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章 第1节 流水地貌课件(共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一册第2章 第1节 流水地貌课件(共5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7-27 18:51: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一节 流水地貌
课标定位
1.流水地貌的景观特点
(1)流水侵蚀地貌
(2)流水堆积地貌
2.常见自然灾害
(1)滑坡
(2)泥石流
素养阐释
1.借助视频、图片或野外活动等,观察地貌景观,能够识别主要的流水地貌,并从形态、物质组成的角度描述主要流水地貌的特点,培养地理实践力
2.运用资料,说明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及其带来的危害,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养成运用综合思维思考问题的习惯;借助案例了解在灾害面前,政府、个人应采取什么应急措施进行避灾和防灾,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一、流水侵蚀地貌
1.流水地貌:流水是地表常见的外力作用形式。流水塑造的地貌,称为流水地貌,可分为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2.V字形河谷:在湿润或半湿润山区最常见的一种河谷。受流水下切作用强烈,谷地两壁险峻陡峭,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谷地狭窄,深度大于宽度。
3.河漫滩:河谷中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的部分称为河漫滩。
4.河流阶地:在河谷两侧常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其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较为
肥沃。
5.裁弯取直与牛轭湖:平原地区蜿蜒曲折的河流,受到河岸限制较少,可以侧向自由发展。洪水期,曲流颈被冲开,河流不经过曲流而直接进入下一河段,这种现象称为裁弯取直,而弯曲河道被废弃,形如牛轭,称为牛轭湖。
【思考感悟】 (1)为什么V字形河谷常见于河流上游,而河流中下游则少见
(2)为什么河流阶地上常有聚落分布
提示:(1)河流上游落差大,以加深河床的向下侵蚀为主;中下游地势较平坦,以侧蚀为主。
(2)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地形平坦开阔,利于聚落建设;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地势较高,避开洪水。
二、流水堆积地貌
1.冲(洪)积扇:河流自山地流至山麓,因地形急剧变缓,流速
剧减,所挟带物质在沟谷出口处不断堆积而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冲积扇。暂时性河流在山谷出口处因水流分散而形成的扇状堆积体,称为洪积扇。洪积扇多分布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从扇顶到扇缘,堆积物由粗到细。
2.冲积平原:在河流的中下游,或河流流经盆地时,常形成
沙洲和地形平坦的冲积平原,如我国的华北平原、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3.三角洲:当河流挟带较多的泥沙入海时,泥沙在河口大量
沉积,常形成三角洲,如黄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等。
辫状水系又称辫流。辫流是多分支、宽深比大、弯曲度小、散乱无章、变化迅速的河道。
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辫状水系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低水位时,沙洲出露,地形平坦,水流分汊→辫状水系
三、滑坡与泥石流
1.滑坡及危害:滑坡是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滑坡可以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泥石流是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问题引领
材料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示意牛轭湖的形成过程。
探究一 河流侵蚀作用
结合材料探究:
(1)导致河流从阶段①演变到阶段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导致阶段②虚线处河道最终相连通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提示:(1)河流的侵蚀作用(或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2)河流的侵蚀作用。
归纳提升
1.河谷的形成及不同河段的表现
最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是河谷,是由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在不同的河段其表现不同。图解如下。
地貌 时期 作用过程 地貌类型
侵蚀地貌 初期 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侧蚀为辅 沟谷不断加深和延长,形成V字形河谷
中期 下蚀减弱,侧蚀加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谷拓宽,出现连续的河湾
成熟期 以侧蚀作用为主 河谷进一步拓宽,呈槽形
2.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因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
