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种群数量的变化—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分层练(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2种群数量的变化—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分层练(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7-28 09:2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种群数量的变化——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
1.如图为两种生物种群的生长曲线,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按甲曲线增长的种群增长率始终不变
B.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内竞争最为激烈
C.按乙曲线增长的不同种群在同一环境下,b点时的增长速率不同,但均为最大值
D.甲曲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代表增长率
知识点2 种群的“J”形增长
2.湖泊中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呈形增长时,其种群数量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达到戊点对应的数量时,种群的出生率最小
B.甲点与乙点之间的线段对应的种群数量约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
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在丁点时为衰退型
D.控制捕捞后数量为丙点对应数量,可以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知识点3 种群的“S”形增长
3.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蝗虫侵入后其数量迅速增长,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0—3月期间,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B.在蝗虫侵入后的第2个月,蝗虫种群数量增长最快
C.与0—2月相比,3—4月期间蝗虫的种内竞争加剧
D.在4一7月期间,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
知识点4 种群数量的波动
4.近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按照鱼类的生长、繁殖生活习性等科学安排休渔期,休渔期结束后,捕鱼的渔网大小也有相关规定以确保水中的生物资源能够正常有序的繁衍生息。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捕鱼时如果渔网网目过小,将会影响鱼种群的出生率,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
B.为了更好的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休渔期越长越好
C.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目过大会导致估算的海洋中某种鱼的种群密度偏小
D.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
【能力提升】
5.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荫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培养,理想条件下,t小时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 )
A. m·2t B. m·220 C. m·23t D. m·(t/20)
6.在适宜条件下,果蝇成虫每天产卵,从卵发育成成虫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如图是相同数量的果蝇在甲、乙两种温度条件下培养的种群增长曲线,其它条件适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甲组温度条件下大约第17天达到环境容纳量
B. 甲组温度条件下第13天时果蝇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C. 甲组第17天后果蝇数量下降的原因是空间限制
D. 实验结果表明,环境容纳量受温度条件的限制
7.麝类动物已极度濒危,我国将其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1年到2012年间对某林麝自然栖息地附近圈养的林麝种群进行调查,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001年到2012年间,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B.2005年至2012年间,林麝种群数量变化类似逻辑斯谛增长
C.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林麝种群的数量
D.适当增加雌性林麝所占比例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
8.如图是某田鼠种群t年与t+1年种群数量的比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外界环境条件基本不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曲线为S型增长曲线 B.t3~t4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t2结束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 D.t4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9.下列有关种群“S”形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将保持不变
B.种群数量大于K/2后,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
D.鱼类养殖过程中,在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
10.科研小组对山毛榉(甲)和槭树(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跟踪调查,并研究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B.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11.鼠类繁殖次数多,孕期短,产仔率高,性成熟快,数量能在短期内急剧增加,常对农业生产酿成巨大灾害。某生物实验小组调查了某地小鼠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并绘制了如图曲线(AE段)。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鼠种群数量达到DE段时,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
B.AB段小鼠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但环境阻力逐渐增大
C.若气候严重干早,则小狠的种群数量可能出现C段的变化
D.若要防治鼠害,则在小鼠种群数量达到K2/2前防治最佳
