐代白居易《暮江吟》,全诗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通过吟咏表现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故该项说法正确。
B.宋代苏轼《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站在不同角度,描绘了庐山不同的景象。故该项说法正确。
C.宋代卢钺《雪梅》,全诗是: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不是要劝诫人们和平共处,而是告诉我们人各有所长。故该项说法错误。
D.唐代白居易《暮江吟》,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进行描写。故该项说法正确。
故选C。
二、填空题
6.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一道残阳铺水中 (2)只缘身在此山中
(3)梅雪争春未肯降 (4)梅须逊雪三分白
【答案】 夕阳,快要落山的太阳 因为 服输 不及;比不上
【解析】略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江姐十分有骨气,宁可牺牲也决不投降( )
(2)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地降( )落在地面上。
(3)阳春三月百花争艳,银杏树也毫不逊( )色,悄悄地披上了一层绿纱。
【答案】 xiáng jiàng xùn
【详解】此题考查给生字注音。
给生字注音,要做好平时的积累。1、学好普通话的发音。我们有语言使用习惯,包括方言对我们的影响,会存在某些常用字的错音,而且还不知道是读错了。2、平时积累多音字。除了拼音准确读音的考查,字词读音还会考多音字,多音字是比较难记的。3、勤用工具书字典,生僻字、易错的,遇到即查,字典不离手。总之,对于字词读音的准确把握,归根结底还是注意在日常讲话的普通话发音标准,熟练掌握多音字和字词组合。
(1)投降(xiáng),意思是:停止抵抗,向对方屈服。
(2)降(jiàng)落,意思是:指从天而降;落下。
降,是个多音字。
读jiàng时,意思是:下落,落下;减低,贬抑,可以组词:降低、降落、降价等。
读xiáng时,意思是:投降;降伏;使驯服,可以组词:投降、降服等。
(2)毫不逊(xùn)色,意思是:一点儿没有不及之处。
8.请指出下面诗句分别写的是哪座山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答案】 天门山 泰山 敬亭山
【详解】略
三、书面表达
9.小练笔。
通过《题西林壁》这首诗的学习,你一定明白了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请拿起笔来,结合诗句的含义和你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一写读后感悟吧!
【答案】范文:
读《题西林壁》有感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妇孺皆知的诗,我在今天,又读出了他新的内涵,新的韵味。
东坡先生身处庐山之中,四周层峦叠幢,已辨别不出此刻完竟身处何处。四周的山峦变幻莫测,从各个方向呈现不同的景色。置身于造物者那无尽的艺术构思中,想那造物者定是把这世界幻化成他笔下的各种神造,波澜壮阔,气韵迭起。而人,在这其中,就如沧海一粟,或许功成名就,或许一文不名。但是,身陷苍茫的空间,个人究竟是多么渺小!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每天,学习压力,生活压力,与心之向往将我苦苦的缠绕,沉重的压制着我那颗年轻飞扬的心。心一旦被世俗所累,人难免心情惆怅。但是,我也可以把自己抽离出来啊。东坡先生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他是要告诉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世间,我们一定不能仅仅禁锢于眼前,要把眼光放的长远。要站在超脱的角度想想自己。如果我想到了以后,想到自己的这番磨砺必将是为以后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那么也许我看到的就不是“远近高低各不同”了吧。也许,我看到的就会是:殊途同归。
【详解】【审题立意】明确习作要求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本次作文首先明确是自命题作文,要求以《题西林壁》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结合诗句的含义和你自己生活中的经历为题,写一篇作文。
【选材分析】在写作文之前,要根据习作要求选好所写的内容,好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回顾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想想自己感悟到的是什么?再写下来。
【构思指导】1.开头:直接入题,激发读者的兴趣。
2.中间:承接第一自然段展开,写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注意条理要清楚,层次要清晰。
3.结尾:抒发自己的感情,升华主题。
四、诗词曲鉴赏
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
。
,
。
10.把诗句填写完整。
11.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
( )——( ) ( )——( ) ( )——( )
12.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 不同的角度,处在 、 、 、 不同位置看 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13.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你填在横线上。
【答案】10.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11. 横 侧 远 近 高 低 12. 正面 侧面 远 近 高 低 庐山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1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10.此题考查对诗句的识记能力,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11.此题是对反义词的考查,解答时要明确反义词的含义: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书写时要注意书写准确。
12.此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话的意思是: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13.此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能力,首先理解当局者迷的含义为:当局者指下棋的人,旁观者指看棋的人。比喻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的考虑太多,认识不客观,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接着再根据诗句含义即可找出答案,诗句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指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古诗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随着 的变化,人们看到的庐山景色也各不相同,这表现了庐山 的特点。
15.读了前两句诗,我们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 )
A.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C.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16.诗人因为 ,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17.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 ”。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 。
【答案】14. 角度和距离 变化多姿的面貌 15.B 16. 身在庐山之中 只有站在庐山之外,比如庐山对面。 17.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解析】略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9.古诗三首同步练习试题-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告诉我们( )
①万事万物都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②我们分析矛盾时,既看到其共同点,又要看到其各自的特点。
③要坚持用两点论的观点看问题。
④自然界有其客观规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2.下面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露似珍珠月似弓
B.横看成岭侧成锋
C.只缘身在此山中
D.梅需逊雪三分白
3.“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中“评章”的意思是评议,评议的内容是( )
A.诗人写的文章。 B.梅和雪谁占尽了春色。 C.春天和冬天哪个更美。
4.《题西林壁》这首诗给人们的启发是( )
A.对复杂的事物,只要看到一方面,就可以推断出其他方面。
B.对复杂的事物,应多角度观察,多方面调查了解,抓住主要方面思考。
C.对复杂的事物,既要多方面地观察,调查了解,又要亲身去体验,去分析,这样才不至于迷惑。
5.下列对古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暮江吟》表达了诗人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B.《题西林壁》中诗人站在不同角度,描绘了庐山千姿百态的景象。
C.《雪梅》这首诗借“梅”“雪”争春,劝诫人们要和平共处。
D.《暮江吟》描绘的是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的景象。
二、填空题
6.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一道残阳铺水中 (2)只缘身在此山中
(3)梅雪争春未肯降 (4)梅须逊雪三分白
7.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江姐十分有骨气,宁可牺牲也决不投降( )
(2)雨滴就像千万个伞兵从空中跳下来安地降( )落在地面上。
(3)阳春三月百花争艳,银杏树也毫不逊( )色,悄悄地披上了一层绿纱。
8.请指出下面诗句分别写的是哪座山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三、书面表达
9.小练笔。
通过《题西林壁》这首诗的学习,你一定明白了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请拿起笔来,结合诗句的含义和你自己生活中的经历写一写读后感悟吧!
四、诗词曲鉴赏
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
。
,
。
10.把诗句填写完整。
11.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
( )——( ) ( )——( ) ( )——( )
12.前两句写了诗人从 、 不同的角度,处在 、 、 、 不同位置看 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
13.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请你填在横线上。
古诗阅读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4.这两句诗的意思是随着 的变化,人们看到的庐山景色也各不相同,这表现了庐山 的特点。
15.读了前两句诗,我们明白了一个与“观察”有关的道理( )
A.经过反复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B.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会有不同。
C.观察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经过连续观察,结果才会准确。
16.诗人因为 ,所以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那么,你认为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17.后两句诗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哲理,可以用俗语概括为“ ”。我们从中受到的启发是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