典型例题
读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按河谷发育程度由先到后的顺序,正确的排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影响河谷发展的主要
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 B.断裂下沉
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
(3)下列地貌在上图中哪个阶段发育最典型 甲岸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
A.③ 侵蚀
B.④ 堆积
C.③ 堆积
D.④ 侵蚀
答案:(1)C (2)C (3)D
解析:第(1)题,受河流侵蚀作用,河谷会加深加宽。第(2)题,河谷是典型的流水侵蚀地貌。第(3)题,图示为河曲,为河流侧蚀的结果,常出现在河谷发育后期(河流中下游河段);甲处为凹岸,根据凹岸侵蚀可以判断为侵蚀岸。
问题引领
材料 长江三角洲入海口图。
结合材料探究:
长江口的崇明岛是怎么形成的
上海港位于长江口右岸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 河流堆积作用
提示:崇明岛是长江挟带泥沙,在河流入海口堆积形成。
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的河流向右偏转,侵蚀右岸,因此右岸水较深,泥沙不易淤积,利于建港;左岸为堆积岸,泥沙淤积不利于建港。
归纳提升
冲积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有如下三种类型。
典型例题
青弋江位于安徽省南部,发源于黄山山脉,向北流入长江。在早更新世晚期(距今约90万年),黄山北麓发生较大幅度的地壳抬升。下图为青弋江的四个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推测青弋江发育过程是(  )
A.b—c—a—d B.c—b—d—a
C.c—b—a—d D.b—c—d—a
(2)阶地形成过程中(  )
A.河流凹凸岸发育持续加强
B.河床沉积物颗粒变粗
C.青弋江河谷出现地堑发育
D.河流径流量不断减少
答案:(1)A (2)B
解析:第(1)题,初期,河流由山口向周边流散,在出山口形成洪积扇,此时河流没有一个稳定的河道,辫状特点突出(b);随着气候变湿,降水增多,逐渐形成一个稳定的河道,周边的辫状支流减少(c);河道稳定后,侧蚀加强,在冲积扇上,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形成河漫滩(a);最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d)。因此A项正确。第(2)题,阶地的形成过程正是地壳抬升期,河流落差变大,流速加快,河流下蚀增强,侧蚀减弱,故凹凸岸不再持续发育,A项错误;河流流速加快,河床沉积物变粗,B项正确;地壳抬升,不是断裂下陷形成地堑,C项错误;无法判断河流径流量是否减少,D项错误。
问题引领
材料 2022年5月8日,贵州省织金县金凤街道白岩社区发生山体滑坡。
结合材料探究:
为什么滑坡和泥石流常常发生在雨季,特别是暴雨天气
提示:雨水有增加滑坡体重力和润滑的作用。
泥石流是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是一种特殊的流体。
探究三 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归纳提升
滑坡和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
中国泥石流、滑坡灾害分布图
泥石流避灾措施
①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野外露营时注意避开沟谷。
②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大树可能会被冲倒。
③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
④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
⑤宣传教育,加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抵御灾害能力。
⑥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加强监测预警。
典型例题
读堰塞湖形成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堰塞湖形成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滑坡 B.修建大坝
C.风化作用 D.侵蚀作用
(2)下列应对堰塞湖溃坝危害的最佳措施是(  )
A.撤离堰塞体上游居民
B.加固堰塞体
C.开挖泄洪通道
D.一次性摧毁堰塞体
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从两图的对比可看出,堰塞湖是由堰塞体堵塞河道形成的,而堰塞体多是由山体滑坡形成的。第(2)题,堰塞湖形成后对河流下游的威胁很大,其应对的最佳措施是开挖泄洪通道,降低河道水位,从而解除溃坝造成的洪水威胁。
据图探讨:
1.为什么在河流上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较低的A地,在河流中下游,聚落位置选择在地势稍高的B地
地理实践
答案:河流的上游在山区,地势较为陡峭,而A地海拔相对较低,地势相对平坦,离河流近,便于取水;河流中下游聚落主要分布于河漫滩平原,选择地势较高的B处,可以尽量避免洪水季节被河水淹没,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2.A、B两地的聚落哪个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 为什么
