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2组添一个适当的词,使第2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与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相同。
①景帝→文景之治??? ②( )→康乾盛世
A.顺治帝 B.乾隆帝 C.光武帝 D.隋文帝
2.清朝前期,下列由福建、浙江等省推广到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高产作物是( )
A.甘薯 B.棉花 C.玉米 D.双季稻
3.清朝前期,成为全国性的贸易市场的城市是( )
A.南京 B.广州 C.北京 D.上海
4.清朝前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是( )
A.农民贫阻,无力购买手工业品
B.民族资本受到外国侵略势力的控制
C.政府限制商品买卖
D.统治者控制专卖权,阻碍生产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康熙采取的发展农业的措施中包括( )
A.奖励垦荒屯田 B.严禁土地兼并
C.重视兴修水利 D.多次减免租税
2.清朝前期已经成为商品的经济作物是( )
A.棉花 B.甘蔗 C.粟 D.烟草
3.清朝前期,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包括( )
A.云南的采矿业 B.四川的制盐业
C.台湾的制糖业 D.北京的采煤业
三、填空题
1.清朝前期的100多年里,耕地面积增加了_______(百分比)以上,人口迅速增长到________亿。
2.清朝_______时,政府严禁民间开矿,后来不断放宽开矿政策。乾隆年间_________的铜矿,有500多处;_________、______等地方的丝织业超过了苏州。
四、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清朝统一台湾后,曾开放四个海港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由于西方殖民者在中国沿海进行种种非法活动,清政府只留广州一处海港通商,关闭了其他海港。
请回答:
①清政府后来的政策是什么?
②从材料中分析,清政府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③这种政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五、识图题
观察下图,请回答:
①这个画面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一种什么经济现象?
②这种经济现象比前一朝代有什么不同,表现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B 2.A 3.C 4.A
二、1.ACD 2.ABD 3.ABCD
三、1.40%? 3.6? 2.顺治 云南 南京 广州
四、①闭关政策。
②害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
③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由于与世隔绝,也妨碍了同国外的科学技术交流,从而导致了中国的落后。
五、①清朝初年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业部门和地区比明朝增多了;手工工场的规模也比明朝扩大了;大商人控制生产过程,成为早期的资本家。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典型例题
例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分析:这是一个考查历史概念的题。课本没有做出明确的解释,要考生凭借学过的知识,经过综合分析判断做出选择。闭关政策不是禁绝中国对外贸易,事实上清朝也和外国经商,只不过限定在广州一个口岸,而且要经十三洋行办理,就是严格限制。闭关也不是一概排斥西方事物,西方国家送的自鸣钟等礼物,皇室照收不误。至于封闭边界固守疆域,确有这个含义,但内涵太窄,不能概括全部含义,而且也不易真正做到。所以,准确的解释应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答案:B。
例2棉布逐步成为我国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始于(?? )
A.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解析:
该题意在考查学生对历史事项与历史时期的联系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辨析可知:南宋开始种植棉花,清朝普及棉花,元朝是南宋与明朝间的过渡,也有棉花栽种,而棉布成为主要衣料在明朝。因此答案为:C。
例3清初,奖励垦荒、宣布原明朝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和实行"摊丁入亩",它们的共同作用是
A.调整生产关系????? B.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C.加强经济掠夺????? D.放松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察对生产关系这一概念的理解,生产关系包括三个方面,而题干中三项措施都符合生产关系的内容,奖励垦荒和更名田属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摊丁入亩”属于调整人在生产中的地位,也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答案:A?
例4简述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和基本情况,并分析其意义。
解题思路:
本题提供的解答方式是“简述”、“分析”。题目要求回答的问题有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基本情况和意义。由于试题要求回答三个问题,所以我们可以把答案分为三个自然段。第一段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具体内容包括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的简要原因和表现。第二段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本情况,具体内容包括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地点;“机房”的简况;“机户”与“机工”及其相互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社会经济中的地位。第三段答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意义,具体内容可以从社会进步的角度指出其意义。
学生在回答本题时,应注意:叙述史实要全面、准确,突出重点。如不能对明初农业、手工业发展的状况大谈特谈,而对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空前活跃却避而不谈;不要遗漏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社会经济中所处的地位;不要夸大资本主义萌芽在当时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要弄清“工场”、“工厂”等概念;弄清“机户”与“机工”的相互关系及其实质;要从社会进步的角度,分析出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意义。在文字表达方面,做到段落清楚,知识的前后顺序不要颠倒。
答案要点:
(1)产生的条件:明朝初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明朝中期商品经济的活跃奠定了基础。明朝中期以后,投入市场的农产品、手工业品种类很多,商品经济空前活跃;除北京、南京外,繁华的城市有30多座,其中1/3集中在江浙地区;较小的市镇发展很快;众多的集市庙会,也是那时重要的贸易场所;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2)基本情况: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有许多以纺织为业的“机户”。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被雇佣的劳动者就是“机工”。他们计日向机户领取工资,维持贫困的生活。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则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明朝中后期的这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只是稀疏地出现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且发展缓慢,就全国范围讲,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3)意义: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开始步入衰落阶段。
课件4张PPT。课堂练习1、我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2、16世纪,我国的广东、福建等地引进了原产于 的高产农作物 和 。明朝中后期美洲玉米甘薯3、、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一些地区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指的是在生产领域出现了 与 的生产关系,这即是 的生产关系。4、、明朝中后期,我国虽说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在全国范围内, 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雇佣被雇佣资本主义自给自足二、思考题1、闭关锁国政策对清朝有何影响?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了近200年。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但是,与世隔绝即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2、我国是什么时候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它的出现是不是等于那时我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为什么?明朝中后期;不是;因为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江南的一些地区出现,在全国范围,还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因此,仍处于封建社会。课件3张PPT。
1. 下列事物中,传入中国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玉米、甘薯 ②占城稻
③胡旋舞 ④苜蓿、葡萄
A. ① ② ④ ③ B. ② ③ ④ ①
C. ① ② ③ ④ D. ④ ③ ② ①
2.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的原产地是( )
A、西域 B、 西洋 C、东洋 D、 南美洲
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地区出现在( )
A.山西地区 B.皖南地区
C.苏州、松江地区 D.东南沿海DDC课堂练习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判断依据是( )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方式
5.清朝初期40年的对外政策是( )
A.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百姓擅自出海易
B.四口对外通商,但有严格限制
C.广州一口通商,十三行管理对外贸易
D.对内改革,对外开放DA 明清经济故地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