12.科研小组对某地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错误的是( )
A.甲种群在0~t3段的Nt+1/Nt不断增大,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t3后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C.0~t3段,甲的种群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少最后维持平衡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呈“J”增长,原因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13.如图表示农田弃耕后的某一阶段内两种优势植物种群“λ”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t2时段,A种群的增长速率持续增加
B.t4-t5与时段,A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若A植物为草本植物,则B植物可能为灌木
D.A、B植物种群“λ”的变化与环境变化无关
14.生态策略是生物在种群水平上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策略。其中r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小、寿命短、生殖力强但存活率低,亲代对后代缺乏保护;K对策生物通常个体大、寿命长、生殖力弱但存活率高,亲代对后代有很好的保护。
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K对策、r对策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动态曲线有X点(灭绝点)和S点(平衡点),r对策物种的曲线只有S点(平衡点)。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r对策物种的平衡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即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B.图中K对策物种的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点,对应的种群就会走向灭绝
C.图中r对策物种很难灭绝,在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
D.对于濒危的K对策动物,其保护措施应以提高生殖力为主
【综合素养】
15.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为1mm×1mm×0.1mm方格,由400个小格组成)、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细胞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____。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___(填“需要”或“不需要”)。
(2)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时进行如图1所示的操作,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____。
(3)1mL培养液中的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应采用____的方法进行计数,在计数前常采用____染色,若细胞被染成蓝色,则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统计。
(4)上述实验所用血细胞计数板以及观察到计数室一个小方格中的酵母菌分布如图2所示。以此小方格中酵母菌数作为平均数进行计算,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____个。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A、甲曲线呈J型增长,无K值,按该曲线增长的种群处于理想环境中,无种内斗争,增长率保持不变,A正确;
B、乙曲线呈S型增长,按乙曲线增长的种群,到a点后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此时种内斗争最为激烈,B正确;
C、b点时种群数量增长率最大,在同一环境中,不同种群的生存能力不同,因此在b点时的增长速率也不同,C正确;
D、甲曲线呈J型增长,其数学模型为Nt=N0λt,其中λ代表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D错误。
故选D。
2.答案:D
解析:戊点时,种群增长速率为0,即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但无法确定该点对应的出生率的大小,A错误;丙点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约为环境容纳量的一半,B错误;丁点时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即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在丁点时为增长型,C错误;丙点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最大,若捕捞后鱼群数量为丙点对应数量,此时鱼群数量会很快恢复,可以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D正确。
3.答案:A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0一2月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逐渐增大,2一3月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逐渐减小,在蝗虫侵入后的第2个月,蝗虫种群数量增长最快,蝗虫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在0一3月期间并非保持不变,A错误,B正确;3一4月蝗虫种群数量大于0一2月,种群密度增大,种内竞争加剧,C正确;4一7月,蝗虫种群数量从K值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说明蝗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变小,D正确。
4.答案:B
解析:捕鱼时如果渔网网目过小,许多幼鱼也会被捕捞上来,将会影响鱼种群的出生率,造成来年鱼产量降低。A正确。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开发利用大自然,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并不是完全禁渔,相反,适时地有计划地捕捞成鱼,不仅能获得渔业产品和经济效益,也有助于幼鱼的生长发育,从而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故为了更好的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休渔期越长越好表述错误。B错误;若捕鱼用的渔网网目过大会导致重捕总数偏小,会导致估算的海洋中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偏小,种群密度偏小。C正确;自然界中的鱼的增长属于种群“S”形增长,K值为环境容纳量,在鱼的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即使不捕捞,种群数量也不会增加,又因为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保证剩余的鱼的数量为K/2,鱼能较快的恢复K值。故中等强度的捕捞(捕捞量在K/2左右)有利于持续获得较大的鱼产量。D正确。
5.答案:C