答案:B地聚落更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因为B位于两河交汇处,往往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此集聚、中转。同时,河流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而且B地周围地形开阔平坦,便于农耕和基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1~2题。
1.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符合①②连线处河流断面的剖面是(  )
答案:1.B 2.A
解析:第1题,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②为凹岸,侵蚀最活跃。第2题,河流曲流不对称河谷,凹岸为侵蚀岸,水较深、岸坡较陡,凸岸水较浅、岸坡较缓。
在河流发育过程中,相邻两条河流因受侵蚀力的影响,分水岭另一侧河流的上游注入侵蚀力强的河流,成为此河的支流,这种现象称为河川袭夺。下图示意河川袭夺的过程。据此完成3~4题。
图1 图2
3.图中河川袭夺所示意的是(  )
A.大河袭夺小河
B.明河袭夺暗河
C.直河袭夺弯河
D.低位河袭夺高位河
4.图1中发生乙河“抢水”现象,其最主要作用力为(  )
A.向下侵蚀 B.侧蚀
C.向源(溯源)侵蚀 D.溶蚀
答案:3.D 4.C
解析:第3题,由图中甲、丙两河水位可以看出,丙河水位低于甲河水位,同时丙河支流乙河因侵蚀作用最终使甲、丙两河相通,并使甲河成为丙河的一条支流,可判定是丙河袭夺甲河,故D项正确。第4题,图中甲河最终被丙河袭夺,原因是丙河的一条支流乙河的向源侵蚀作用,即河岸被水流冲刷而向上游方向消退,又称为溯源侵蚀。最终导致甲、丙两河相通。
江心洲指的是江河中的沙洲,下图为赣江中某地的江心洲沉积物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江心洲的形成过程最可能是(  )
A.河流水量变小,流速变快,泥沙沉积
B.河流遇海水顶托,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C.河流遇地形阻挡,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D.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变慢,泥沙沉积
6.图示四地中水流速度最慢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5.C 6.D
解析:第5题,据材料可知,江心洲指的是江河中的沙洲,其形成过程体现的是河流的沉积作用,河流的沉积作用与河流的流速、含沙量有关。如果流速变快,河流的沉积作用会减弱;遇到地形阻挡,流速减慢,会使泥沙沉积;由材料中“赣江”这一信息可知,其与海洋并不直接相通;河流出山口处沉积形成的是冲积扇。故选C项。第6题,据图可知,图中④地沉积物颗粒最小,说明其水流速度最慢。故选D项。
7.读我国华北沿海某地等高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比乙地农业发达
B.②点比①点流水侵蚀作用强
C.甲村落规模通常比乙村落小
D.甲地发生滑坡的概率低于乙地
答案:C
解析:从等高线可以看出,甲处为低山丘陵,乙处为平原,且乙处有河流流经,利于农业、聚落发展。甲地等高线较乙地密集,甲地滑坡发生概率更高。①处为河流上游,地处山区,落差大,侵蚀作用为主;②为平原,流速慢,堆积作用为主。
8.读某河流平面图、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2能正确反映图1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哪一个 该河段主要的河流侵蚀作用是什么
(2)图1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哪一侧 解释其理由。
(3)若图1所示河流位于北半球,河口的沙洲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与河流的哪一侧河岸相连 为什么
(4)A、B、C三点中,最适宜形成聚落的是哪里 为什么
答案:(1)乙。溯源侵蚀和下蚀。
(2)D。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与左岸相连。因为该河流位于北半球,河水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因而右岸侵蚀,左岸泥沙堆积,所以与左岸相连。
(4)C。处于河流的下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解析:第(1)题,A河段位于河流的上游山区,坡度大,河流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形成V字形河谷,图2中的乙图能正确反映。第(2)题,在河流的中下游,凸岸堆积、凹岸侵蚀,D位于凸岸,以堆积为主,最可能形成浅滩。第(3)题,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向右偏,河口沙洲右岸侵蚀,左岸堆积,因此与左岸相连。第(4)题,C处位于河流下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最适宜形成聚落。
9.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质、地形的角度简要分析该地发生滑坡的原因。
(2)据图说明该处滑坡造成的主要危害。
答案:(1)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山脊地形;顶部有断层发育;底部有采石区,破坏了坡面地形的稳定性。
(2)阻塞河道;摧毁村庄;冲毁道路。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等高线密集,坡度大,且有断层发育,易发生滑坡灾害。由图例知,采石区改变了地形,使坡度变大,地形变得不稳定。第(2)题,由图可知,该处有聚落、公路和河流,山体滑坡的滑坡体可能阻塞河道、摧毁村庄、冲毁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