解析: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依据“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Noλt和题意可知:No=m个,λ=2,t小时后的细菌繁殖代数即数学模型中的t=60t÷20=3t,所以该种群的菌体总数是Nt=m·23t,A、B、C均错误,D正确。
故选C。
6.答案:C
解析:A、据图分析可知,甲组温度条件下大约第17天达到环境容纳量,A正确;B、种群数量在K/2处时,增长速率最大,则图中甲组温度条件下种群数量在300时,即第13天时果蝇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C、甲组第17天后果蝇数量下降,由于空间、食物等资源有限,种内斗争加剧,导致种群数量下降,C错误;D、根据题干可知甲组和乙组的温度不相同,再合实验结果可知,环境容纳量(K值)受温度条件的限制,D正确。故选C。
7.答案:C
解析:A、据图可知,2001年到2012年间,种群数量一直增加,因此这段时间内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A正确;
B、由图形可知,2005年后,林麝种群数量增长较快,类似逻辑斯谛增长,B正确;
C、分析题意可知,麝类动物已极度濒危,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对于濒危物种种群数量的调查应用逐个计数法,C错误;
D、雌性个体多,有利于繁殖,即有利于种群增长,故适当增加雌性林麝所占比例有利于种群数量的增长,D正确。故选C。
8.答案:C
解析:A、t2年之前Nt与Nt+1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则t2年结束时该种群的数量最大,在t2年之后,Nt与Nt+1比值大于1,该种群数量不断减少,不符合S型增长曲线,A错误; B、t3~t4时,Nt与Nt+1比值小于1,该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错误; C、t2年之前Nt与Nt+1比值小于1,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则t2年结束时该种群的数量最大,C正确; D、t4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种群出生率小于死亡率,D错误。
故选:C。
9.答案:C
解析: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会在K值处上下波动,A错误;种群数量大于K/2且小于K时,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只是种群增长速率减小,B错误;培养瓶中的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之前,密度就对其增长有了制约作用,达到K值后密度的制约作用更大,C正确;若要使捕捞有利于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产,应在种群数量大于K/2时捕捞,使捕捞后种群数量保持在K/2,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错误。
10.答案:C
解析:Nt+1/Nt的值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乙种群在t3时数量最少,A错误;甲种群在0~t3段,Nt+1/Nt的值先小于1,种群数量减少,后又大于1,种群数量增,故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先是衰退型,后是增长型,B错误;乙种群在0~t1段,乙种群在0~t1段,Nt+1/Nt值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C正确;甲种群在t3后Nt+1/Nt的值大于1,且保持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D错误。
11.答案:D
解析:优势种的变化是种间竞争的结果,与土壤变化等环境因素有关
12.答案:A
解析:甲种群在0~t3段的Nt+1/Nt虽然不断增大,但0~t2段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故0~t2段甲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t2~t3为增长型,A错误;乙种群在0~t1段,Nt+1/Nt大于1且恒定不变,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t3后Nt+1/Nt等于1,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0~t3段,甲种群Nt+1/Nt先小于1后大于1,种群密度先减小后增大,乙种群Nt+1/Nt先大于1后小于1,最后等于1,说明其种群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最后维持平衡,C正确;甲种群在t3后Nt+1/Nt大于1且保持恒定,种群数量增加,且呈“J”形增长,很有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D正确。
13.答案:D
解析:t1~t2时段,A植物种群的λ稳定在1.4,说明其增长率不变,增长速率持续增加,A项正确;t4~t5时段,A植物种群的λ<1,说明其年龄组成为衰退型,B项正确;弃耕农田演替的方向为草本植物段、灌木阶段、乔木阶段(条件适宜时),故若A植物为草本植物,则B植物可能为灌木,C项正确;A、B植物种群“λ”的变化与环境变化及一者的竞争均有关,D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图中虚线表示Nt+1=Nt,S点时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能保持稳定。据图可知,当图中r对策物种的种群数量低于平衡点时,种群密度能很快增加到平衡点;当种群数量高于平衡点时,种群密度能很快降低到平衡点,故平衡点对应的种群数量即为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据图可知,K对策物种的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点对应的种群数量,种群数量会减少到0,种群就会走向灭绝,B正确。据图可知,r对策物种的曲线特点是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S而没有灭绝点,种群密度极低时也能迅速回升,很难灭绝,C正确。对于濒危的K对策动物,其保护措施应以提高环境容纳量为主,避免其种群数量低于X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错误。
15.答案:(1)该实验自身形成前后对照;需要
(2)大
(3)抽样检测;台盼蓝染液(或亚甲蓝染液)不需要
(4)2.8×107
解析:(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该实验自身形成前后对照:该实验需要重复实验,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造成的误差。
(2)如果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细胞时进行如图1所示的操作,即先滴细胞悬液,后盖上盖玻片,则统计出来的数据比实际值偏大,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先盖上盖玻片,后滴细胞悬液。
(3)1mL培养液中的活酵母菌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可以采用抽样检测(混合均匀,随机取样)的方法进行计数;死细胞可以被台盼蓝染成蓝色,故对活酵母进行计数,不需要统计被染成蓝色的个体。
(4)计数原则为“记上不记下、计左不计右”,则图2小格中酵母菌共有7个,则1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为7×400×104=2.8×107(个)。